前 言

《中学地理综合程序教学法》即将在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令人高兴。综合程序教学法从理论的创立发展到实践的推广应用,以致略有成就,

并且获得教育界人士的认可,乐于采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道路险阻, 历程艰难,十多年的茹苦含辛,勇往开拓,克服了许多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理论和实践问题,方始发现并首创综合程序教学法的五项教学原理、特有的课堂教学结构与功能,以及系统运行的机制。同时又组织多次综合程序教学科学实验,证明它能够较好地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行之有效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一种新颖教学法。

我于 1953 年 9 月上旬开始,在南京师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从事教学法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53 年以前,曾在江苏省无锡市女子中学和第一中学教地理课几年)。几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由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高师院校各学科教学法研究和教学受到轻视,象路边小草一样,被认为价值很低; 一些人不屑一顾,更谈不上去花力气进行科学研究了。但是我国有益的古训说:“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师舍是则无以教,弟子舍是则无以学”(《孟子集注》)。而对于一个合格的教师要求:“既知教之所以兴,又知教之所以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十三经·礼记·学记》),也就是说,如若不知教之兴废之道,是不能担任教师工作的。可见我们还不能像对待路边小草一样,来对待高师院校教学法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也有不少知心好友劝我改行,搞一些其它学科项目。可是我经过反复思考,认定:第一,教学法的教学和科研,乃高师院校为基础教育服务的一个重要项目,不仅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直接服务,同时也可以为发展世界各国教育贡献一份力量。看看美国有发现教学法,德国有范例式教学法,前苏联有纲要信号教学法⋯⋯,这些教学法对全世界发展教育事业,有巨大的影响,有一定贡献。我暗自思忖,不能让这些有益于人类教育事业的教学法专美于世界其他各国,中国也应有自己有益的教学法,自立于世界教学法之林;第二, 结合我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在十多年前,我发现过去国内对教学法的研究存在三多三少的问题:1.研究传统的教学法多,研究现代化的教学法少;2.研究个人的教学经验多,而进行教学法的科学实验少;3.研究分散的零星的专题多;而研究系统的全面的理论少,为了要改变这三多三少的局面,必须进行改革,否则让这“三多三少”长期存在下去,必将影响我国广大地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在研究过程中,还有一点值得重视,即建国以来,前三十年我国教学法理论移借前苏联的太多,既没有民族特色,又缺乏对世界最新研究成果的借鉴。为此,我痛下决心,把民族教学法理论的精髓,与世界最新有益于人类的教学法理论,相互结合起来,构筑了综合程序教学法。

研究综合程序教学法的指导思想是:坚决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育原则,贯彻三个面向;继承我国有益的教育教学遗产;发扬建国以来各学科教学法优势;适当参考国外教学法主要学派创立的先进成果,运用系统科学方法研究控制教学平衡,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根据本书实践编中 20 多位作者的亲身体会,以及各省市区其他许多地理教师写出的书面材料(包括文章和教学总结),证明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 中等程度学生的学习成绩,对比运用封闭型教学法,一般可以提高 7—10 分左右,至于综合程序教学法其他教学功能,书中已有不少论述,兹不赘言。

这一新颖的教学法,近十年来除在地理课广为应用外,其他学科的不少教师, 已主动积极地把它推广到政治、历史、生物、化学、物理、语文等学科的教学中,他们也同样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书后附录几篇这方面的文章,可资证明。大约在 1982 年以后,我几乎每周都收到各地教研室和中学多学科教师们的来信,许多素不相识的老师将他们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的文章或书面材料,主动邮寄给我,希望得到交流和指导,书中言辞恳切,情谊深厚,读后令人情绪激动,铭刻于心,终生难忘。他们有的已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教师,有的在地区一级记教改大功一次,有的评为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例如 1992 年农历年初二,山西运城地区地理特级教师吴生泉到我舍间拜访,我们相互进行信息和学术交流,他说他在山西运城地区率先实施综合程序教学法,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教学效果明显,吸引黄河对岸不少教师前来听课,场面非常动人,这使笔者获得深切安慰,堪称人生之乐事; 另一方面,也说明综合程序教学法有旺盛的生命力,但研究尚未到顶,当然更不能封顶,有待于后人不断开拓发展,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在推广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的同时,笔者提倡顺乎自然,强调这是一种教育科学的学术性探讨,所谓人各有志,不可勉强,提倡广采百家之长,吸取其他优良教学法的长处,决不妨碍其他优良教学法的推行。顺便再解释一下综合程序教学法名称的由来;①从地理教材的整体出发,课前编写的程序作业不是单一性的,而是综合性的。②上课的程序和方法不是单一性的,而是综合性的,建议灵活运用七项教学活动。以上第一综合为第二综合服务, 第二综合运用第一综合的成果,完成教学过程,这二者结合起来,就是综合程序教学法名称的由来。

回顾在 1980 年暑期后笔者研究综合程序教学法的初期,当时南京市教育局局长罗炳权,南京师院党委书记兼院长杨巩,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主编之一南京师院副院长张焕庭,南京师院地理系主任李旭旦等领导和朋友们, 一致表示大力支持此项研究工作,并且都曾先后亲临南京市十中、人民中学、中华中学等,陪同笔者一同观摩地理教师殷金华、谢佩玉、夏光诰、吴文娟、丁文卿、陈国因等老师的实验课。综合程序教学法的发展成长,和他们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以及地理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特此表示真诚的谢意。此外,新华社江苏分社曾于 1981 年 1 月 24 日、1987 年 1 月 2 日两次报导综合程序教学法的科研成果。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新华日报、南京日报、江苏教育报、江苏教育、河北教育⋯⋯以及地理、政治、历史、生物等学科全国发行的 20 多家报刊,先后曾刊载或报导了综合程序教学法的有关论文和信息,笔者同样表示真诚的谢意。

写到这里,不禁联想起 1992 年 6 月两位美国教授对综合程序教学法的评价。由于国家教委在上海举办世界银行贷款项目地理教学法讲习班,特邀美国加州大学北岭分校地理系两位教授来华讲学,他们是白兰得(W·R·Bland) 和鲁伯(G·Lobb)。我被聘为中方讲学教授。6 月上旬在上海我们相互交流了学术内容,他们两位对综合程序教学法很感兴趣,认为可以在美国发表论文,加以推广,可能有利于提高美国中学生的学习质量,并且说笔者可以教给他们很多东西。这两位美国教授对综合程序教学法的赞赏,和国内一些教育界人士的评论,基本上是相同的。

在综合程序教学法研究过程中,始终得到江苏省教委有关领导同志的支持。我指导的研究生江晔和陆静先后做了大量工作,成绩卓著。此外李承林、

张承胜、魏长发、仇奔波、石高俊、李晴、范克臻、顾能超等同志,对本书的编著和出版,支持和帮助很大。书中插图,全由李伟同志清绘。笔者对他们一并表示衷心感谢。最后我应感谢我已故夫人周静涵女士,她平素大力协助我研究综合程序教学法,对本书的出版贡献了相当精力,特志此悼念!

本书“理论篇”: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由南京师大周靖馨编写,第五章由重庆师院李晴编写,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由上海教院江晔编写,第九章由南京市教研室陆静编写,第十章由如东县教研室查俊、如东县中学袁世君编写,第十一章由如东县教研室沈坚、查俊编写。

由于笔者水平不高,管见蠡测,书中难免有不妥和错误之处,敬请专家和朋友们指正!

周靖馨 1992 年 12 月 1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