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通信计划中的巨头们

近十几年来,一些最为活跃的企业家都加入到这场太空竞赛中来了。他们必将让一场早以使人咋舌的巨资炒做更加富有戏剧性。卷入到这场竞争的有加尔文领导的摩托罗拉的“铱”项目,伯纳德领导的 Loral 太空通信公司的”环球星”计划,以及阿姆斯特朗领导的休斯电子公司和理伯特·默多赫领导的新闻公司卫星广播计划。

摩托罗拉的“铱”系统是技术最复杂的。摩托罗拉公司实际上将在距地面数千英里高的地方,用 66 颗卫星建起一个电脑交换网络。这 66 颗卫星用周密的电话传递软件连通起来。该系统将把来自地球上任一地方的电话在空中巨大的交换网络之间传递,最终把信号再发回地面的任一其它地方。因为卫星电话是数字式的,它将提供一些地面蜂窝电话刚引进的语音邮件、寻呼和身份识别等特色服务。不过,卫星电话具有一大优势,即同样一部电话可以在全世界使用。不管是在地球上的什么地方,一号一机一帐单。但是“铱” 计划价格昂贵,预计成本将达 50 亿美元,其电话机起价为 3000 美元左右。由于目前,在中国、印度、巴西等国,蜂窝系统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这种转变迫使一开始就要求全面替代地面蜂窝电话的“铱”系统不得不把自己定位在一种专为买得起这种电话机、付得起每分钟 3 美元话费的旅行商人提供的优质产品。

从目前的情况看,“铱”计划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然而在提供全球通信方面,还有一个著名的“环球星”计划。“环球星”系统不是将地面信号由一颗卫星传递给另一颗,而是将通话信号送上一颗卫星,然后再反射给最近的一个地面接收站。该地面接收站属于当地电话系统,也就是“环球星” 系统在地面上的 102 家合伙公司中的某一家。公司总裁施沃茨认为:让地面上的合伙公司做一部分工作,他的系统将可以减少由于管理而造成的延误。这些合伙公司包括中国最大的电话公司、法国电信公司(FranceTelecom)、美国加州 AirTouchAlcatel 通信公司等。“环球星”还将一大部分的生产任务交给法国的 Alsthom 公司和意大利的 Ale-nia 公司去做。

一旦“环球星”系统开始运作,“环球星”将按平均每分钟 50 美分的批发价向各当地电话公司收取费用。事实上,公司认为多数收益将来自地面线路缺乏的边远地区。”“环球星”手中来自中国、印度等国的订单正在不断增多。它们要求购买上万个卫星电话站以装备其分布广泛的边远村庄。

“环球星”面临的麻烦是为了降低成本,“环球星”决意使用二流技术, 但二流技术带来的弱信号就意味着服务不周。”铱”计划和“环球星”面临的另一个问题是就是本地卫星服务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东南亚地区。例如, 亚洲卫星公司正投资建立一个 66 亿美元的只提供最基本服务项目的系统。该

系统使用两颗卫星,向远东地区无需全球电话服务的客户,提供每分钟 1 美元的电话服务。该公司与各国政府联系密切,据此可以实际控制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的生意。

在卫星直播电视业中,休斯公司一马当先。但休斯公司已日益体会到要进入全球市场是何等艰辛。休斯的国际直播电视公司总裁说:“全球卫星市场的想法很了不起,但是在细节方面却有很多困难。我们已知道这是条艰辛的道路。”

直播电视公司曾推动了一个行业的诞生,现在却要面对来自美国国内的

挑战。该公司的领先地位招来一批效仿者。例如,敢做敢为的新公司—— Echostar 通信公司。从 1996 年夏天时起,E-chostar 通信公司向直播电视公司发起了咄咄逼人的价格大战。

然而对直播电视公司的最大威胁可能是来自默多赫的新闻公司——它在英国卫星播放市场上处于统治地位。1997 年晚些时候,默多赫将创建美国空中广播公司。该公司拥有一个英式足球、亚洲电影和包括美国体育内容在内的电视节目库。默多赫说:“我们都不认为直播电视公司存在着不可超越的优势。”在拉丁美洲,休斯公司设在拉美的直播电视分部——拉美 Galaxy 公司董事长说:“巴西市场潜力比美国大陆强。但这里既没有 CircuitCities公司,也没有 Sears 公司。”

正当休斯公司奋力开拓巴西市场时,默多赫手中的新闻公司正在加速前进。默多赫与实力强大的当地合作者一道,计划赶在 1997 年在墨西哥和巴西两国开始提供直播电视服务。在亚洲休斯公司亦和默多赫的新闻公司针锋相对。默多赫在服务内容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他已经组织了大量的日本影视作品,并把它们搬上了开通仅一年的日本卫视。他还与软件商 Softbank 公司一道,买下了日本朝日电视网的股份。不过,默多赫闯入亚洲也碰到了不少麻烦。在中国,它由于企图绕开有关管理部门而栽了个大跟头。但是,许多卫星服务业内人士认为:卫星服务业最终主要的财源将既不是来自电视播放服务,也不是来自电话服务。随着全球网(WorldWideWeb)的迅猛发展,电脑业正忙于寻找更快捷、更高效的方式以传输大量的数字化信息和图像。几年前,光纤网络被认为是最佳的解决方式。在美国,光纤虽从一座城市连通到另一座城市,但光纤连入家庭的速度实在太慢了。

如果以卫星为基础的数据网络将给各个公司提供如光纤般迅捷的传递速度和高质量的图像,而费用比光纤低,那么这种网络进入家庭的时间也将比光纤早许多年。人们预计到 2005 年,卫星数据市场将增长到 100 亿美元。1994 年时克里斯·加尔文还将卫星电脑服务的想法看作儿戏。但后来终于将公司的经营重点转到了互联网络入网服务上来。有比尔·盖茨加盟的 Feledesic 公司的目光也正在关注着互联网络接入市场。Feledesic 公司总裁麦考认为他们有了解决问题的答案:让 840 颗小卫星在距离地面 650 公里的高度上飞行,远远低于传统卫星的飞行高度。每颗卫星将把互联网络信号传递给下一颗卫星。卫星一边在海洋和陆地之上飞行,一边可获取数据。

休斯公司设计的方法是使用点光束。这是一种在空中传播的“信息通道”。它将能从某个地区的一台电脑中调用大量数据和图像信息,并将其传送到互联网络上的其它地区。使用者将可以越过地面上堵塞的系统而迅速进入互联网络。休斯通信公司总裁说:“一年半之前,我还不相信会有互联网络接入市场。如今,我对我们的前进方向已绝对深信不疑。”

几乎没有人怀疑市场的存在。当休斯公司名为“太空之路”(Spaceway) 的系统 2000 年问世之时,用户将可以使用他们的个人电脑进入互联网络或是

进行电视交谈,抑或是使用一套价值不足 1000 美元的设备观看球类比赛。谁将是这场价值不菲的太空竞赛的胜家呢?麦考,加尔文,阿姆斯特朗,默多赫,也许谁都是,但不会谁都不是。

点评:

利用太空卫星传递资讯,有着地面电讯系统无可比拟的优势。但是这

里也有一个技术和成本之间如何均衡的问题;还有空间和地面系统如何配合的问题。不同的太空巨头给出不同的战略组合,其中优劣各有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