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机制分析

现实世界任何客观事物及其形象都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着、发展着;系统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学校教育与地理教学同样是由系统的形式存在于社会。70 年代以来,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①,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军事、政治、教育⋯⋯许多领域(其中包含中学地理教学)得到广泛的运用,效果圆满。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下,应用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作武器,对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做一些研究,可以促进深化地理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由于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日益受到世界各主要国家教学法专家学者们的重视和传播,对于现代各科教学法包括地理综合程序教学法在内的发展和进步,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并且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地理教学系统是由哪些子系统组成的?简言之,地理教师系统和教学对象系统,地理教材系统以及地理教学设备系统,他们和它们共处在学校教育的地理教学环境中,彼此发生紧密关系。由这四个子系统组合成为一个地理教学整体,即地理教学系统。

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文件》指出:“我们的学校教育,甚至干部的理论教育,在教学方法上不善于实行启发式,在不同程度上还是用灌输式或填鸭式,⋯⋯我国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可以说是一种封闭型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人民出版社《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文件》第 38 页,1985 年 6 月)自从这个文件颁发以后至今已将近七年了,教育教学改革包括地理教学改革,在全国的一些学校的部分地理教师里,进行了相应的工作,并且取得良好的效果,令人欣慰,令人高兴。但另一方面,据笔者在近十年来应邀赴 20 多个省市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地理教学研究会、地理学会作讲学、听课、调查所得的资料分析,从大范围看,封闭型地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尚未得到根本性的改革,仍维持在封闭或半封闭状态中,今后还需要做大量细致的宣传工作,破除这种封闭型或半封闭型地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努力转变为开放型地理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才能大有利于地理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我们要有耐心地长期认真去做,期能达到中央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的要求。

把封闭型地理教学系统,转变为开放型地理教学系统,这是当今世界上地理教学改革的一项战略原则,也是地理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的成果。综合程序教学法就是研究开放型地理教学系统的一项有效成果。它反映教学的客观规律,我们必须去认识和理解,同时加以掌握和运用。一个完全开放型地理教学系统可以使学生在这个系统中纵横活动,学习地理快乐自如,能够有效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面向,充分扩大学生学习

① 普通系统论的主要创立者是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Bertallanfy)。60 年代以来普通系统论在美日德英等国得到日益广泛的研究和传播。

地理的选择范围。相反,一个封闭的孤立的地理教学系统,必将自发地趋于无序,即地理教学系统是低级的结构、低级的表现形式。地理课堂教学的这种无序结构,正象革命导师,马克思对小农经济缺乏组织联系所作的一个生动比喻:“好象一袋马铃薯是袋中的一个个马铃薯集成的那样”。这种无序结构的教学系统,内部不能或非常少的产生新的有机的地理教学信息联系。而代表系统无序程度的变量——教育对象大脑中的正熵流,却可以趋向增大,即大脑能自发地逐渐趋向混乱无序,这就谈不上提高地理教学质量了, 当然也就必然影响素质教育的进行。只有转变为开放型地理教学系统,与外界和系统内部彼此交换物质、能量和地理信息,即引进负熵流来抵销自身“熵”的增加,使地理教学系统的“总熵”逐步减少,才有可能从无序教学再走向有序,也就是使地理教学系统具有高级的结构和表现形式。

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的运行,经常要通过四步,即四种不同信息的交换,方可达到教学目标,这就是:1.接受地理信息;2.输出地理信息;3.反馈地理信息;4.评价地理信息(如图 1 所示)。以上四种不同的地理信息, 不能缺少任何一种,它们共同组合成为一个科学的地理学习概念:“学生接受地理信息,并输出地理信息,通过反馈地理信息和评价地理信息,知道学习结果是否正确的整个过程,”才是一个完整的学习地理过程。但是在封闭型地理教学系统运行中,经常缺少或缺乏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这是造成学生学习地理效果低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花费了许多时间学习地理,但并没有真正经历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长期下去,既加重了学生学习过重的负担, 当然也不可能大面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

