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雄集团迈向国际

1958 年蒋震与谭雄先生合作,成立震雄机械公司。当时谭雄有一部车

床,因此蒋震协议以月租 30 元港币租下谭雄的车床,然后两人合作生产制造

塑胶制品的吹瓶机。那时每部吹瓶机售价为 2000 元,成本却不足 1000 元,

扣除必要开支后,每月生产两、三部机器,每人便可赚取达 2000 元的利润, 收入还算不错。只可惜好景不长,由于生产技术落后,他们生产的机器很快就被市场淘汰,谭雄眼见生意不佳,碍于生活所迫,无奈提出退股,各自分道扬镳。就这样,蒋震单枪独干,当时怎么也没想到,竟然在捱过。难闯的数十年后晋升为亿万富豪。

蒋震埋首研究,想尽方法克服吹瓶机在生产上带来的缺点,到了 1965年,震雄终于发展出更为先进的螺丝直射注塑机。这种机器不但机身精巧、产量较高,而且可以自动化生产,同时在功能与成本上均优于其他种类的注塑机,该项产品也获得香港中华商会颁发的“最新产品荣誉奖”。此后震雄的业务开始快速成长,并将厂房搬迁至黄埔船坞,奠定了事业的初步规模。 1970 年,震雄的发展随着香港塑胶业成长而一日千里,再由黄埔船坞厂

房搬到元州街 265 号的工厂。尽管这里面积只有 6000 英尺,但却是震雄首项自置物业,这标志着集团成长的重要一步。继购入元洲街的厂房后,震雄又于 1973 年购入粉领的 3 万尺厂地,进一步扩充生产设备。然而正当震雄渐入佳境之时,却遭到发展过程中最严峻的考验。1973 年中东爆发石油危机,原料供应短缺,严重打击香港塑胶业,所幸蒋震凭着雄厚的实力与良好的信誉, 终于度过了塑胶业最不景气的时期。到了 1981 年,震雄在大埔工业区占地

6.5 万平方米的厂房落成,翻开了集团发展新的一页。厂房的面积计为 17 万平方米,并采用现代比的流水作业方式生产,辅以先进的电脑数控加工技术, 使产品的质量及产量大大提高。另一方面。蒋震亦积极拓展台湾市场。目前它是台湾地区规模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厂商。

中国大陆于 80 年代初期推行开放政策,香港的塑胶制品更因地利之便获

得市场先机。震雄也在迅速扩展下,再于 1985 年获大埔工业区批地 13 万平方米。引进大规模电脑生产设备,并与日本合作生产注塑机所需要的机械手臂。

在 1988 年落成的厂房,拥有全港最先进的制造系统,包括一部耗资 300

万美元、可 24 小时不停操作的“弹性制造系统”。此外亦包括一个耗资 100 万美元、以电脑自动操作的层叠式“自动仓储提存系统”。除了在生产方面辅以先进技术外,震雄于 1989 年收购“香港电脑辅助设计及生产服务有限公司”,将集团的业务扩展至模具设计与生产。为使震雄不再受到进口钢材价格波动的影响,再于 1990 年底兴建球墨铸铁的工厂,生产注塑机所需要的高硬度及高弹性的机床材料。有了这些设备,震雄无论在原材料制造、机器生产,以至电脑配套与机械手臂制造方面,都能自行生产,无需担忧受到外界市场波动影响。

因应大陆市场的快速成长,震雄也于 1987 年到广东顺德设厂,取名震德

塑料机械厂。分别在 1993 年设立“浙江震达机械厂”与“深圳泰克液压设备公司”,1994 年再在广州设立生产压铸的“广州震高机械厂”,在山东设立生产注塑机与电线电缆挤压机的“山东震华塑料机械公司”,在顺德再与德国最大的吹塑机制造公司合资成立“克虏伯震雄塑料科技公司”。1995 年又

在上海最繁荣的南京西路购置一栋兴建中的商业大楼,计划未来做为集团的中国总部。

“精益求精”是震雄集团的企业精神,为使震雄精神得以体现,蒋震最近提出“品质追日本、成本比大陆”的经营目标。蒋震说,今天震雄还能在香港生存,凭借的就是高品质与低成本,但如何使品质优于日本,成本低于大陆,则是震雄今后在经营管理上面临的最大挑战。走进震雄在香港的工厂, 墙壁上贴的都是有关品质的标语:“追求品质是每个人的责任”、“品质、品质、品质”。蒋震说:“我们在台湾与香港的工厂,都获得 ISO9001 的品质认证。在香港,这是第一家获得认证的机械厂商。”

为使顾客的订单能及时交货,震雄以模组化的方式生产注塑机。基本的机床组件以计划方式采用流水线生产,当获得顾客订单时,即可将所需组件进行组装,缩短交货时间。为使厂房空间能有效利用,震雄以高架方式将成品库存于工作现场的上方。这是种将生产与库存合为一体的精良生产方式

(LeanProduction)。

精简人力也是震雄集团提升生产力的主要策略,蒋震给台湾震雄厂的一道指令为:员工人数冻结在现有的 259 人,每年营业额要有 30%的增长,但人员不得增加。所以台湾震雄的营业目标由 6 亿台币增加至 12 亿台币时,也将不会再增加一个人手。但如何使业绩成长而人数不增加,蒋震说:“自动化与管理改善是提高生产力的解答。”纵然在大陆的工厂,蒋震也坚持不应随意增加人手。不过震雄也不会因为自动化投资而裁员,就以大陆的合资工厂为例,蒋震明明知道人员过多,但为尊重原合资厂工人的工作权,他也从没要求大陆的工厂进行裁员。

到目前为止,蒋震仍然把他大部分时间放在工厂中,他不时地在工厂中走动,与工人一道讨论现场改善的问题。香港的工厂普遍都不设置员工餐厅, 因此每天中午,蒋震都与公司主管在沙田的餐馆共进午餐,在餐桌上他与年轻的主管们,热烈讨论公司内的各项问题,融洽的气氛,令人仿佛置身于家庭的餐桌上。香港震雄的一位主管说:“蒋先生是全公司最努力投入工作的一位,大家看到他这样大的年纪都还如此认真,因此也都兢兢业业不敢放松, 就是这样的工作精神,使震雄能有快速的成长。”台湾震雄公司的林总经理也说:“蒋先生对于生产现场的改善活动极感兴趣,每次来台湾花最多的时间,就是与同仁一道研究如何解决现场的问题。他追根究底的执着态度,不达成功不休止的毅力,常令我们年轻人都感到惭愧。”就是这种以厂为家, 以工作为乐趣,追求至善的精神,使得震雄敢于喊出:“品质追日本,成本比大陆。”

蒋震也坦承:“品质的问题根基于人的素质,因此品质要赶上日本,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目前震雄的产品策略,与日本产品的市场有所区别, 主要是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市场,并以较大的生产数量与低廉的价格,来扩大市场占有率,然后再逐步提升产品功能与品质形象。

点评:

震雄集团 40 多年积累下来的核心资源,在于蒋震先生对机械设计的专精与制造技术的丰富经验。今后震雄也将秉持这些优势与完美的企业形象, 凭着庞大且不断成长的中国市场腹地,在世界的机械产业中大放异采,实现了蒋震先生工业报效民族的最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