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综合程序教学法的理解和运用的主要过程

  1. 认真钻研教材,编制小步子程序作业题。

小步子程序题是课堂教学的主线,也是完成一堂课的关键。在编制题目时要求教师认真把握地理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研究课本的内容和地理课教学特点,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案,采用适当的步子编制程序作业, 程序作业是教材内容中地理信息的转换,所以编制程序作业一方面能体现大纲要求,能反映出教材的重点;另一方面步子及作业的难易要适当,一开始步子可少一点,等今后熟练后再加大,也可以“小、中、大”三种步子相结合进行教学。作业题不能太难,也不能太易,要适当。比如,我在上《世界地理》上册“亚洲概述”一节中编制了如下步子较小的程序题:

  1. 在地球上找出世界最大一洲的位置,并找出沿岸的主要大洋?

  2. 在亚洲东部、南部找出主要的半岛、群岛、边缘海、海湾。

  3. 从东西两端的时差,南北的气候差异说明亚洲的范围的大小?

  4. 亚洲地形中哪种类型占比例最大?这种类型的地形分布在何处?

    这种分布对亚洲的地势有何影响?

  5. 在读 24 图《高原、山脉分布》图上找出主要山脉及高原位置。

  6. 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和最高的山是否原来就这么高?如何形成的?

  7. 亚洲的地势高低对河流的流向有什么影响?分别找出注入三大洋的大河,并说出这些大河的共同特点。

实践证明,采用以上步子教学,学生是比较适应的。当然在教学中也可以打乱程序进行有机的组合,如上面讲到地形高低对河流分布有何影响,这样可便于知识的连贯性,当然必须事先在程序题的先后安排上体现出来。

下面再举一例步子较大的程序题编制:(《世界地理》下册,北美洲气候)。

  1. 北美洲气候类型为什么复杂多样?它有哪些气候类型?分布规律如何?

  2. 看《北美洲年降水量分布图》说明各地降水的多少及成因?(从洋流,风向,海陆位置,地形来分析)(这题也可改变问法,问:从图分析为什么温带大陆西岸,美国东南部、中美洲东海岸多雨,而西南部少雨。为什么落基山脉以东降水由东部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少?)

  3. 根据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影响说明北美洲为什么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4. 北美洲的南部和北部,植物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东部、中部、西部的植物又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这一节内容要比前面亚洲一节步子大一点,这是因为北美洲在

“《世界地理》”第二册后半部分,学生通过近一年的学习对题目解答比较熟悉,对地理知识的体系和结构也已逐步有了了解,所以在后阶段可以加大步子。

当然在编制程序题时,还要注意防止失真和随意“丢失”;也就是说对地理信息曲解,或丢失了重要的地理信息,从而影响学生掌握重点和掌握、完整、正确的地理知识。对有些内容,根据大纲要求,可以不编在程序题中, 但也应该在串联讲解过程中作必要的补充和介绍。

事实证明,编制质量较高,步子适当的程序题有利于同学掌握正确的和重要的地理信息,也同样有利于地理教学的顺利进行。所以它是上课的关键。

  1. 指导学生自学,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

这个环节穿插在引入新课后,向学生展示今天上课的程序作业题(预先写在小黑板上),布置学生看书的章节、页数,进行看书。看书时,教师要加以指导,具体步骤有以下几步:(1)以程序题为指南,为基础,阅读地理课本,从中获得信息。要求同学在看书时要注意程序作业题之间的联系,不要孤立地理解,而且重点地方要请学生自己找出来、划出来,以便解答时能及时反馈出来。(2)要教会同学能对地理信息进行扼要的归纳和概括,以便提高他们直接解答问题的能力。切忌笼统地甚至不着边际地答题。(3)对具体问题的回答要加强指导。如分析气候、地形特点和回答地形的成因、气候的成因,往往这些问题第一次涉及到较难,但加以指导。并在今后反复多次, 同学就能比较得心应手地解答。再如“城市职能”问题,什么叫职能?有的同学一开始较模糊,几次反复在讲到世界地理某城市职能时,同学们的反应就改变了。他们能举出多种职能。这就是平时训练的结果。(4)加强读图分析指导。大家知道,地图在地理教学中作用很大,图是地理教学中最好的、且经常能用到的直观教具,它能存着各种地理信息,它在教材中与文字说明相辅相成,构成了地理教材这一有机的整体。所以在自学中,如何使同学能很好地利用地图获得信息,并解决许多问题,这是很重要的一环。如讲到高中地理“密度流”的成因时,就应先启发同学看图上两边的温度、盐度差异, 盐度对水面高低的影响,进而分析直布罗陀海峡上下层海水如何流动。例二, 在解答非洲地形特点时,可指导同学看《非洲海拔高度的分布图》,从而看出海拔的高低和地面起伏的大小。假如同学只要看图:地形图和分层设色图, 就能分析出地形的特点,那么本身就是一种能力的培养。我们为了让同学对地图上的地理事物的位置能比较正确地识别出来,应教会他一些方法。如在看教材北美洲山脉分布时,预先布置请同学将重要山脉用钢笔描出来,这样便于同学们能清晰地区别它们。再如讲到我国气温、降水时,请同学们把重要的等温线和等降水线描出,这样便于掌握。另外平时还要教会同学如何看山脉走向,河流流向,看分布等。指导同学看图,分析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5)除以上指导外,还应鼓励同学之间开展相互讨论,教师可以走到同学中,对个别同学进行适当指导,这样可以促进全班的平衡。同时同学在自学的时候,教师可以作一些必要的准备,如板书的提纲、板图、教具等准备工作,将时间充分利用起来。