教学反馈信息在中小学各科教学中的作用,有许多实验可以证明,这里引用罗西(C.C.Ross)与享利(L.K.Henry)两人所作的教学实验,加以简略说明如下:事前把某一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加以测验,他们对第一组每天告诉学习成果,对第二组每周一次告诉学习成果,而对第三组则不告诉,实际就是不给学习反馈信息。经过八周以后,学习成绩形成明显差距; 概言之,第一组最好,第二组中等,第三组最差。微妙之处还在下面:八周以后,该实验改变了办法,第一组不告诉学习成果,也就是第一组的学生得不到反馈信息,第二组仍为每周一次告诉学习成果,而把第三组改为每天告诉学习成果,如此又经过八周,情况大为改观;第一组由最好成绩下降为最差,第二组仍保持中等,第三组则由原为最差上升为最好。以上实验表明“反馈在学习上效果之显著,尤以每日的反馈,较之每周的反馈,效率更高”(参考《教育心理研究》55 页,张德琇)。对于地理教学信息,也不例外。但信息要及早反馈,及早评价。否则,隔了很长时间不去做反馈和评价信息的工作,按教育心理学指出的学习记忆和遗忘规律,必将大大妨碍提高学习地理的质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教育教学认识问题,也是一项教育教学理论问题, 掌握了这方面的理论,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支持我们搞好教学改革。有这方面的认识和没有这方面的认识,不可同日而语,我们要认真对待。

地理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基本上通过学生发言和师生对话实现的(当然还有一些其他方式)有许多地理老师已经明确了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的重要意义,但是在一般传授新知识的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一些人不明确师生对话指标要多少人次感到困难,这是一个教学法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笔者通过近十多年来长期观察研究综合程序课堂教学反馈信息和评价信息的作用,得出一个可行的初步指标,建议如能一堂课达到 20 人次(包

括 20 人次以上,暂不讨论质量)就可以有效地控制地理教学系统运行的动态

平衡,这在第二章中已经有所论述了。又如 1992 年 3 月 20 日上午,在江苏省南京市中华中学听实习教师程晖一堂课,教材是初一中国地理新疆的前半部,教学反馈信息 32 人次。这里和第二章所列举的几位教师,运用了综合程序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严谨,师生对话的内容能保证质量,教学气氛生动活泼,完成教学任务的效果明显,是一样的。

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的运行和发展,既有从教师子系统到学生子系统,也有从学生子系统到教师子系统,因而它具有双向性;过去有人认为只有从教师子系统到学生子系统的单向运行和发展,这样认识是不符真实情况的,也是妨害提高教学质量的。在这种双向性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同时有教材子系统和教学设备子系统相伴行,各自发挥不可缺少的功能,这四个子系统组成和谐协调的地理教学系统,它们相互匹配,在正常条件下能够产生巨大的整体功能。

不论从施教源发出地理信息或教师了解地理教学效果,在系统正常运行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敏捷地感知学生的反馈信息,同时很好的利用学生给教师的反馈信息,方能及时有效地调控地理教学。在课堂上,除了学生在学习地理教材时的课堂发言、对话是重要的反馈信息以外,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及其表现、地理作业等反馈信息,也是值得重视的。地理教师可以通过仔细观察、倾听、感受、判断从而调整当时的教学过程。例如在传授高中地理天气与气候知识的时候,其中关于“冷锋与天气”、“暧锋与天气”、“准静止锋与天气”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难懂,教室里如果有相当多的学生在自学讨论或讲解,不能真正理解地理教材内容,学生表情冷淡消极,无精打彩, 出现了对进行教学不利现象,这时教师要灵敏地及时发现并立即用果断的行动,采取一些有效手段,以调整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和发展。教师可以放慢一些速度,或者变换方式方法,或利用地理直观教具,或邀请一两位已经领会这些基础知识的学生,阐明“冷锋与天气”,“暖锋与天气”,“准静止锋与天气”的基本概念和对天气变化的影响。通过变换教学组织形式解惑释疑,有可能促使全班学生投入精力,专心学习,进而明白所学教材内容,从而再促使地理教学系统正常运行和发展。

另一种情况与以上所述不同,学生对所学教材兴趣盎然,学习气氛活跃, 思维随着教学的循序渐进而不断发展,学生发言积极,师生共鸣适中,表明了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在正常运行之中。至于课堂上师生对话的中心,大都为一些教材的重点问题,在课前一定要仔细作好准备,根据地理教材内容的顺序和难易程度,运用脑科学程序编码原理作指导,拟就好若干有质量的地理问题,上课时向学生布置,要求学生适当自学以后,进行双向或多向讨论、解答。如果绝大部分学生能回答正确或基本正确,说明所拟的问题适合, 学生原有地理水平和接受能力,教学效果良好,这种情况,也是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正常运行的一种表现。

