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形成综合程序教学法教学功能的现代教学论因素

从上述的第六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地理综序法从理论上、形式上吸取了“刺激——反应”与认知学派两大学习理论的合理因素,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教学方法。我们知道,“课堂学习的定律仅仅为我们找到有效的教学原理提供一般指针,它们与这些教学原理并不等同。要把教学原理作成‘公式’,需作大量的补充研究,这些研究需考虑实际的问题和不包括在学习原理内的新的教学因素。”①这也就是说,一种教学方法符合学习的基本原理并不等于它就与教学原理相吻合了。反过来,考察一种教学方法不仅要看它与学习的基本原理的关系,更要看它与教学原理的关系。现代教学论思想全面涵盖并深刻揭示了现代教学原理,它同样地渗透进地理综序法,为该方法提供了厚实的理论基础。

一、发展学生智能是地理综序法的出发点 “如果说五十年代以前的教学方法是以保证‘双基’的传授为主,而现

代教学方法则是以发展学生的智能为出发点。可以说,这是今天的教学方法的时代特色。”② 作为改革之年创立的地理综序法也具备发展学生智能的功能,并把它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在发展学生智能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如谈话法, 能充分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地理综序法是由几种教学方式组合而成的一种方法,其中每一种具体方式也担负起了某种发展功能。

自学:自学不仅是地理综序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现代地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自学能增强学生阅读课本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何况地理综序法中的自学是在教师和综序作业的有的放矢的指导下进行的,它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尤其是差生,缺乏自学能力原是他们的学习成绩得不到提高的根本症结所在, 现在由于教师在课堂自学时化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对他们辅导。不仅如此, 有些好同学在完成自学任务后有时也对同桌的同学予以帮助。久而久之,这批获得较多指导的差生慢慢地成长起来。作者在 1987 年下半年曾在上海市闸北中学,镇江市第四中学以及南京市二十八中学的初二年级,进行自学地理的实验。三校实验班的差生(除南京二十八中实验甲班外)自学考试成绩都超过了对比班的中等程度学生自学考试的成绩,其中镇江四中和南京二十八中的实验乙班的差生成绩还超过了对比班的优等学生的成绩,这可喜的进步,说明地理综序法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有显著效果,对提高差生的自学能力作用更大。

讨论: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智慧。同时,在讨论中集思广益,相互启发,可以扩大思维容量,并及时对各种意见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起比较思维和评价思维。在讨论中,学生还能发展即席反馈能力,敏捷的思考和反应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当学生阅读、自学完本节教材内容后,就基本

① 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83 年。

② 刘继武:“试谈现代教学方法之特点”,《教育研究》,1985.10。

上具备了参加讨论的资本,他们在讨论时就能比较主动地发挥和集中自己的思维,能在新旧知识融化时,提高自己的学习迁移能力;能在集体的思维碰撞出火花之时,使自己的思维之箭射向远方⋯⋯。记得镇江市第四中学实验班的公开课后,有一位听课教师在随便交谈时说:“在课堂讨论时,有的同学能联系到初一时学的知识,真让人有点惊讶,而且还讲得头头是道。”

串联讲解:在获得学生反馈信息后的教师讲解,是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归纳总结,这是知识和思维在新形式中的升华,能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学习地理的特有的思维模式,能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质疑释疑:这有利于对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它使学生的思维不限于地理的定势思维而向纵深发展。有的老师在上完我国西南三省气候一部分内容后,向学生提出疑问:“西南三省不在沿海地区,为什么降水比较丰富?” 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思维就扩散了,最后教师从形成降水的两大条件出发帮助学生完整的解答了这个问题,达到了拓宽思路,获得知识的目的。更可喜的是,学生也会向老师质疑,如有位教师在课上讲非洲大裂谷时,运用板块理论提了大裂谷的成因是板块的扩张造成的,课后就有一位同学指着课本“东非裂谷带示意图”问老师:“以后非洲会变成两部分了?”“为什么?” “因为大裂谷不断扩张,海水慢慢就淹掉裂谷,非洲不就成为两部分了?” 这种推理对我们地理教师显得平常。但对于一个初二学生,他能这么一本正经地向老师提问,则说明了他是在积极开动脑筋,思维触角的想象性延伸。作者观摩了几堂课,发现学生向老师质疑或老师向学生质疑委实不多,这毕竟是属于一种高层次的思维,但只要教师耐心引导和扶植,地理综序法的这一活动形式一定能收到成效。

