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学课堂教学(上课)

  1. 化学课的结构

关于课的结构,一般认为,按时间序列把化学课堂教学划分为:课的开始、课的中心和课的结尾这样固定的三部分是较为合适的,它适合于任何一

种教学模式。课的开始,重要的是应该使学生明确一节课的学习目的、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使他们为学好一节课做好知识、认识动作和心理上的准备。因此在课的开始阶段,可采用适当的方式把教学目标和学习要求直接交待给学生。由课的开始向课的中心过渡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诱导学生回忆旧知识,逐步深入课的中心;教师可以采用实例或通过实例的求解、寻找解题的方法来引入课的中心;还可以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提出若干个问题,通过设疑引入课的中心;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电视、教学电影、图表等展现课的主要教学内容的方式引入课的中心等等。总之,应该对学生起到明确学习目的、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的作用。课的中心部分是一节课的核心,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这部分。不妨说, 不同教学模式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中心部分的教学结构和教学程序的不同上。这是由于教师和施教对象的不同,由于教学内容和师生活动方式方法的多样化,以及师生活动时空序列的变化,课的中心部分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的。由于课的中心部分在一节课中占有主要地位,所以课的开始和课的结尾两部分都要紧密围绕课的中心来进行。课的结尾部分,要使学生对本节课学得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重点强化、增强理解和记忆,便于使本节课与下节课更好地衔接起来。较好的做法有:概括性小结(可由教师、学生或师生共同完成);提出下节课将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提出课外思考题;通过结尾练习取得反馈信息①。

  1. 化学课堂教学——教学程序设计方案(教案)的实施

化学课堂教学程序方案的设计为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理想化的教学模型和优化的教学“蓝图”。教案的设计、修改、熟悉以及其它一切课前工作, 都是为了保证所设计的化学教学程序方案得到最优的执行和取得预想的教学效果。然而这些只是为达到课时教学目标和取得最佳教学质量提供了条件、奠定了基础。而化学课堂教学才是使教学方案得以实施,使课前的设想和准备能够变成现实的重要的中心环节。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高质量,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中能注意以下几点将是有益的。

  1. 要注意反馈原理的应用化学教学系统与任何系统一样,只有通过反馈信息才能实现控制。化学课堂教学是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是否能达到这个目标,需要课堂上随时了解教学现状,找出现状与达到目标之间的差距,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这就必须应用反馈原理作为主要手段,以便经常取得反馈信息,对课堂教学系统做到有效控制,保证教学过程处于最佳状态。教师和学生都需要在课堂上及对得到对方的反馈信息,用来改进自己的教和学。对教师来说,学生对教师输出的信息会给出反映,给予应答信号,这是学生给出的反馈信息,对教师来说又是输入信息,它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情况,改变和调节教学(包括传授的知识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程序和速率等),对教学进行有效控制。对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行为, 教师应及时给予评价,这是教师给出的反馈信息,它可导致学生的自我评价, 强化正确、改正错误,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对学习实行有效的自我控制。为了尽快调控课堂现状,教师要尽可能使延时反馈转化为即时反馈或使延时反馈提前进行。因此,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方法,为学生能尽快提供反馈信息创设条件。

① 王璨.漫谈中学化学课的“结尾”设计.化学教育,1987(5):27~29。

尽管教师在化学课堂教学程序方案的设计中,对各方面做到了全面、细致的研究和思考,对课堂上可能产生的问题做了充分的估计和准备。但是, 有时在课堂上还会出现一些没有想到的偶发事件。意外情况的出现,对教师原设计方案中信息传输程序会产生冲击、干扰甚至破坏。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当机立断,根据当时的反馈信息采取随机控制的办法,改变、调整信息的传输程序或信息传输手段,正确处理偶发事件后再按原有设计进行教学, 以保证教学效果不受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仅是在接受输入信息,储存、转化、处理和输出信息,而且还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按照预定的最优化目标和最优化过程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调节,这是教师或学生的自我控制。如果自我控制的目标和课堂教学过程的目标是一致的,那么这种师生的自我控制将会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自我控制也是很重要的,这就要求教师对自己输出信息的正确性、传输信息手段和途径的适宜性、对学生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启发诱导性等及时做出恰当的自我评价,以便及时进行自我调控。教师还要引导启发学生,使学生学会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做出评价和自我调控。