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师生评价地理教学信息, 关系至为重要。例如学生运用已有的地理知识完美地解答了某一地理问题, 得到教师热情赞扬,学生从中得到启发和鼓励,增强了学习地理的信心和趣

味,从而强化了所学知识的巩固性。与此不同的是另一种情况,有一些地理教师在听取学生发言结束后,不加可否或讲几句含糊其词的意见,或模棱两可的评价一下,这样学生从教师处得到的反馈信息是糊涂的,是一种有害的反馈信息。由于学生不明确学习结果是否正确,因此学生学习地理的效率较低,这是花费了时间来“学习”,可是没有达到真正学习的目的,这是不可取的。美国著名心理学、教育家布鲁纳(J.S.Bruner)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学习行为包括知识的获得,转换,评价。”只有当学生知道学习地理的真实结果如何,才能称为完整的学习地理。由此可见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中,鲜明正确的评价地理信息,有很重要的教育教学价值。

地理教学反馈信息更重要的作用,是可以用来控制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正常运行。根据控制论的主要创立者维纳(N.Wie-ner)的意见,世界上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地理教学系统也是一样,如果没有学生的反馈信息,要想控制地理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是不可能的。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它真实而又系统地反映了地理教学情况,另外,教师的教学进程和质量都可以通过学生反馈信息得到切实的检查。再从学生子系统看,他们从教师处所得到的教学信息,主要是用来作为调整个人学习地理的依据,同样也是反馈信息,这和教师从学生处所得反馈信息相比,作用各不一样,不可同日而语。这两种不同反馈信息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中, 各自发挥自身独特作用,它们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少。

还有一种反馈形式在地理教学系统中,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即教师和学生两个子系统,各有自己的“自我反馈”,或称“超短反馈”,这种反馈不用语言表示,也不用其他有声信息标明,而是一种自我认识或自我检测。兹说明如下:例如由于教师自己发现没有掌握好地理教学的内容和进度,罗列地理材料,铺得太广,缺乏课业中心或重点,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如某教师在初中中国地理新疆一章的教学中,课本上提出:“全区聚居的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等民族。”要求适当阐明我国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讲明各兄弟民族之间如兄弟般的亲密共处,共建新疆好地方,这是必要的。但是,如果用大量堆砌的材料,宣讲维吾尔族舞蹈动作的优美动人,看起来学生听得有味,但花费有 20 多分钟时间,这就很不恰当了,因为还有许多更重要的基础地理知识,等待学生去学习呢!幸而任课教师能自我监听,感到不妙,发现了上课的“病因”,及时进行自我控制和纠正,把地理教学拉回到教材本题上来,这样从自知到自调,充分发挥了“自我反馈”的积极作用。这也是地理教师需要有的一种应急方法,缺乏这种基本训练,有时整个教学系统出了乱子,却也很难加以挽回。

学生系统也是这样,有时学生可能看错地图上的经纬度,把某一城市的地理位置弄错了,或者辨不清地理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因果关系,后来他们自我觉察到了,明白了,这就是自我反馈信息校正了学习地理的偏差,改正了错误,调整了自我控制,获得正确的答案。这种超短反馈,有时是在教师启发下产生的,可以大大节省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提高学习地理的效率。为此,地理教师要积累这种宝贵的教学经验,学会善于利用这种教学技能。综观各种不同的反馈信息。以上这两种超短反馈,对于控制和调节地理教学系统的正常运行,都有其独特的教育教学意义。

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的状态,是由不平衡走向平衡,然而它是不稳定的,是一种动态的地理教学平衡。事实上,当地理教师精心组织教学, 通过努力贯彻备课中所作的各项准备,获得教学平衡以后,随着教学的发展, 接着又可以出现不平衡。例如在初中中国地理新疆一章的教学中,当学生学习教材开始的绪言部分,进而接受了“三山夹两盆,是新疆地形轮廓的主要特点”⋯⋯等地理信息,教学系统运行正常,这时候教室里出现了地理教学平衡;但是,接着下面的新教材是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师生双方面临着需要解决的新问题,顿时教室里又会出现教学的不平衡,由此可见地理教学系统平衡是暂时的,而不平衡是经常不断的。

