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子的中国心
1994 年度,德国西门子公司以其 511 亿美元的销售额在全球 500 家大企业中排名第三十位。如果不计算服务业公司,那么,西门子在工业大公司中排名第十五位。
西门子公司的创始人维尔纳·冯·西门子是一个集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于一身的人物。他是第二次技术革命的产儿,也是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力技术的应用为标志)的推动者。他掌握了 19 世纪初世界最新的物理学成
果──电磁学理论,并以此为指导于 1866 年发明了发电机,从此打开了人类电力应用的大门。更为可贵的是,借助其天才的企业家才能,西门子将这一发明迅速投入生产,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推动了电气工业的形成和发展。进入 20 世纪,西门子公司在飞速发展的电气工程和电子工业领域中成为最重
要的竞争者之一。目前,公司共有 17 个相对独立的部门,每个部门都拥有自
己的市场,研制和生产约 10 万种不同的产品,例如发电设备、输配电装置、工业自动化设备、用户通讯系统、公共通讯系统、交通技术和医疗技术产品, 其中许多产品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西门子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国公司之一。早在 1872 年,西门子公司
(当时称为西门子和哈尔斯克公司)就向中国出口了第一台指针式发报机。1879 年为上海安装了一台发电机。这是一台为 10 马力蒸汽机带动的西门子发电机,用于上海港的照明。本世纪初,用西门子设备在北京建立了中国第一座发电厂,还在天津建立了中国第一条 4 公里长的有轨电车运营线路。
西门子公司是最早在中国建立合资企业的德国公司之一。1892 年在上海建立了一家中国人占 30%股份的“西门子中国有限责任公司”。这家公司建立的一个生产车间,被认为是西门子在华的第一个合资企业。到 30 年代,西
门子一共建立了 3 家合资企业。中国很早就成为西门子在海外经营的一个重点。
到 1937 年,总部设在上海的西门子中国公司在全国设立了 7 个办事处。公司共有雇员 275 人,其中 44 名德国人,209 名中国人,22 名其他国籍人。这是欧洲以外最大的西门子分公司。西门子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动力生产设备。1937 年,除东北以外的中国进口的发电设备等动力生产设备中,近 30
%由西门子公司提供。
后来,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西门子公司中断了在中国的业务活动。从 1951 年起,西门子又开始为新中国提供商品,但是营业额很少。改革开放以来,西门子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的著名跨国公司之一。
西门子从 1982 年起在北京开设了代表处,随后又在广州、上海和沈阳增设了 3 个地方代表处。1984 年,西门子公司总裁卡斯克博士来华访问,考察中国市场,为西门子公司在华的发展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定。其中包括投资4000 万马克,与北京国际技术合作中心合作建立北京技术交流培训中心。与中国政府签订“中国机械、电气、电子工业和德国西门子公司全面、系统、长期合作”备忘录,为公司与中国有关部门长期全面的合作奠定了基础。80 年代以来,西门子公司向中国许多重点工程项目提供了成套设备。其中最大的项目是为宝山钢铁公司的冷轧和热轧钢厂提供全套自动化系统。公司承建了中国的西南鲁布革水电站以及一条 1000 公里长的 50 万伏的高压输电线, 公司承担了为中国货运机车提供电力设备的项目。目前,正在海南岛为洋浦
工业区建造一座柴油燃气轮机的联合发电厂,还参与了广州地铁的建造。公司还为许多医院装备了先进的诊断治疗设备和系统,并为中国若干大学安装了 18 套大型计算机。
近年来,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业务越来越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出现。1989 年 10 月,与北京技术合作公司合作建立了北京西门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主要从事西门子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BlSC),主要生产西门子 EWSD 程控数字交换系统。
西门子的用户交换系统(俗称小程控)技术居世界领先地位。从 1988 年起,西门子通过许可证转让技术,在北京、上海两家工厂生产 Hicom 用户交换系统,在大陆安装了 40 万线,在此基础上,1993 年 1 月在上海建立了生产这种系统的西门子数字程控通讯系统有限公司。
1993 年 5 月,西门子与长虹电信公司和上海电信局等单位合资建立了西门子上海移动通讯有限公司,生产移动通讯设备。
1993 年 10 月,在广州与中国有关单位建立了广州南方传输系统有限公司,生产通讯光缆和传输设备。
1994 年 10 月 21 日,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在京宣告正式成立。在西门子向东亚进军和向中国发展的道路上,这是一个重大的里程碑。
它标志着,西门子在华业务由过去主要进行贸易,向中国销售其技术和设备转为主要从事在华投资,即在华建立生产基地从事生产。它也标志着, 西门子在华投资业务从一个一个单独项目的投资,上升到在一个控股公司领导和协调下,系统的大规模的投资。
在积极筹办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过程中和这家公司建立后,西门子在华投资有了迅速发展。1993 年,西门子在华建立了 7 家合资企业,1994 年,建立了 10 家合资企业。到 1995 年 11 月,又新建 9 家合资企业。至此,
加上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西门子在华一共有了 30 家企业。目前,西门
子共投入资金 2.5 亿美元,雇佣中国员工 6000 余人。公司在华已形成了大规模系统化投资态势。
到 1995 年 11 月,西门子在华共建立了 30 家企业,成为在华建立企业最多的工业公司之一。
近年来,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西门子公司在中国的营业额也急剧上升。1990/1991 年度,西门子公司在中国营业额 3.5 亿马克。1992 年财政年度的营业额达到 4.2 亿马克,年增长 20%。同一时期,西门子公司销售总额仅增加 8%。尽管在中国大陆的销售额仅占全公司销售额的 5%,但在中国大陆业务的增长速度却是惊人的。
以北京国际交换系统有限公司为例,这家公司专门生产西门子公司开发的 EWSD 公共交换系统。公司原计划在 1995 年达到 100 万线的生产能力。由于中国电信市场发展极快,公司的订货源源不断。1992 年即公司开业第二年,公司在旧厂房内加工生产了 40 万线。1993 年新厂房落成,公司实际生产了 160 万线,已经远远超过了 1995 年生产指标。以每线 100 美元计算,公司 1993 年营业额可达到 1.6 亿美元。通过向 BISC 提供主要部件,西门子公司在华销售额也大大增加。
点评:
投资“三部曲”是跨国公司在东道国创立合资企业的重要模式。西门
子公司在中国投资经过三个阶段,或者称作“投资三部曲”。首先,西门子公司在当地推销其某种产品,有人称其为市场试验,即了解当地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程度,或对公司产品有什么要求,了解当地市场的容量;第二, 向当地转让技术,选择某些厂家生产公司受欢迎的产品;第三,如果这一伙伴令人满意,在转让技术、许可证生产的基础上进入合资生产,即建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大陆,西门子公司经过这样的“投资三部曲”建立起一系列合资企业,并且还在积极筹建新的合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