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综合程序课的教学流程

课型是教学方法的结构模式。综合程序教学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是综合程序教学法。综合程序课在教学过程中既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导”合一。综合程序课有其独特的教学流程,如图 9 所示。这幅图的设计是以单元(地理教学中通常以“章”为单元)为基

本单位,主要考虑到这样设计比较符合地理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综合程序课的教学流程的主要特点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积极地创造条件使得教学系统开放,保证教学渠道的畅通,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把握教学的动态平衡,使得整个地理课堂教学富有活力,充满生机。

1.展示单元课堂教学目标并将其转化为综合程序作业

在地理教学过程开始前,教师要为学生的学习确定出科学、合理的到达目标群,只有这样,整个地理教学过程才会做到有的放矢,指向性明确。进入一个新单元学习时,教师首先要向学生展示该单元的教学目标,并且还要向学生详细地解释既定的教学目标,阐述达到“目标”的基本方法和程序、在进行每一节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把地理教学目标准确而合理地转化为综合程序作业。以高中《地理》“第六章自然资源和资源保护”中的“第二节 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为例设计地理教学目标,并将这一节的教学目标转化为综合程序作业。

(一)综合程序课的教学流程 - 图1

Ⅰ“第二节”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教学目标

知识点

学习活动(教学活动)

认知水平

A

B

C

D

E

F

土地资源

1.记住土地的概念和按利用类型所进行的分类。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 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及其原因。

  2.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简述我国耕地、草原、森林、荒漠的分布状况。

  3. 记住世界和我国人均耕地面积。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

  1. 简述当前世界和我国土地资源遭受破坏及其后果。

  2. 简述我国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的基本措施。

  3. 记住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

  4. 评述你所生活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其改进措施。

(注: A.B.C.D.E.F 分别代表布卢姆认知水平六层次)

Ⅱ“第二节土地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综合程序作业

  1. 填空:土地是陆地的 部分。它是由 、 和 构成。

  2. 说一说土地资源的形成、发展和变化受哪些因素制约。

  3. 比较土地和土壤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4. 为什么说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

  5. 填写下列空格:

(一)综合程序课的教学流程 - 图2

  1. 填写下表:

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形成该特点的原因分析

  1. 看“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熟悉图上各种土地类型的符号,并说明我国耕地、森林、草原、荒漠等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状况。用笔大致描出各种主要土地类型的分布范围。

  2. 世界和我国的土地资源正在遭到哪些方面的严重破坏?

    如果不采取措施加以保护,后果将会怎样?

  3. 填空:只有合理 土地资源,有效地

    土地资源,才能做到地尽其利,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 是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的核心问题。

  4. 具体说明如何根据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在利用土地资源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

  5. 以你家或学校附近的土地利用情况为例,说明(1)利用现状是否合理?(2)如何改进?(3)为什么把“珍惜每一寸土地,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6. 说一说在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水土资源方面,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

  1. 创设实现“目标”、完成“作业”的条件

为学生学习地理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提供良好的学习机会,是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必要条件。它不仅包括学习内容和辅助性材料的提供,而且包括学习手段,如地理教学挂图、地理画片、模型、标本,以及现代化视听手段等。地理教学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地使用地图等各种地理直观教具,努力为学生提供自身动手进行地理实践的仪器和场所,有条件的学校应该尽量开设地理实验课,让学生充分占有大量的地理事实材料,建立起地理形象思维,再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此外,

在整个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如教师科学、生动和恰当的教学语言,教师对地理板图、板画的绘制技术,对地理仪器,标本和教学挂图等教具的运用能力等,在创设达成地理教学目标的学习情境中起着调控全局的作用。

实现地理教学目标的内化过程是地理教学过程的实质性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内化、吸收所学的学习内容,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学习过程由学生自己完成,但学生的学习活动离不开教师指导这个条件。例如,教师对于复杂的地理现象加以演示、分解,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等。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动机和热情,提高其学习地理的兴趣,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起正确的学习目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拓学生的思路,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和意识,为学生学习地理扫除学习上和心理上的一切障碍,从而保证学习课题的顺利完成。同时,在本过程中,教师还必须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强化程序, 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住所学的内容,减轻课外学习的负担, 以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1. 反馈学习成效的信息,调控教学过程

学生是否已经完全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能否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学习,这是教师必须要把握住的问题。在后继学习开始以前,教师要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通常采用形成性评价来检测学生的学习现状。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检测手段,把握教学的中间成果,对正在进行的地理教学进行适当调整,即“地理教学活动→评价→地理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反馈周期。根据周期的长短,又可以分为(1)每节地理课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即在地理教学的每节课堂教学、实验课及课外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随时观察,如学生观察地理事象的注意力集中情况、地理实验操作的动作、课堂上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的作答情况等,在地理教学进行时及时反馈,来考察每节地理课堂教学、实验课及课外教学的目标的实现情况。教学内容、教学速度、教学方法等是否适合学生的能力和兴趣等, 以便及时修正教学进程。(2)以地理教学单元(章或节)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这是在一个地理教学单元内,教师对学生进行一次或几次形成性测验, 把握中间成果,为后继教学服务。(3)以期中、学期、学年为单位的形成性评价。期中、学期和学年的地理教学评价应该属于终结性评价,但相对于高中和初中毕业考试来讲却又具有形成性评价的功能。综合程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功能主要应该属于第一类,即是在每一堂地理课的教学中,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整个教学活动能够更加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现实的学力水平,使得地理教学更有成效。当然,运用综合程序教学法进行教学,同样也要进行后两种类型的形成性评价。

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在单元学习开始时具有不同的认识前提能力和情意的前提能力条件,因此,学生在学习某一课题的质量上也会有所差别。每节课或一个单元的地理教学结束后,每个学生认识所达到的水平会有差距,学习的速度、掌握内容的多少也可以分为不同的档次,同样,在情感意志领域的成果方面亦会产生参差不齐,对于没有能够完成教学目标要求的学生,应该依据反馈来的的信息,按照具体的实际情况来补偿教学。尽可能地使得每个应该达到目标的学生,经过教师的努力和帮助,都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