地理综合程序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打破旧的平衡,而又不断建立新的不平衡的运动过程,这种动态性与教材的层次性、有序性、发展性以及学生的学习进程,有密切的关系。而学生在学习地理进展过程中,认知地理的能力不断提高,地理知识不断深化,他们的智力也不断发展,同样地反映地理教学系统的动态性。地理教学系统的平衡性则表明了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有机结合的程度,平衡性的水平越高,说明地理教学效果很好,平衡性的水平一般,或勉强够得上平衡,则教学效果一般,或教学效果勉强合格。为此,研究掌握地理教学平衡的发展规律,使它的运动方向,向着教学最优化的总目标前进,必将大有利于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地理素质教育的质量。

为了很好的掌握地理教学系统的运行平衡,教师、学生必须处于同题、同步、同心,这样才能获得高水平的教学平衡。这就和平时我们使用电视机相仿。首先要求电视台发射机和家中电视接受机都必须开动,其次这二者还应在同一波长同一频道的情况下,方可完美地接受好图象和音调,如果上列条件不具备,就需要进行调控或修理电视机、或修理发射机。

掌握地理教学内容对地理教材有严格的要求,教学内容必须符合教学大纲的精神,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人才, 教材深广度合适,鲜明新颖,编排顺当,形式喜闻乐见,具有最优的表达方式,为青少年学生乐于接受。如果教材内容枯燥乏味,不适合青少年学生学习,必将不利于掌握教学平衡。此外教具的制作,选择和购买,以及配合教学进度加以巧妙地运用,也是非常重要的。值得一提的是教具或教学设备要配套成龙,不能孤立的准备和运用,对某一门地理课全部教材,应当有一个系统的打算和安排,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直观教育教学作用。

掌握地理综合程序教学平衡要排除各种干扰,方有可能使整个地理教学系统处于最优运行状态。在地理教学进行中,有各种不同的信息在传输,对出现不同的信息教师要分别对待,却不可不加分析地一视同仁,或者是无动于衷毫不关心。因为在各种不同信息中,其中可能夹杂有干扰教学的信息, 地理教师要看到这一点。

除地理知识信息外,还有一些是指令性信息和辅助教学的信息,例如教师要求学生“踊跃发言,认真讨论地理综合程序作业”,“自学课本从某页第几段开始到何处为止”等指令性信息,还有一些在搬动和运用地理教具、地图等发出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为传输地理知识和技能服务的。但是弄得不好,也可以变成干扰地理教学的干扰信息,例如移动教学用具碰撞声音太大,或多次展示地理教具或地图未能摆好位置,与此同时出现频率太大的声音,都能产生干扰教学的效应,值得教师重视。由于一些指令性信息本身

并不是地理知识和技能信息,教师对待这类信息不能粗枝大意,不可杂乱无张,必须有条不紊地严格掌握,否则必将影响学生输入地理知识和技能的数量和质量。如果掌握得当,将能提高学生输入地理知识的数量和质量。笔者在中学多年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地理教师,在课堂上仅发出有限度的必要的指令性信息,在运用地理教具配合教材进度阐明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时,井井有条,程序排列紧凑,尤其是在展示一些教具或图表时,善于抓住时机,动作轻巧,时间不早不迟,使学生的注意力非常集中,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好效果。

对于各种干扰地理教学系统运行的信息,必需尽一切可能排除或避免。其中来自地理教学系统之外的,称为“外干扰信息”,如校舍四周有噪杂声音,或室内光线不好学生看不清黑板上的板书。来自地理教学系统内部的, 称为“内干扰信息”,如某些地理教材内容欠佳,印刷条件太差,或多次使用某一张地图而又不能解决问题,或由于学生学习的某种原因,造成学生精神疲倦,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教学语言含糊不清,内容条理欠顺,造成学生地理思维混乱,这种内干扰十分不利于学生接受地理信息。排除的方法是提高地理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法工作水平,平时加强备课和教学技能训练,备课不仅是备地理教材、备学生、备地理教具,更重要的是备自己对地理教学的修养。

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中各种有用的信息,如果处理不恰当就能转化成干扰信息,阻碍掌握教学平衡。例如教师输出的地理信息,一般都是有用的信息,但如果内容太难了,或者学生一时听不懂,这样,有用的地理信息就转变为干扰教学平衡的信息。相反,如果教师输出的地理信息,学生早已知道了,感到淡而无味,于是也就成了干扰信息。此外,指令性信息或辅助教学信息不当或太多,例如在一堂课上几次变换向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这也可能对掌握教学平衡造成干扰。