以上是地理综序法的几种主要教学方式,它们具有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的作用。同时,从方法的整体上看,自学时的眼看书、手做练习、讨论时的口说耳听,讲授时的耳听心记,确实能做到眼、耳、口、手、脑并用,“在这种情况下,从不同分析器传入的信息到达大脑皮层不同投射区,引起皮层各区兴奋抑制不断转换,使皮层的兴奋中心始终存在并不断加强。这种生理上的变化与注意稳定性有密切关系。一方面兴奋中心存在,能使人专注于注意的对象(学习内容)上,不易分心,使人对注意的对象(学习内容)反映得更清晰、准确;另一方面,兴奋中心存在能维持肌肉紧张,而肌肉紧张易维持注意。”①所以地理综序法对学生课堂注意力的培养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

第七章 形成综合程序教学法教学功能的现代教学论因素 - 图1再者,从记忆力的发展来看。众所周知,记忆有三大记忆系统,即瞬时记 忆 、 短 时 记 忆 和 长 时 记 忆 , 三 者 关 系 是

。可见要使输入的信息不被遗忘而

被保留下来,重温、练习则是有效的策略。地理综序法自展示作业输入信息后,自学、讨论、讲授、质疑解难都是在不断地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练习, “练习是将输入的信息从短时记忆迁移到长时记忆的机能。”②所以所学内容能在学生的头脑中打下了烙印。尤其是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识记后的

① 吴瑞华等:《自学辅导教学与常规教学中注意集中问题的比较研究》、《教育研究》,1986.2。

② 〔日〕山内光哉:《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年,第 65 页。

半小时,是遗忘高峰,遗忘率达 40%③。而运用地理综序法,此时一般正进入到教师的串联讲解。可见,这时教师总结性的讲解起到了巩固作用。另外各人的记忆优势是不同的,有的人视觉记忆优于听觉记忆,有的则相反;有的人运动觉(口说、手做)记忆较强,有的则较弱等等。

地理综序法教学过程中做到尽可能使每个学生的记忆优势得到发挥。同时,使他们的记忆弱点得到克服和弥补,从而发展他们多种的认知能力。

二、调动学生积极性,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地理综序法的基本特征

近几十年来,随着对教与学、师与生关系的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越来越多地倾向于用主客体的理论来全面而又辨证地分析教学双方的关系。

以教师和学生两能动因素为核心,以教材为媒介的教学过程,又可以分成教育和学习两个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施教者,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受教者,是教育的客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是必然的要求,而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材是客体,教师起协助、促进、引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也是理所应当的。然而,教学活动中的主客体地位不是一成不变的, 在一定条件下,学生可以成为教育的主体,而教师成为学生作用的客体。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断地“向教师作出积极的反馈,从而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具有教育主体的作用。这时教师成了学生作用的客体。”①这种主客体地位的转变,是在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下促成的,因为只有在这种情境中,学生才有可能发出积极反馈信息,教师才能有效地接受反馈信息,研究反馈信息,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正如班巴斯基所说:“为了使教学更加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找到控制与自我控制联系之间相互关系的最优尺度,因为对学生活动过程过于生硬的控制,会使学生丧失最后一点主动性和独立性,而降低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无助于学生发现解决学习任务的最短途径。”①

