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学能力

现代教学论在提出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原则时,也提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原则。

从控制论观点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控制者,学生是受控者,没有教师的控制,教学是无效的,教学目的也实现不了。教学的有效性决定于教师对学生控制的程度,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控制是不可缺少的,它体现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然而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共同活动,虽然教师起主导作用,但学生主体的能动作用更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因为学生是教学实践的主体、认识的主体,而知识属于精神范畴的第二性的东西,对它的讲授和领会不像物质东西那样,只要采取简单的交换或注入就能实现,教学更多的是一种内在活动,学生对客体的认识、对知识的掌握均是其大脑能动的反映过程。倘若没有学生的主动思维加工、学生的认识便无法实现,那么教学仍是无效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综序法的七项活动特别是自学、讨论两项活动,为学生能动地认识客体、掌握地理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合适的程序和环境,有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发挥主动性。扭转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坐在那里似听非听,枯燥无味的局面。学生的学习活动特别是自学活动是学生内部矛盾的运动和展开,学生内

部矛盾是其发挥主体作用的第一位原因,它反映了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社会主义学校教育目的的要求。社会主义学校教学目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性,而学生独立自主性要通过学生自觉的、独立的活动来培养。当然也需要老师的正确指导。学生根据课本编制的作业进行自学和讨论,不是教师灌输,就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引起学生的内部需要和动机。他们利用教材、各种图示进行自学时注意力高度集中,把学和思密切结合起来,这与“你不想学,强迫你学,你不会学,我教你学”的所谓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完全不同的新的教育观。新教育观还认为年龄小、基础差的学生均可自学,关键在于编制好作业,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能力基础,以及正确的指导。那种认为“初中一年级年龄小,基础差, 不能自学”,“优生可自学,差生不能自学”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学生学习心问要保持经常,可利用教学反馈来巩固。心理学研究表明, 主体的心理行为往往受到社会评价和制约。学生的学习行为必然受到教师和同学之间评价的影响,尤其是在自我评价尚未充分形成之前,更是如此。故要正确处理班级人际关系,即师生之间关系,同学与同学之间关系。在讨论

作业和教师指导自学过程中,充分发扬教学民主,互相尊重,各抒己见,交流认识和感情,教师指导和评价时总是以表扬鼓励为主,不为难学生,让学生都觉得自己的自学能力的进步而感到愉快,不是感到痛苦,因此,在这两项活动中足以利用学习成果的反馈作用,激发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动机, 形成一个民主的和协的心理气氛、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使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心问得以充分发挥。

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方法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形成的。综序法给予保证。根据系统论观点,功能决定于结构,综序法的课堂教学结构由七项活动(要素)组成,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对稳定的排列组合方式, 它们是功能的内在根据,结构上的外在表现,因此,一定的结构就表现出相应的功能,反之,一定的功能又必然由一定的结构所产生的。例如:过去的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活动环节的基本程序)是:检查作业—讲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等环节的先后排列次序。显然,这只反映了地理教学的时间结构。这样的结构必然产生相应的功能,即学生可通过教师讲述获得地理知识, 受到思想教育,但学生不能独立自主地学习,学习方法是死记硬背的,⋯⋯。而综序法课堂的教学结构是:新课导言—展示作业—指导自学—讨论作业— 串联讲解—质疑释疑—要求学习。这是七项综合性教学活动。在时间上给予保证。其中指导自学、讨论作业一般在 10—15 分钟。而综序法课堂教学结构还表现为各教学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具等互相联系的空间结构状况,突出地表现在指导自学、讨论作业这两项活动中,学生活动得多了, 特别是学生根据作业独立自主地学习,读教材、阅地图、文图结合;思考、写发言提纲,有些疑难、重点问题还可互相研究等等。讨论不解之处、学习方法上等问题教师给予指导(或串讲时答疑),这种既有学生自学活动,又有老师指导,充分运用教科书、各种图示的空间结构,无疑会产生其特定的功能,即通过指导自学、讨论作业,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技能,受到思想教育,自学能力大大提高,获得了科学地学习方法,较好地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结构也由平面式结构变为主体式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七项教学活动的组合方式,既不是随机的,暂时的,也不是固定不变的, 而是相对稳定的。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和班级情况,活动顺序和时间可以调整或减少。如内容简单,作业可不安排讨论时间。

教师如何指导自学、培养学习方法,有以下几点:

首先,教育对培养自学能力和方法应有一个正确认识。

关于自学能力和方法的重要性国内外一些学者有十分精辟的论述,择其一二。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对教师在学生自学中起什么作用是这样说的: “所谓教师的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导、启迪,俾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 托夫勒曾说:“未来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可见培养自学能力和方法之重要。

如何认识自学能力,概括地说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具体可理解为阅读课本、地图的能力,运用书图表达知识、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以及绘制地图、图表的能力及方法。对此教师根据作业制订出每一课的指导自学的计划,备好教具,并注意捕捉反馈信息,从中总结出共性问题,为串联讲解打下基础;对学生要求应先理解作业要求,然后再去阅读书图,并认真寻找答案要点,写好发言提纲,然后再作答。

第二,研究指导自学的内容和学习方法,形成系统整体。通过研究和实践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 指导读书读图,文图结合。在读的基础上用语言表述课文内容和用地图表示有关的地理事物,还要自己动手写提纲或填注绘制地图、图表等。

  2. 指导学生掌握教材叙述规律。如教材常采用先概括(特点)后分析

(原因)的方法表述等等。

  1. 指导学生逐步明确知识点,进而掌握知识结构系统。

  2. 指导学生对不同属性的教材,能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法。其中最基本的方法是运用地图,把知识落实在地图上。

  3. 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分析综合、演绎推理的逻辑思维的方法。培养学生会学和善学的能力。

  4. 相互研究,开展讨论。自学和讨论是联系的,这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怎样指导讨论?在内容上是不易理解或有多种答案的内容。在讨论形式上,一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师生之间讨论,或是小组或全班讨论,从实际出发。

  5. 根据不同教材内容安排自学程序、教材内容较浅显的和学生自己可以看明白的问题和内容按作业进行自学。教材内容较难些的,教师可先提示一下或将作业的步子改小,分解成若干小步子的作业,然后再组织自学。在自学讨论中难以理解的或教材重点,教师要在串联讲解时作为重点给予讲解,体现了“指导自学和教师精讲”的教学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