  1. 发挥教学系统的功能,维持教学动态平衡系统论认为,系统的功能不仅决定于系统的各要素的功能,而且决定于要素间的关系和结构,即教学系统的功能是由其要素和结构共同决定的。要素在系统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各要素的关系不同,它们在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同。因此,要提高化学教学系统的功能和达到教学的高质量,就应该摆好化学教学系统中各要素的位置,处理好各要素在化学教学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教师和学生是化学教学系统中最重要的、人的要素,他们都是实现化学教学功能的主体,但是他们所处的地位和各自的功能又不完全相同,教师是教育者和教学控制者,他要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施加控制;学生是受教育者、是学习主体和学习控制者,他要对教学内容给以控制,对控制者(教师)给以反作用。教师有施教的功能,学生有学习的功能。教师和学生在化学教学系统中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化学课堂教学系统的功能是以它能否达到课时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为标准,并表现在化学教学系统的调节与控制的整体功能上。教学系统的动态平衡是经过调节和控制而使教学系统所呈现的一种稳定状态,这一稳定状态可以维持教学系统内的平衡,能保证教学系统的正常运动,使教学系统的功能得以实现。要使化学课堂教学系统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必须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观能动作用。

对教师来说,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学生是认识的主体,但是他们是在教师启发指导下来进行认识活动的。教师具有传授教育信息的功能,在教学过程中表现为一定的教育、教学和管理能力。不同的教育者具有不同的教学能力和传递信息的能力,因而表现在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上大不相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很多,其中教师对教学信息转化能力的高低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教师要能把教材中的信息转化成最佳的可传输状态(例如把书面文字转化成口头语言),这是保证教学信息传输的基本条件,也是教师教学功能的具体体现,不具备这种信息转化的能力,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或一味地采用注入式教学,都不利于信息的最佳传输。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不愿意接受教师传授给他们的信息,教学动态平衡就会受到破坏。有经验的教师采用启发式教学,有效地排除来自师生双方的内干扰信息和来自周围环

境的外干扰信息,利用各种有效的信息传输手段(例如学生实验、各种直观教具等)吸引学生对教师传输的信息保持最佳的输入状态,会起到维持教学动态平衡的良好作用。

对学生来说,他们是学习主体。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外因)要通过学生的学(内因)起作用。这就要求学生要有学习的主动性,要有积极接受信息的情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目标和强烈的求知欲。这样他们就会对接受教师输出的信息保持良好的情态,就会排除各种内外干扰,重视教师给他们讲授的知识,并按照自己存储和处理信息的方式迅速地把教师传输信息转化为输入信息,在运用已掌握的信息解决问题时,学生就会把存储信息转化为输出信息,并用来实现自我反馈,缩小输出信息的目标差。

在整个化学课堂教学中,要实现最佳的调控,必须使师生双方的信息的传输处于动态平衡,使师生处于同课题、同步骤和同时态的最佳状态。

  1. 要贯彻教学过程最优化原理教学过程最优化是指教和学在教学过程整体联系和有序活动中达到最适宜的有序状态,取得最理想的教学成果。

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标准主要有效果标准和时间标准两条。教学效果标准着重考虑教学质量方面的问题,根据所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每个学生在某一时期内是否在知识、技能、智能、思想观点、方法和态度等方面得到了最理想的提高和发展。时间标准着眼于效率,即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是否达到了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要达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对效果和时间进行综合考虑,要真正做到教学高质量(高效果)和时间低消耗,在最短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成果。

要实现化学教学整体最优化,最重要的是必须保证每节课最优。实施化学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具体做法,可概括为如下的几个方面。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一致,相互作用和相

互影响的有序运动过程。因此,要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最优化,必须把教授最优化和学习最优化相应地融合在一起。只考虑教授最优化,忽视学习最优化,这本身就不是最优化,因而也达不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

课堂教学过程整体成分有: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措施、教学形式、教学速度和教学效果的分析评价。要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还必须使每个成分最优,对应于每个成分的教师的活动方法和学生的活动方法最优,教师教授方法和学生学习方法配合最优,各成分间的联系最优等等。

  1. 要注意提高学生的素质 化学教学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随机性大、错综复杂的教学控制反馈系统。要提高教学质量,除了要在课堂教学中遵循反馈原理、维持教学动态平衡、贯彻最优化原理外,还要处理好下面几方面的关系:①知识(包括有关科学方法的知识)与能力,②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③认知因素与非认知因素,④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等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