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同的发展战略

台湾电器、电子仪器行业的领先厂家大同集团,其营业额和就业人数超过了在内地声名显赫的宏碁电脑、东元电机等著名企业。它主要是从生产建筑用小五金起家,通过家用电器生产获得发展,80 年代通过向个人电脑和计算机相关领域的扩展,成功地实现了经营范围的跨越。

大同集团的创始人是现任集团统帅林挺生之父林尚志。他于 1918 年在日本统治下的台湾开始经营建筑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之际又创建了大同铁工所,开始生产建筑用小五金。

在战争期间的 1942 年,从台北大学工学部毕业的林挺生,开始参与经营铁工所,由于经营有方,他不久就干脆把铁工所全部接管下来。在战后的混乱时期,该铁工所改名为大同制钢机械公司,靠经营机械和车辆维修业务, 度过了难关。

1949 年,林氏开始生产电风扇,在台湾首开生产家用电器的先河,并取

得了惊人的成功,最先是小规模的组装生产,进入 50 年代以后,便开始了正式的批量生产。

到了 60 年代,台湾出现了以收音机、黑白电视机为龙头的家电、电子产业,并迅速发展壮大。在此过程中,大同公司与日本东芝公司在资金和技术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1962 年,在接受东芝公司参股(比例为 8%) 的同时,便从该公司引进各种专门技术,用于开发新产品。新产品的种类很多,有冰箱、洗衣机、空调机、半导体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录音机等,同时还着手生产通信设备和重型电机,朝着综合性电机生产商的方向迅速发展,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公司的名称改为今天的大同股份有限公司。1964 年,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进驻台湾,开始生产电容器、半导体等电子零件。以此为契机,大批外资企业都看好台湾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并蜂拥而至,其中以电子零部件和家电产品领域尤为活跃,从而加速了台湾家电、电子产业的发展。从 1976 年开始的 10 年期间,该领域的生产总额增加到原来的 27 倍,就业人

数也增至原来的 10 倍左右。

在台湾家电行业以出口为主的发展过程中,大同却始终致力于开拓台湾本地的市场。在与东芝公司协力开发新产品时,大同公司从冰箱、洗衣机等与出口无缘的家电产品入手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在市场开发方面,它也仿效日本家电厂商的做法,采用彻底的“连锁店”方式,在台湾全境开了 300 多家“特约店”。60 年代末,台湾迎来了家庭电气化的高潮,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迅速普及。在此形式下,拥有多种家电产品和强大销售网络的大同,便占有了绝对的优势,其主要家电产品几乎无一不在台湾市场畅销。

进入 70 年代后,大同开始致力于产品的对外出口。出口品种主要有电风扇、收音机、黑白电视机、录音机等,出口对象主要是美国和东南亚地区。当时的台湾,虽然每年要向外输出 5 亿美元以上的家电和电子产品,但

其中的大多数都是零部件和来料组装的商品。仅就家电产品而言,在出口时, 外资企业的产品自然是外国品牌,而台湾企业生产的产品,也几乎全是来料组装的商品,用的是订货厂家的品牌。

然而大同却与众不同,从一开始就坚持用自己公司的品牌“大同”来开拓市场。也正是因为这一点,大同才能够在台湾的家庭电气化热潮中独领风

骚,既赚取了高额利润,积累了足够的资金,又为将来产品出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起初,大同公司选择了美国市场和电风扇产品作为出口的突破口。它于1972 年设立了美国大同公司,展开了正式的促销活动,当时营销的产品只有电风扇一种。这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家电市场,已充斥美国、日本的名牌产品, 竞争异常激烈。要想使当时尚无名气的“大同”在美国打开市场,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名牌厂家所忽略的产品作为敲门砖。

80 年代末的大同,在开拓与电子计算机相关的领域方面倾注了更多的精力。其发展战略依然是一边扩大来料加工商品的生产,不断同国外有实力的外国企业结成协作关系,一边自主地开发技术,努力为自己的品牌寻找销售道路。当然,在这一时期的台湾,由于行政当局的大力扶持,包括半导体在内的电子计算机相关产业发展迅速,这在某种程度上为大同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 70 年代开始,台湾行政当局制定了产业“技术密集化”的目标,并将电子行业作为重点,通过利用公共机构进行的研究开发和人材的培养,大力促进产业的发展。进入 80 年代以后,这一举措初见成效,在半导体、电子计算机原件及个人电脑等领域,许多中小企业及投机商人成长起来。其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等有实力的美国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进一步扩大在海外的来料加工商品的生产,对台湾各类企业的订单也一下子猛增,这时台湾电子产业的发展也起到了推进作用。

自从大同集团 80 年代开始向个人电脑及计算机的相关领域扩展后,特别是通过来料加工型商品的生产,在对美国出口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该集团将这一部门作为向高科技领域进军的跳板,并制定了自行开发技术、确立自己品牌的远大目标。到 90 年代初,与电子计算机相关的营业额在大同集团总营业额中所占的比例已近 50%。在新兴企业不断崛起的台湾电子计算机行业内,大同保住了最有实力企业的地位。

点评:

  1. 对于企业而言,应根据竞争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经营范围。大同公司之所以调整经营范围,是因为它作为主要家用电器生产商,在台湾岛内同业竞争日益激烈,而出口又因为台币对美元兑价上升等因素影响,步伐日益艰难。

  2. 在经营范围转移过程中,可以考虑保持相关性。大同在跨入计算机领域时,充分地利用了其在家电生产中积累的经验和设备,这种方式是与许多国际大企业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