地理综序法把关于教学双方辩证关系的现代教学论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师生各自的积极性和确立各自的主体地位,即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作为自己追求的基本特色。

从学生方面来看,首先可以说在一堂地理课上学生基本至始至终处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我们知道“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按一定的时间节律变化,一般都是在开始工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各器官才动作和谐,工作能力逐步上升,速度也渐渐加快;而工作到一定时间,工作能力又渐渐地下降。”

②我们不妨用这一规律看待一堂课。在一开始上课的几分钟时间里,学生的大

脑神经细胞还未全部活跃起来进入“地理场”,这时教师就利用新课导言来组织学生的思维,运用复习旧知识来勾起他们的回忆,利用综序作业来激起他们对新课题学习的积极性。经过这一牵引以后,学生大脑皮质的地理兴奋

③ 伍棠棣等:《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年。第 74、75 页。

① 吴也显:《从教学论研究方法的变化看教学理论的发展》、《课程、教材、教法》,1987.10,第 14 页。

① 高文:《巴班斯基教学论研究的时代背景和方法论基础》《外国教育资料》,1983.1,第 27 页。

② 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心理学研究室:《教育心理学讲座》,知识出版社,1983 年,第 232 页。

点出现,大脑皮质机能趋予达到相对高峰。然后教学进入到最关键的自学和讨论,由于此时学生是在兴奋中学习,和谐中用脑,所以完成一堂课中最繁重的任务是有可能的。之后,当工作能力逐渐下降时,教师的串联讲解“扶植”了他们,使他们消耗的能量得以补充,机能得以恢复,趋予抑制的兴奋灶又星火再燃,所以地理综序法七项活动的有机组合。符合学生课堂科学用脑的节律,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发挥出积极性。

其次,学生在课堂中有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他们的思维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现代教学方法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不仅仅为了使他们把双基掌握得更好,而要注重其掌握双基的内部机制,主张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积极开展紧张的智力活动,从而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 培养探求精神和创造能力。”①地理综序法正是以让学生有动手动脑的学习机会来实践上述主张的。

再者,学生在向教师发出反馈信息同时,也能不断地积极收集教师和其他同学发出的信息和自我反馈信息。因为在课堂上,有充分的余地可以进行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学生从中可以获得许多正确的信息,多次来纠正自己的失误,久而久之就获得了一种自我教育的能力和方法,这是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也是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给予充分重视的结果。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有效地指导学生迅速、正确、牢固而又灵活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启发学生开展积极紧张的智力活动,训练科学的思维,培养学生思想情感,建构合格人才。以自学为主要特色的地理综序法把教师从目前那种滔滔不绝地讲授教材内容和繁重地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许多课外作业题可以作为综序作业在课内完成),使得教师能把主要精力用于深入钻研教材,研究来自各方的反馈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启发和指导学生阅读地理课本、图表或其他材料,帮助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并与以前的知识进行比较归纳,正确解决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有的放矢地辅导学生等方面去。教师的这种由“讲师”到“导师” 的身份变化,则说明运用地理综序法,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是削弱,而是加强; 对教师工作质量的要求不是降低,而是提高。

三、重视学生情绪生活,陶冶学生美好心境,塑造学生良好品性是地理综序法的内在要求

现代教学论十分强调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认为人的认识与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两种不同的情感对学习有不同的影响,积极情感对认识具有动力功能,消极情感则会抑制认识活动的开展。赞可夫、布鲁纳等现代著名教育家都认为,学生对学习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在教学中,调动、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就是要诱发学生的这种内在兴趣。但是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具有不稳定性,它不仅受学习材料本身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外界许多因素的影响,“即使儿童基于内在动机理解和发现未知事物,可是,在周围的教师和家长漠不关心的情况下,也不可能使他们产生学习热情。”①由此可见,外加动机在实际教学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促使学生提高