在掌握地理教学动态平衡中,教师系统处于主导地位,这是肯定的。但在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必须十分重视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控,发挥学生主体学习力量,务必将师生双边活动,匹配协调达到最优状态。《学记》上说: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是我国古代有益的教育教学遗产,生动而又切实地阐明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相互促进作用,对掌握教学动态平衡,很有借鉴的价值。

总之,要把内外干扰因素化为积极促进因素,千方百计为掌握好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动态平衡而尽力为之。

只有转变地理教育教学思想,改革地理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才是打破封闭型地理教学系统的根本办法,同时建立起开放型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的机制,这样才能为变地理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准备条件,这是一项地理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工程,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作指导,借鉴系统科学已经获得的理论和方法的成果,通过不断的实践和研究, 把结果反复提炼、校正、升华,方有可能得到成功。我国传统的地理教育教学工作者,一般都比较重视教学经验,而忽略对先进的地理教育教学理论的

学习、掌握和指导,以至多年来缺少用理论武装起来的成千上万的教师队伍, 这不能不说是一项重大失误,也是一件憾事。事实上,以上情况如果得到改变,建立起包括综合程序教学在内的开放型地理教学系统理论、地理教学质量当可有所改观。例如为了要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快乐”和“自由”的活泼气氛,以改变学生“沉闷”和“压抑”情绪,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中, 就可以运用“心理安全”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千方百计排除学生学习地理的心理负担,帮助他们正常的心理发展,不要干扰学生。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教学活动,因为没有优良的地理教学活动,就没有优良的地理教学认知(包括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这样学习地理的气氛活跃了,兴趣增加了,思维积极了,学生获得了“心理安全”,顺乎自然地能产生学习地理“快乐”和“自由”。这种好情绪必将有利于思想政治、品德和国情教育的贯彻。事实上,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中,是否有先进的理论加以指导,它们所得效益的分水岭是十分明显的。

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还必须继承我国有益的教育教学遗产,并且加以充实发展,肯定会丰富我国的地理教育教学。(对于那些陈腐的有害的教育教学遗产,当然要批判、废弃)例如《十三经·礼记·学记》中说,对受教育者要“导而勿牵,开而勿达,强而勿抑”。孔子提出教育学生的方法要: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些有益的古训,对现代学校教育教学包括地理综合程序教学在内,仍然是有益的教导,可以很好的学习贯彻。又例如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认知地理要素之间的内部联系和因果关系,是一件经常性的教学任务。孔子的遗言说:“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这里所谓“叩其两端而竭焉”的方法,很有价值,可以借鉴运用到地理教学方面来:就是一端从未知到已知,由地理之果阐明地理之因;另一端从已知到未知,由地理之因探求地理之果,这二者结合起来,可以正确了解地理因果关系。孔子不是叩一端, 而是叩两端,这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中运用这种方法,大有用武之地。

此外,总结建国以来地理教育教学的巨大成就,发扬我国社会主义地理教育教学优势,吸收其主要精华,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中,结合实际加以引用,同样是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实例很多,不一一叙述了。

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机制,除了以上所述的以外,师生双方还必须坚持贯彻学习论原理,方能更好地掌握地理教学动态平衡。国际上各主要心理学派提出的学习论原理各有见解(如行为主义学派,认知心理学派、社会心理学派等)。在地理教育教学方面,结合实际情况。对以下十项学习论原理,可为地理教师教学参考:

  1. 学习地理的能动性:学生学习地理只有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主观积极性,才能优化地理教学效果。被动的学习状态也可以学到一点地理知识和技能,但总的收获要少得多。由于学生积极投入精力学习地理,可以产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有利于落实地理双基的贯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包括国情教育)。值得一提的是地理教师的教学态度,往往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在课堂上一个亲切

的教学动作,一个微笑,一句赞扬学生的语言,都有强化学生萌发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1. 理解地理教材:生吞活剥死记地理知识,这样学习效果不好;相反, 学生对所学教材的内容,能够理解其意义,懂得地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地理规律,并且能把新教材纳入到自己知识的系统中去,组织成井井有条, 融合一起,这对于今后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十分有利。地理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式方法,使学生真正理解新教材的内容,同时明确这种新知识有什么科学价值,或者在生产上、生活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2. 适当练习: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中,大量的事实证明学生如能经常进行适当的地理练习,就能提高学习效率。练习可以在各种不同条件之下进行,但不宜增加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在不同背景之下进行地理练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因为一个缺乏分析概括能力的学生,他可能把地理知识看成杂乱无章、材料堆砌的东西,不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此也不能真正认识地理事物分布、发展等的基本规律,实践证明,通过持久不断地指导学生作适当练习,对解决以上问题大为有利。

