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科学态度教育的内容

科学态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有: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严肃认真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使他们养成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态度; 使他们养成善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培养他们具有刚毅顽强、百折不回的科学精神。

  1.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运用理论思维,对所得材料进行科学分析和研究,从事物本身找出蕴含于其内部的规律性。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就是使他们养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在化学实验中,必须消除实验观察中的主观性, 根除个人头脑中的任何偏见。坚信实验事实,尊重观察到的真实现象。运用理论思维对实验事实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进而形成化学概念或规律性的认识。当实验中出现与书本中记述不相符的现象时,首先是承认化学实验事实的客观存在,绝不能从主观上修改或臆造观察中不存在的事实,因为这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学生中如果有类似的现象出现,教师要给以教育。其次,是对实验中出现的特殊现象或数据不准确等实验事实, 要引导学生运用理论思维,进行合乎逻辑的分析和探讨,努力从实验主体、实验对象、实验仪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找出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这种做法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的实事求是态度的教育。此外,还应该教育学生严格地把观察到的实验事实和对实验事实的解释区别开来,这是因为,前者是客观的真实存在,后者则往往带有主观性,它受人的化学知识水平和思想方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有时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一致,有时则不能。

  1. 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原则之一。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态度,要从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化学理论(包括概念、定律、原理、理论等)、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等的学习态度入手。这就要纠正学生中存在的两种不正确的学习偏向。一种是只重视化学基础理论(包括化学基本概念、定律、原理和理论) 的学习,不注重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忽视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化学理论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把精力放在学好化学理论上,把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放在次要地位,特别是有的认为实验是可有可无的,错误地认为只要记住教材中规定的实验内容,不必注重实验操作也可以考出好成绩。另一种是对化学实验感兴趣,对化学基础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他们喜欢动手操作,热心于对实验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的观察,有的对化学实验原理和化学理论的指导作用不大关心。上述两种学习态度都不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态度,因而都不利于学习质量的提高。教师要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教育,使之逐步树立起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的观点,并用以指导整个学习实践活动。

  1. 培养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学习科学知识与搞研究、作学问一样,都要有严肃认真、老老实实、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如,在化学实验的实施过程中,要使学生做到: 对实验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实验条件的控制等的每一个细节都必须认真对待,不可有半点马虎。违反实验操作规范化的要求、实验条件控制不好,都可能导致实验的失败,甚至发生实验事故而危及人身安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实验态度是保证实验成功和提高实验观察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对实验现象的观察,除了按实验目的和要求,有重点地观察某些实验现象之外,一般也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枝末节,这不仅有助于学生获取更加丰富的感性认识材料,也有助于学生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让学生认真做好实验观察记录,保持实验台面和实验仪器的清洁,试剂瓶和仪器等的摆放要井然有序。做实验后要仔细写好实验报告。这些也都是进行科学态度、科学习惯教育的重要内容。

要教育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也应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 不能满足于一知半解,更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要对那些不懂或不甚理解的知识,直到弄懂为止,这才是认真的态度。学习中的认真态度还表现在完成作业时,文字叙述是否经过仔细推敲,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是否能做到配平系数、注明条件、元素符号工整规范,化学计算的步骤是否清楚、数据是否准确等方面。

  1. 培养诚实谦虚、脚踏实地的态度

毛泽东说过:“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 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又说“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自满开始。”①化学教学中,要教育学生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果。不仅能看到自己学习中的成绩和优点,更要善于发现自己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在成绩面前不自满。如果有了一点成绩就自满起来,就可能不再有新的提高。这就如同一杯水一样, 满则溢,满则装不进新东西。如果有了一点知识就狂妄自大、目空一切,就会丧失客观的头脑而拒绝有益的东西,就会丧失求知欲和上进心而停滞不前,最终将导致学习成绩的退步。

对于学习中存在的不足、缺点、错误,不回避、不掩饰,采取诚实的态度,能虚心向教师、书本请教、向他人学习,通过刻苦努力弥补学习中的不足、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就会有所长进,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教学中既要教育学生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又要使他们养成脚踏实地的作风。对于学生来说树立远大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在学习中养成脚踏实地的学风和态度。为此,要教育他们在学习中养成实干精神,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地去学习。学习中要养成不畏劳累的刻苦精神。学习中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抱有侥幸取胜的心理、存在好高骛远的态度。

  1. 培养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王充说:“不学不问不能知也”①。在他看来,学问就是由“学”与“问” 这一对矛盾组成的。“学”要勤奋,勤奋学习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观能动性的反映,是学生从事创造性活动所必备的基本条件。“问”要善于提问,

① 、②毛泽东选集,一卷本.北京:人民出版社,1966.276、

① 转引自:孟宪承编.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善于提问则是积极动脑思考的表现,所提的问题是有意义的。心理学的实践证明,思维总是从问题产生的,人的智慧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的。化学教学中学生智慧的增长与进步也是如此。在化学实验中, 就要提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怎样运用理论知识去解释它?某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实验中要注意些什么?这是为什么?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实验数据为什么有误差?等等问题,然后再对所提的问题求得解决。这样从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学到东西。在化学基础知识的学习中也会提出一些问题,如物质的性质与它的组成、结构有什么关系?物质的某种性质怎样从理论上给以说明?物质与其它物质间的联系?某化合物采用什么反应物可以直接制得?某化学定律、原理、概念是通过哪些实验、根据哪些事实抽象概括得到的?等等。在解答某化学计算题时也要考虑除了这种计算方法之外,是否还有其它计算方法?总之,勤学好问是好奇心和求解欲这种可贵品质在学生身上的表现。没有这种好奇心和求解欲就根本谈不上什么探索和创新。这与那种只满足于一味的“占有”和“储存”知识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提出问题之后还要解决问题。在教学中,有些问题可以从书本上或通过简单的实验得到解决。也有的问题在书本中并不能直接得到答案,它往往需要灵活地、综合地运用已有知识,或设计创造性的实验,经过一段刻苦的努力和不断的探索才能得到科学的答案。后一种情况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是有益的。对于未知充满好奇心并急切地想求得答案的学生,他们会以极高的热情和积极性去不断地搜索论据,找出科学的答案,这样做不仅能使他们获得牢靠的化学知识,同对也培养了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1. 培养刚毅顽强、百折不回的科学精神

学习本身是一个艰苦的脑力劳动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困难。如,有的学生对较抽象的化学概念、原理、理论的学习有困难。有的学生感到化学计算难以掌握,遇到较复杂的计算题不知从何处下手。有的又感到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分散、琐碎,不易掌握等。在困难面前有两种态度, 一种是畏缩不前、垂头丧气,失掉学习的信心。一种是不畏惧,以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去克服它。这就是说,在困难面前,首先在精神上要树立困难是可以战胜的观点。这种观点是在学生对一个个具体困难经过努力得到克服之后才能树立起来的。其次要认真动脑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然后针对具体困难找出明确的解决办法,如对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有困难,其原因在于没有弄懂“物质的量”概念,这就要求教于书本,把概念弄懂后再去计算。有时经过自己的努力,困难仍难以解决,这时最需要的是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需要的是坚持不懈,因为只有顽强地坚持,才有可能在思维活动中产生新的飞跃,才能使困难得到解决。化学教学中就要有意制造些困难,让学生通过努力,在克服一个个困难中,培养和锻炼这种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