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充分而正确地运用变式和对比

心理学认为,是否充分而正确地提供概念所包括的事物的变式,对于能否正确掌握概念有显著的影响。不充分或不正确的变式,会引起两种错误: 不合理地缩小概念或不合理地扩大概念。①

如果在概念的内涵中不仅包括事物的本质特性,还包括事物的非本质特性,就会不合理地缩小了概念。例如,学生往往认为 BaSO4、AgCl 不是强电解质,因为他们把 BaSO4、AgCl 难溶于水的特性(非本质特性)包括到强电解质概念的内涵中去了。消除这种错误的有效措施,是多提供包括非本质特性的变式。例如,讲到强电解质概念时,可以提出:“浓硫酸是强电解质, 稀硫酸是弱电解质”,“CaSO4 微溶于水,所以不是强电解质”,“高锰酸钾溶液是紫色,所以不是强电解质”等说法,问学生对不对?为什么?通过这

① 它的含义往往不够确切,也不一定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参看: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① 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上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些不同角度的变式,使学生理解溶液的浓度、溶解性、物质的颜色等都是非本质特性,所以不能据此判断电解质的强弱。

如果在概念的内涵中包括的不是事物的本质特性,而是其它特性,这样, 就有可能不合理地扩大概念。例如,学生往往把 SO2 看做非极性分子,而 SO2 和 CO2 化学式相似,且都是酸性氧化物,所以误认为 SO2 是非极性分子。这就是在非极性分子概念的内涵中没有包括它们的本质特性(电荷的空间分布对称)的结果。消除这类错误的措施,是多提供具有本质特性的变式。例如, 对于多原子分子中非极性分子的概念,教师应该通过 3 原子分子(CO2、CS2)、

4 原子分子(BF3、BCl3)、5 原子分子(CH4、CCl4)等各种例子的变式,说明它们的电荷的空间分布是对称的,从而突出它的本质特性。

对比是变式的一种形式,它有助于鲜明地突出本质特性,为了要使学生

了解概念的含义是什么,同时可以用它不是什么加以对比,特别是对于容易混淆的基本概念,不仅要了解它有什么特征,而且要了解它没有什么特征, 而这些特征又是其它概念的主要特征,这种情况运用对比,更为奏效。例如, 硝基化合物的主要特征是由硝基直接和碳原子结合,而没有通过氧原子跟碳原子相连的特征,后者则是硝酸酯的主要特征,因此不能笼统地把分子中含有-NO2 基团的所有化合物,都称之为硝基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