  1. 串联讲解、讨论程序作业,并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有效地传输地理信息。

这方面具体的是学生根据自学的结果来解答程序作业,回答要求简明扼要,并紧紧围绕教师的提问。在此教师的主导作用应充分体现出来,主要做

法:一是要掌握节奏的快慢,控制传输的速度。二是要注意学生的反映情况及时变换提问的方式,使学生获得的知识能正确、畅通地反馈出来。有的时候学生不一定对某个问题就能回答出来,这时教师要加以启发,或者换一种问法,或者把一个大问题,分散成若干问题提问,即减小步子,如地形特点, 可先看地势高低,再看起伏,再看分布等。三是教师要及时归纳总结。四是做好转折和串联工作,即承上启下、如何一个问题好了再引入下一个问题。五是有些难点、疑点老师应作必要讲解。如日本地形上多火山、地震,为什么?这一问题学生可以作答。(因处在板块交界处),那么进一步问学生“为什么处在板块交界处,火山、地震多?”这一问题学生就多数不能回答:这样教师需要给同学解决这一疑点。

总之在试行过程中,要注意提高学生的能力、教师一头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要尽量使学生、教师、地理教材三方面都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教师要重视保持信息传输畅通。一堂课效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生的信息有效输入,从同学的反馈看,教师从学生那里得到的信息愈多,教学过程本身也就会愈有成效。师生之间的信息转换频率愈高,地理教学效果就愈好。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我国传统的教学法优势,来综合应用。综合程序

教学法的“综合”两字我看主要是体现在教学方法的综合上。这种教学法应该以程序教学法为主体。同时如何来吸收传统的方法加以综合应用。以便使发挥最佳的效果。传统的方法如:必要的讲解,后发式、演示法、比较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法(如幻灯教学、录像教学等。)除了教学方法的综合外,还应综合应用各种教具。如地图、板图、彩色图片、标本、模型、磁性黑板等。综合还体现在下列方面:学习中学生不是纯听、记、而是看书、思考、看图、分析,自己演示(指图等),回答问题,相互讨论,最后质疑等等的反复综合。教学中六大环节的综合。

  1. 归纳总结并板书。

完成程序作业后,有必要把一堂课的内容进行有重点的归纳,并用板书整理出来,以便同学们课后掌握。最后板书和中间逐条板书目的是不同的。为了不打乱教学的程序和学生思考问题的思路,保证课程教学的连贯性,我个人认为采用最后归纳板书较为理想。

  1. 质疑并布置练习。

完成了一堂课的主要内容后,可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由教师或懂的同学解答,这样可促进同学的进一步思维,不能怕答不出在学生面前出洋相, 如果答不出,那么回去以后再研究,这样也促使教师进一步深入地学习。

如学生在学《日本》一节时,提出了像“为什么我国有梅雨,日本也有?”、 “南半球非洲沙漠为什么只分布在西海岸?”、“为什么美国矿产量最多, 但仍要大量进口矿产?”这些提出的问题都是很好的,当学生认为没有问题时,教师反过来也可以提问学生,检查他们学习的情况,如在学《非洲概论》完成后,我提了这么个问题“当我们这里高温多雨时,南半球非洲热带草原生长情况如何?这一方面让同学进一步理解南北半球季节相反的特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复习热带草原景观的特点,总之教师提的问题要摸清同学们掌握的知识水平如何,是否能灵活运用。

在最后为了巩固课堂教学,还应适当布置些练习,这些练习要求精选, 能体现出一定的难度和灵活性,一定要有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