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培养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或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 也称为“求知欲”。

化学教学要使学生做到“要学——学会——会学”,其中要学是前提, 而学习兴趣是“要学”的先导。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果,智力发展和未来的成就都有重大影响。人们把学习兴趣看成是“人才成长的起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可从以下几点着手:

  1. 教学内容难易适度 心理研究和教学经验反复证明这样两条原则: 第一,凡是过浅过易的教学内容,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凡是过深过难的内容,也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在教学中,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学内容应当深浅得当,难易适度。其要求是:教学内容必须是学生经过一定努力所能掌握的。

  2. 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心理研究和教学经验反复证明了这样两条原则:一为凡是方法单调死板的教学,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昏昏欲睡; 二为凡是方法变化过多的教学,又会使学生穷于应付,因而降低兴趣。所以, 在教学中,为了调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教学方法必须适当变化,但又不能变得过多和过于频繁。

兴趣是发展能力的前提,学生获得了能力,又启发学习兴趣的高涨,促进他们对事物深入探索,因而也就提高了教学质量。

  1. 启发积极思维

让学生被动地记忆、重复、模仿来获得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有计划、有目的地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在学生有准备的基础上(如经过预习),把教学过程变成一连串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使知识和能力发生有机联系。提出问题就是给学生设疑或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这是启发思考的关键,也是培养能力的开端。

化学教学要坚持启发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开展积极的思维,以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培养能力。

例如,讲授单质、氧化物、酸、碱、盐时,要引导学生揭示各类物质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的规律;在讲解化学计算题时,要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启发学生运用概念、原理、公式、定律等去理解计算题的关键所在,以便掌握解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掌握知识结构

学生有时反映,“化学不好学,学不懂,记不住,不会用”。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还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结构和内在联系。化学变化的实质是物质构成的变化,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物质结构的理论和化学反应规律的知识, 去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教师要根据挖掘教材的知识体系和加强双基的精神,明确某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弄清重点、难点,进而订出规划,具体落实,使知识连贯成索链,环环相扣,先后有序。这样,在教学中就能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步步深入, 就能从整体出发来深刻地理解局部,将局部的知识纳入有机联系的知识整体

中,有的放矢,促进学生主动地进行学习,在掌握双基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学生智能。

  1. 严格进行智能训练

个人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不等于他的智能也能自发地同步发展。要实现知识和能力的相互转化,关键在于实践。严格训练便是一种特殊的实践形式, 它是实现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主要手段和必由之路。

训练必须讲求实效。训练的目的是为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应该根据这一目的来确定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如果离开了这一点,任何训练便都失去了意义。因此,必须从教学实际出发,练有实效。练不在“多”而贵在“精”, 要以少取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