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神箭康力彩电

我们每天都在电视中看到“航天神箭,康力彩电”的广告,也许有些国内顾客对它还不是那么熟悉。其实,康力这个品牌是在港台、东南亚甚至日本都非常著名的商标。而现在,康力这个品牌,连同生产它的企业,已被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收购,成为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在香港的上市公司。

1993 年 4 月 28 日,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与香港康力投资大股东达成协议,以每股 1.46 港元价格购入康力 51%股权并提出全面收购。康力当日停牌,停牌前收市价为 2.7 元。整宗收购涉及资金最多 4.53 亿元,而收购 51

%股权计划为 2.33 亿元。收购价较 1991 年底的康力资产净值 0.99 元高 47.5

%,但比停牌前收市价折让 45.9%。

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是国内大名鼎鼎的企业,它直属于国务院,公司具备研制运载火箭、卫星及辅助发射卫星系统的高科技发展技术。为国人熟知的发射“亚洲一号”卫星及“长征”系列火箭等便是它的杰作,公司该方面技术处于世界一流水平。收购康力是看中了它生产某些高级产品的技术,在香港只有少数公司具此有利条件,显然可大大提高康力发展潜力。中国航天在收购中表示会让康力继续经营其原有业务及在中国的投资,并稳步建立多元化业务基础,以提高盈利及现金收入。

康力前身是志源集团,创办人是香港商界著名人物柯俊文。康力的主要业务是生产电视机、印刷线路板、液晶。康力创办后,一度声名显赫,称雄于港台电子业中,工人达 1.5 万人之多,年度营业额逾 10 亿港元,曾包下日本、台湾的几家零件厂,甚至一些外商电子厂也宁可售予康力经营,反过来转向康力定货,其附属工厂曾达 200 多家,可见当时的康力有多么风光。但是在康力的飞速发展中,柯俊文只盲目地注意了速度,忽视了企业的经营管理,致使企业的财务状况开始逐步恶化。更由于手中附属上厂太多,以致良秀不齐,在需求下降之后,不少附属工厂沦于倒闭的下场。本来是一家欣欣向荣的成长企业,由于管理者太过份地透支发展,终于过早地衰败下来,连支撑下去都非常艰难了。虽然经过上市集资,也不能扭转局面。最后柯俊文卷款潜逃,留下负债和坏帐累累的康力给后人收拾。整个 80 年代,康力亏多

盈少,累积亏损和大量积压的存货均以亿计数,加上以 10 亿元计的净负债,

压得康力步履蹒跚,一点也没有当年的风采了。1990 年,康力仍亏损 0.84

亿元,1991 年度虽然盈利 383 万元,初露曙光,但 1992 年度为存货及坏帐

冲帐 2.61 亿元后,年度结算亏损 2.5 亿元;年底存货尚有 5.14 亿元,负债

净额达到 10.9 亿元!年利息支出近亿元,是造成亏损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

它的电子业务营业额仍达 11.65 亿元,这在同业中还是领先的。

收购康力时还有一个小插曲。按照 4 月 28 日的公布,当时康力的资产净

值每股只 0.99 元,则以收购耗资 4.53 亿元计算,康力的“壳”价达 1.46

亿元之巨。但到 6 月 2 日发表的收购建议文件中表示,康力资产净值 4.08

亿元,每股 1.31 元,则壳价只 4650 万元。这主要是进行了物业重新估值,

增加了 2.9 亿元。

6 月底,康力股东大会通过正式改名航天科技国际集团公司,首先致力于降低负债,积极清理积压的存货,追讨欠款,停产过时产品,转产高科技产品及发展内地业务。到 11 月,航天科技以 1∶2 的比例发行新股 6.2 亿股, 每股 1.8 元,集资净额 10.86 亿港元,新股价比收市价折让 26%。集资所得

用以归还银行债项 4 亿元及大股东的 5 亿元,使债项由原来的 18 亿降至 11

亿的水平。供股后航天科技,资产净值达到近 17 亿元,情况大有改善。

在航天科技新领导层的管理之下,康力的面貌焕然一新。内部经过集资和整顿,存货已降至 3 亿余元,关闭了一些亏损公司,降低了成本开支;生产线也大部转入内地,在港工人减少 28%,腾出的厂房用以出售或发展物业;产品亦进行调整并设计新电脑产品应市,属下的联营公司南方电讯已获中国邮电部批准,允许其 AHK 数码自动电话接驳系统与郊区公共电话网连接,预计第一年可销售 30 万线(每线 80 美元);使整个电讯业务成为主要收入的重点。外部方面则于 12 月份收购了贵州汽车厂 95%权益,该厂年产面包车 5000~6000 辆,而 5 年内将增至 4 万辆,收购资金约 4.34 亿港元,

该厂在 1994 年可提供盈利 7000 万元人民币,使航天科技年度盈利不少于 1 亿港元,而集团业务也走向多元化。电视业务方面,则将主要精力放在大屏幕彩电方面,大量生产 25 英寸和 29 英寸彩电,鉴于康力在电子行业里的知名度,现行生产的彩电仍沿用康力这个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国内彩电市场上, 以航天科技为后盾的康力彩电正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经营整顿、集资、收购后的航天科技身价大增,1993 年底的股价由上年底的 0.21 元(经调整后)升上 3.2 元,升幅 14 倍多,居十大上升股冠军,

号称 1993 年香港股王。由此可见,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跨国经营取得了丰硕成果。

点评:

  1. 扩大企业规模应当适度发展,不可过份透支,从文中对原康力公司成败的介绍之中,给人们以这样的启示:因为过度负债,扩张失控,疏于管理,致使一家原本大有希望的企业落得几乎清盘的下场。康力的失败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2. 接手这么一个负债累累的公司,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采取的降低存贷,削减费用,关停并转、调整结构、内部挖潜的方式来盘活企业,使之走出低谷,而没有采用大手大脚地注入资产,不计成本地发展新业务的“大手笔”做法。这说明总公司选择康力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一种讲求经济效益的收购,而不是盲目的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