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可控性特征

综序法的课堂教学结构,在系统运转和发展中,具有可控性特征。正由于任课教师可以实现课堂教学有所控制,才能利用条件,创造条件达到教学目的,符合教学最优化的要求。然则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去控制课堂教学的发展呢?回答是师生双方协作掌握教育教学控制论提出的反馈概念和信息概念,将教学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结果,和对学生学习环境的作用结果, 返回到教学结构系统中来,并且不断地调整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教学控制。没有反馈的教育教学系统,或者教学反馈调节机制不接受指挥,要想实现课堂教学控制是不可能的。在综序法教学活动中的指导自学,讨论作业,串联讲解,质疑释疑,要求学习等,尤其有利于收集反馈信息。作者通过近十年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感到综序法在传授新知识的一堂

① 涨落:指系统中某个变量和行为对平均值发生偏离,它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状态和轨道。

课中,教学反馈信息频率如能达到 20 人次左右,就可以有效地达到预期控制的目的。

注入式教学法课堂教学结构存在重要缺点之一,就是师生双方都不能及时而准确的获得来自对方地反馈信息(包括校正性教学反馈信息和调节性教学反馈信息)。教师一味滔滔不绝按教材内容讲下去,象流水一样不断地向学生灌输学科信息,学生倾注于单一的听讲,师生间缺乏所必要的教学反馈信息,势必造成巨大的教育教学损失。有相当数量的中学教师,他们不理解教学反馈信息对控制教学平衡的意义;也有人认为教学反馈信息固然重要, 但在传授新知识的一堂课中,一般要求师生间教学反馈信息频率要 20 人次左

右,是办不到的。事实上也有人向作者提出疑问,认为 20 人次太多了;但是这些疑问后来或在当时就为当地运用综序法比较成功的教师所释疑。例如1988 年 9 月 5 日上午,在河北省无极县甄村中学穆彦秋老师上一堂初一中国

地理课,教材是季风的影响,教学反馈信息为 24 人次。同年 9 月 5 日下午在

无级县张段固镇中学张建设老师上一堂初三法律常识课,教学反馈信息为 26

人次。1988 年 12 月 5 日上午在江苏省常熟中学袁梅琪老师上一堂初一中国

地理课,教材是第五章河流中的第二节长江,教学反馈信息为 34 人次。1989

年 10 月 17 日下午,在江苏省徐州市 19 中学臧继珍老师上一堂初二世界地理

课,教材是日本国,教学反馈信息为 32 人次。以上几位教师的课堂教学结构, 贯彻掌握了综序法可控性特征,课堂里师生教学情绪活跃,气氛生动,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明显。

总之,通过综序法课堂教学七项活动,既有学科信息输入给学生,学生也有反馈信息回送给教师,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如果没有反馈信息的非闭合回路,课堂教学要想达到控制的目的是不可能的。这就是可控性特征给我们非常有益的启示。

此外,不仅要研究课堂教学中反馈信息的数量,同时要重视研究反馈信息的质量,如果质量过低,即使数量较高,也无法达到控制课堂教学的要求。这一点应当引起大家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