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的一汽大众
1997 年 8 月 19 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15 万辆轿车项目经过近 5 年时间的建设,正式通过国家验收。这个项目是国家发展汽车工业战略决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关键一环。它的建成意味着我国汽车工业已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1991 年,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确认一汽大众为“先进技术睦业”;1995 年,国家统计局授予一汽大众为“中国汽车制造名优企业”。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是由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和德国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及奥迪汽车股份公司合资经营的大型轿车生产企业。公司于 1991 年 2 月 6
日正式成立,当年 8 月,15 万辆轿车项目开工,1996 年 7 月 10 日全面建成。这是中国第一家按经济批量集中投入一次建成的现代化轿车工业基地。捷达项目总投资 89 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占 60%的股份,大众占 40%的股份。1995 年 12 月,奥迪项目纳入公司,使总投资增至 107.7 亿元人民币,其中一汽股份保持不变,大众出让 10%的股份给奥迪公司。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位于长春西南部,占地面积 116 万平方米,为了
使工厂水平和制造技术与国际发展同步,一汽大众的土建及设备投资高达 53 亿元人民币,占整个项目总投资的 60%。
这个难度大、工期短的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 43 万平方米,与一汽建厂初期的建筑面积相当。主体工程包括冲压、焊装、油漆、总装、发动机、变速箱等 6 大车间,以及技术中心、销售中心、培训中心、中心备件库、钢板库、商品车停车厂等配套设施。一期工程的设计能力为年产 15 万辆整车、27 万台发动机、18 万台变速箱。同时,实现部分整车、总成及零部件出口。在项目建设中,充分考虑到将来的发展,工程设计为年产 30 万辆,留有足够的发展余地。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通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制造技术,保证了产品高质量、生产高效率、工艺高水平,实现了轿车制造技术高起点的目标。工厂按照国际标准要求设计、规划、建设,工艺水平、自动化程度与生产纲领相适应,可满足多品种生产需要。许多生产线及工艺均代表了我国汽车工业的最高水平。
1996 年 4 月 3 日,机械工业部专家和官员们来公司参观发动机车间时, 指着设备对身边的人说了这样一句话:“什么叫武装到牙齿,这就叫武装到牙齿。”这句话一字千斤,准确地评价了一汽大众技术水平所达到的精类程度。按照设计要求,公司订购设备 5677 台(套),其中重点项目和主要工序均采用进口设备。在设备总投资中,国外设备投资占 77.3%。
自成立之日起,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决策者们就十分重视国产化工作,从 1994 年底实现 40%国产化,到 1996 年底,国产化率已累计达到 84
%以上。在不断提高国产化率的同时,该公司注意跟踪德国大众先进技术, 不断提高产品水平,增加品种款式,特别是 1996 年 7 月投产的 EA113 系列五气门电子多点喷射式发动机,使捷达轿车形成具有多品种、系列化的产品, 整体水平达到 90 年代初国际先进水平,发动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捷达轿车国产化工作以“自制与外协并重,重点与一般结合,兼顾多品种和新布点项目,追求质量、信誉和效益”为原则。具体做法:首先是坚持打“中华牌”。零部件配套厂家全国择优,坚持不搞地方保护主义,选点优
先选择已为桑塔纳轿车和奥迪轿车配套的厂家。因为捷达轿车和这两个产品均属德国大众公司的系列产品,有共性。其次坚持在国内进行试验认可。在合资合同中,中德双方达成共识,凡能在中国国内进行的认可试验,应尽量在国内完成,以节省时间,节省费用。第三,充分利用“军转民”的力量。我国的军工企业有精良的设备、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严细顽强的工作作风,完全有能力为轿车零部件国产化工作贡献力量。第四,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优胜劣汰。一汽大众不搞终身制,只要在质量、价格、供货、服务四方面有竞争力的厂家,一汽大众都欢迎参与配套竞争,只有这样才能鼓励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不断降低产品成本。
伴随着项目的建成,一汽大众已基本形成零部件配套体系,按计划进度和国家要求实现了国产化目标,零部件配套基本做到了与主机厂同步发展。捷达轿车国产化工作进度快、效果好,不仅为国家创造了税收,同时带
动了相关配套企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的建成使我国汽车工业发生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标志着我国汽车工业在产品水平、工艺装备水平、管理水平、发展模式等方面跃上了新台阶;对于调整汽车工业产品结构、投资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对于提高我国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点评:
- 在中国轿车企业里,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可谓后来者居上,该厂生产的捷达牌汽车很快畅销全国各地,捷达牌汽车以其恰当的价格定位,优良的品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取得这一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公司决策人在投资建设年产 15 万辆轿车项目时,站得高,看得远。把起点瞄准与国际水平看齐,追求规模效益, 走出我国汽车工业在低水平、小批量状态下徘徊的低谷。
- 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注重国产化工作,充分吸收消化国际先进技术,并跟踪德国大众的先进技术。坚持“自制与外协并重,重点与一般结合,兼顾多品种和新布点项目,追求质量、信誉和效益”的原则,一期工程的建设考虑到了二期工程的扩建。实现想体优化。一汽大众公司的成功为我国高新技术领域项目的投资建设探索出了一个成功模式。“高起点、大规模、国产化”是引进关键技术设备重点项目后参与国际竞争必须具备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