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鹰”腾飞启示录
雄鹰集团公司的核心企业山东淄博毛巾厂,是国内最大的毛巾被企业, 其规模在亚洲也是首屈一指。这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女工一般在 35 岁左右就要退出一线岗位。大批人员拥向二三线,使本来庞大的后勤部门更是人满为患。集团公司采取先筑渠,后放水,既解决了富余人员的安置,又减轻了企业负担。
过去生产所需的原料合纱、产品的包装物等大都要靠外加工,每年支出费用 550 万元。公司领导决定围绕主业办副业,兴建了一批相关的独立法人经济实体,不仅为生产经营提供了服务,而且解决了一部分富余人员的出路。
毛巾被织造每年需用合线 1800 吨,过去全靠外加工,年费用达 176 万元, 不仅使大量资金外流,而且质量和重量都难以保证。1991 年公司倒出一座库房,购置了合线设备,由转岗人员办起了合线厂。目前这个厂年产合线和摇纱 1500 吨,为企业每年节省 80 万元外加工费。
塑料制品厂坐落在闲置多年的原幼儿园的场地上,1995 年在一无资金、二无技术的条件下,转岗的人员卖掉公司拨给的 5 万元产品,购置设备,到
外地学习技术,艰苦创业,自我发展,当年为企业提供软包装 2800 万个。同时,他们拓展对外经营,客户发展到十几家,1996 年销售收入突破 100 万元。
企业积极探索深加工的路子,1995 年建起了制衣公司。利用毛巾被半成品制成睡衣,同时广开经营门路,研制开发了家庭装饰产品、太空被、床罩、枕套等床上用品,年产值达 100 万元,1996 年销售收入达 105 万元。
此外,还兴办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承包性副业实体——纸箱厂、化轻公司、针棉织品公司、商标印刷厂等。围绕主业办副业,雄鹰集团解决了130 多富余人员的就业,每年承担了转岗职工工资 84.50 万元和过去应由企业负担的、占人均工资总额 46%的各种费用。
工厂“小社会”的现象,是几十年来困扰企业的难题。在纺织行业,一线劳动强度大,工作节奏紧张,更使很多人托关系、找门子,千方面计要进行政后勤部门。
雄鹰集团公司仅生活后勤部门就占地 1000 多平方米,过去用人 180 名,
按每人每月 500 元工资计算,一年就是 108 万元,还得按人均工资总额 46%
负担各种费用。全公司职工医疗费用每年 89 万元,液化气补贴 12 万元,这
三项开支就是 251 万元。由于后勤服务部门的工作相对轻松、工资报酬又没有科学的考核办法和分配标准,只好随一线职工报酬上下浮动,使一线工人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劳动生产率。再就是这么多的场地、厂房,却长期创造不出效益,反而给企业造成了负担,到了非动手术不可的地步。
因此,企业领导下决心“剥离”后勤服务部门,兴办第三产业。1992 年10 月,生活服务部门如食堂、职工医院、幼儿园、招待所、液化气站、舞厅、浴池等都实行了承包。
第一年,企业对这些单位给予优惠的扶持政策,职工的工资、奖金实行限额补贴,第二年就断奶。随着这些实体的自我发展、膨胀,以后逐步实行了承包上交利润,上交占职工工资总额 46%的各种费用,房租费,水、电、气用费,同时赋予这些承包体自主经营权和一定范围内内部分配权、内部人员调配权。
职工食堂承包后,原有人员自由组合,利用原有的场地兴建了三个酒店,
实行自负盈亏,对内对外双重服务,开设早点和午餐、宵夜快餐等服务,年营业收入 100 万元。
职工医院与省市的大医院联合,开设了十几个专科门诊,设立了 30 个病
床,除为职工服务外,每年接受社会病人就诊达 3626 人,实现了 30 名医护人员工资、奖金、福利费用的自支。
幼儿园、招待所、液化气站、浴池、职工舞厅等服务设施,既为职工服务又面向社会经营,经费自我补充,大大减少了企业的福利性补贴。
雄鹰集团这几年兼并、租赁了两个濒临倒闭的中小型企业,仅 1995 年和
1996 年就分流了富余职工 722 人,没有出现任何不安定因素。除了筑渠分流、多元化经营外,关键是他们在深化改革用工制度上,敢于从干部身上入手。
职能科室过多、干部人员集中,是国有企业的通病。雄鹰集团先从精减管理机构动手,将工作密切联系而又单设的职能处室合并,干部采取自荐与部门推荐、组织选拔相结合的办法,竞争上岗,使一般干部人数一下子减少了 8%。中层干部能上不能下,更是让人头疼的事。他们对年龄较大、文化水平较低的中层干部用优惠的政策鼓励他们自动让贤,使中层干部由过去的108 名,减少到 72 名。干部也下岗,富余职工没话说,工作做起来就较顺利。
与此同时,他们还建立劳务市场,为下岗人员再就业和各单位用人提供服务。1995 年建立了企业内部劳务市场,接收下岗的富余人员,并对下岗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缺人单位首先从劳务市场录用,并实行双向选择;对录用下岗人员和接受富余人员的单位实行奖励政策。1996 年漂染车间实行三班改二班运转,减员增效,下岗的 25 名工人全部由劳务市场安排到科研中心新建的中间试验场及印花厂、印刷厂、家具公司、综合发展公司、实业开发公司工作。两年来,劳务市场共接纳下岗待业人员 70 人次,重新安排就业 41 人次。
分流富余人员不仅减轻了企业负担,而且盘活了存量资产,盘活了人才资源,促进了企业向真正意义上的集团化发展。使过去单一生产经营毛巾被产品的山东淄博毛巾厂,发展成以产权为纽带,以毛巾被、印刷、家具为支柱,集科、工、商、贸于一体,副业、三产多元比经营,全面发展的大型雄鹰企业集团。
几年来,他们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近千人的再就业问题,而且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1996 年实现销售收入 15804 万元,利税 1148 万元,创历史最高水平。
点评:
-
我国的企业改革,困难最大的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历史和政策上的原因,使某些国有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人员过剩、资产负债率高、企业办社会。如今要把企业推向市场中,让其自主经营,自我发展目标是正确的,然而谁也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企业现存负债问题不解决,不管采用什么国外进口特效药或者是什么祖传秘方都难以奏效,原因是企业消化和防御系统受创深重。那么把这些病症医治好是至关重要的。国有企业如果甩掉这些包袱,与其它企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才能轻装上阵,发挥出自己的潜力。
-
“雄鹰”集团的决策人正是以他们的实践,成功地解决了后顾之忧,通过办副业吸收一部分富余人员;其次通过剥离后勤部门,培养自食其力的
能力,大大减少企业办社会的开支;再次深化工资改革,并与再就业工程配合运行,又分流了部分富余人员,既盘活了存量资产,又盘活了人才资源。通过“三大斧”使得“雄鹰”摆脱了沉重的枷锁,翱翔在广阔的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