① 刘继武:《试谈现代教学方法之特点》《教育研究》,1985.10,第 29 页。

① 〔日〕山内光哉:《学习与教学心理学》,教育科学出版社,1986 年,第 196 页。

学习兴趣的外界力量主要来自教师的教学方法,尤其在初中阶段,“教师讲课水平是学生学科兴趣形成的最主要条件。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学科兴趣的形成及推动学生积极学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初一和初二学生对教学方法好,形成学习兴趣有其重要意义。”②地理综序法在这方面也确有良好的效果。这是因为学生有可能从机械听讲的封闭性学习中解放出来,可以在教师的循循诱导下,自己去认识知识,解决疑难;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同学之间展开讨论,共同探索真理,形成良好的学习气氛;在教师大力扶植下,直接向教师提问质疑。这一些列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把正处在好动、好奇、好问、好想时代的初中生,引导到了学习的正确轨道上来了,从而提高了学习兴趣。

地理教学过程中的教育意义是很广泛的,除了培养、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牢固的学习地理心向以外,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也是重要的一方面。由于地理综序法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所以在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已有的活化知识时,思想教育则已在其中。如在《中国地理》下册讲到“水资源”时,有教师编制了如下的几步综序作业:

  1. 说明我国水能资源的蕴藏量及在世界各国中的地位。

  2. 巨大的水能资源集中分布在哪里?它与地形、气候有何关系?

  3. 新中国是怎样开发利用水能资源的?取得哪些成就?

这样的作业题使学生在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中国古言道:文以载道、文道结合,文掌握了道便就在其中。

地理教学中,除了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教育因素,可以此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品性教育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斯卡特金认为,使用教学方法还能进行德育。运用方法如何进行德育?苏霍娜林斯基认为,要巧妙地安排集体的智力生活,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显示自己的知识、技能和智能,感到学习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是具有道德尊严的表现,而不学无术则是“不道德的表现”。①这说明教学活动本身具有教育作用,如地理综序法里的讨论、质疑,也是一种集体智力活动,这种活动不仅解决了知识接受问题,而且形成一种很好的学习风气,一种渴求知识向往真理的氛围, 在这种氛围里,只有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具有才能的人才受人尊敬,而学习上的懒惰习性不求甚解的作风会受到舆论的不满。因而这些课堂活动也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塑造,象独立性和持强性等。所以从情感入手,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生活,是提高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

斯卡特金认为:“如果教学方法的运用恰到好处,手段能使人产生美感, 解决问题的方法完善,这些都能起到美育的作用。”①地理综序法也具有美育作用,它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是它的一张一驰的节奏美感。先是教师导入新课,展示作业,接着便是讨论,集体活动后又是老师集中串讲,串讲后还是上下对话(质疑释疑),班级课堂教学一张一驰,张驰有度,缓急有致,一会儿众人注目集中讲解,一会儿沸沸扬扬自由讨论,学生思路得到调控,课堂节奏给人一种潜移默化的美感。随着一张一驰课堂活动的展开,

② 陈国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智力》、《地理教育》,1983.3。

① 《当代国外著名教育家教学论思想》山东教育出版社,1985 年,第 73 页。

① 〔苏〕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年,第 255 页。

学生情绪也一起一伏,人的内在心理节奏与课堂节奏产生共振,从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其次,是它的谐趣美感。运用地理综序法,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有自学、有讨论、有讲解、有提问、有练习,丰富多彩的形式不断调节学生学习兴奋点,减少了学生的疲劳感,这样,学习不仅仅是一种艰苦的劳动,而且更有一种愉快的谐趣在里面。再者,是它的严谨美感。地理综序法为了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其方法也是步步深入, 层层叠进的,先是自学理解知识,再是讨论探索知识,三是串讲知识,四是质疑完善知识,五是练习巩固知识,这一连串对真理的步步逼近,其方法上的完善,给人一种严谨美感,这种严谨科学的治学方法也是对学生以后从事其他事业,乃至处置人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