  3. 地理教材的合理结构:学生学习地理学科必须掌握它的结构,即要掌握地理教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方法的组织形式,掌握各地理要素之间是怎样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如果不掌握地理学科的结构,就难以发挥地理学科的功能。布鲁纳在全美教学改革中把学科结构的重要性提到首要地位,他在《教育过程》一书中指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地理教材一般都能反映地理学科的基本结构,但某些教材也有组织不够理想不太合理的情况,这就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难度。遇到这种情况,地理教师要作适当的调整,因为合理的地理教材结构,容易为学生所接受、掌握和运用。同时这种教材便于记忆,便于应用,也便于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1. 积极强化: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连续运行中,对学生每次学习行动,及时告诉他们结果如何,具有心理强化作用。这种强化有的来自学生内部,如学生自我鼓励;有的来自学生外部,如地理教师对学生的赞扬。不论来自何方的强化,对于增强学习地理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都有良好作用。例如学生能在地图上正确分析水陆交通线的方向、距离和经济意义等,教师加以肯定,对于学生继续努力学习,能造成良好的心理倾向。(强化是教育心理学专门术语,标明一个过程,一些刺激直接在反应之后呈现,以增加在标准情况下反应的出现率,具有这种作用的刺激,叫做强化。)

  2. 感知地理特征:地理特征是形成各种地理概念的前提,它能够反映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异同,又可以分为一般地理特征、个别地理特征和区域地理特征等三种不同类型;地理特征对学生认识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属性提供了有利条件。

各种不同的地理事物对学生都能产生刺激作用,学生对学习环境周围不同特征的地理事物,其注意力也是不同的。他们必将有选择地加以注意和观察,当然首先是选择特征明显的地理事物和现象。为此,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中,教师向学生呈现代表地理事物的地图或其他直观教具,不论是用现代化地理教学手段,还是用一般简易方法,首先要重点突出地理特征, 以便最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留下深刻的印象,通

过分析概括,获得正确的地理概念和地理规律。

  1. 重视个别差异:教师面对全班几十位学生学习地理,应当明白在这几十位同学之间,存在智力和人格等方面的差异,各人接受地理知识的能力、心理品质、情绪爱好、思想方法都有所不同。地理教师要照顾全班每一个学生是很困难的,但是对一个班学生的整体而言,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全班多数人共有的心理倾向。对于少数学生,有的是优生,有的是差生,必须区别对待。这就是既要面向全班多数学生的共性,又要承认学生间的个别差异,需要地理教师做大量细致的工作,才能有利于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正常的运行和发展。

  2. 学习地理的目的:学生学习地理的目的,肯定要受到社会、家庭、亲友、同学们等各方面的影响,从而形成学生自己学习的需求。而这些需求, 与学生长期以来早已建立起来的学习目的,有密切的联系。但是,青少年学习地理的目的有时可能是正确的,但有时也可能是不正确,需要地理教师多加指导,把他们自己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地理学科来说,应当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地理技能,具有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有一定的自学地理的能力,运用地理知识能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且能动手操作,还要培养学生具有不断追求新地理知识的精神。

  3. 学习地理的群体环境:不论在课堂里或在课堂外学习地理,一般都不会是一个学生孤立进行,尤其是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中,学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比较密切,为此,个体学生可以从同学处学到一定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或者彼此共同进步,携手向前。但是,如果群体环境不好,学生彼此互不团结,或者死气沉沉,这种较差的学习群体环境,肯定会带来相反的作用,造成学习地理的质量降低,地理教师不可不防。为了使学生有一个优良的学习群体环境,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间合作竞争,造成浓厚的民主学习气氛,以有利于获得学习的成功。

  4. 学习地理的选择:青少年学生如果能感到学校地理学科对他们今后生活和工作有密切关系,就会产生一种心理倾向,认为选择、学好地理很有价值,这样学生就会有学习的责任感。在地理综合程序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 对学生建立起义不容辞的学习责任感,十分重要。学生有了这种选择,即具有学习地理的责任感,就能提高学习效率。常见一些学校的差生,他们学习地理的成绩不好,虽然有多种原因,但是没有学习的责任感,确是成绩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师掌握这一条有益的学习论原理,必将有助于提高地理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