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途未卜的三星芯片业
1995 年,芯片制造业的扩张,几近狂热,制造商们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投资于耗资巨大的新型芯片生产厂。据悉,1995 年和 1996 年两年内该行业耗资累计 750 多亿美元,建成了 90 个新的芯片生产厂,超过了整个 80 年代该
行业的投资总额。仅在 1995 年 9 月,就有富士通、日立、摩托罗拉、SGS 汤姆生微电子公司以及东芝和 IBM 等公司宣布:将耗资 60 亿美元新建 5 家芯片生产厂。而后,三星集团也随即加入这一投资狂潮。
芯片制造商遵循的行事准则是:谁投资新设备最多,谁将获利最多。日本在 80 年代正是因此将美国挤掉而居于首位。还是基于此,美国在 90 年代又卷土重来,再次夺回头把交椅。
美国芯片制造商在 90 年代初的发展表明这样一个经验:在技术成熟,需求迅速膨胀的市场上,新增的生产能力可立刻得到更大的市场。而亚洲的芯片供应商们,尤其是韩国厂商,企盼能够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因此,目前他们的耗费比谁部多。
韩国的电子业巨头三星半导体公司即是如此,一旦三星集团决定力争在动态内存制造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就将很快为此确定预算。在过去 10 年里, 三星集团的预算额度稳步上升,到 1994 年已位居世界第一,领先于 NEC 公司和东芝公司这类动态内存制造业的大户。据估算,1995 年三星集团用于扩大生产能力的投资近 20 亿美元。而目前仅有三家芯片制造公司的投资高于三
星,即英特尔公司,共 35 亿美元;摩托罗拉公司,计 23 亿美元;还有韩国的 LG 集团(前称金星公司),为 21 亿美元。
但是,三星集团似乎准备再增赌注。位于圣荷塞的三星半导体公司的销售副总裁介绍说,三星将“很可能”每半年就新建一个芯片生产厂,而不是每年才建一个,例如,下一个生产厂已拟定设在美国,耗资 13 亿美元。
三星会对如此巨额的投资感到胆怯吗?多年来,三星并不认为有生产能力过大的问题。根据在过去一年里,罗伯特逊—斯蒂芬公司的芯片业资深分析人士预测:芯片销售额到 2000 年将达 3500 亿美元,比一年前的预测提高了 175%。原因之一是,英特尔公司推出的最新微处理器和微软公司的新“视窗 95”操作系统对内存的需求十分巨大。新型微机所需的动态内存(DRAM) 是从前微机需要的 2—4 倍。德州仪器公司负责全球营销业务的高级副总裁
称:“生产能力基本上不能满足需求。”TSMC 公司总裁预言:“至少到 1997 年,对内存容量的巨大需求都不会有所缓解。需求量已经超出供应能力至少20%”。因此,1995 年 4 月,TSMC 公司斥资 10 亿美元,在台湾新建了一所芯片生产厂,并仍计划再建第五个芯片厂。
芯片生产厂正处于本行业有史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兴旺时期。但芯片行业每隔几年就经历一个周期,芯片价格有时半年会剧跌 50%。可是,三星认为部分由于芯片生产厂和用户间的合作关系日趋密切等原因,这种情况今后将可避免。同时,尽管计算机热在美国和欧洲有所降温,但全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对计算机、蜂窝式移动电话以及各类电子硬件产品仍有需求。这就意味着当前三星用于继续投资的本钱不会被白白浪费掉。所以,尽管从 1995 年至今,芯片市场价格一跌再跌,芯片制造商的利润也越来越低,且韩国国内的经济金融形势一团糟,三星公司仍不打算就此歇手。那么到底结果如何,只有靠以后的事实来说话了。
点评:
芯片制造业开销不菲,它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不动产投资。那么半导体业纷纷解囊的根据是什么,三星电子勇拔头筹的奥妙在哪里?回答有三条: 第一竞争原则,谁投资新生产设备最多谁将获利最多,第二需求原则:社会会自行调整,以吸纳廉价的新兴技术,第三客户原则:芯片生产厂家和用户的密切合作可以避免芯片价格剧跌带来的损失。至于回答正确与否,只有等待下回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