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 2 2 ·

n1 + n2 − 2

·

= 3.94

  1. 小样本只能用 t 检验(大样本也可用 t 检验)

  2. 确定显著性水平

t = D − 0 =

D

5.2

3.94

= 1.32

t 的理论值和自由度有关,因为不同的自由度 t 分布是不同的。这可以查 t 分布表。以上例子的自由度 df=n1+n2-2=54,α=0.05 显著性水平时,查表(附录Ⅳt 值表)可得理论值 t①(54).95=2.004 现在计算的 t 是 1.32< 2.004,说明不是落在α=0.05 小概率事件中,因此保留虚无假设,说明两个班无显著差异。而当第二章教改后测验所得数据如下:

表 15-7 两个基础较差的班级第二章测试结果

班 别

人 数

平均分X

校正标准差S

t 检验

实验班

对照班

26

29

68.83

41.41

11.44

13.38

8.11***

查表可得

df= n1+n2-2=53 t(53).95=2.004 t(53).99=2.672 t(53).999=3.482

从以上试验前后的测试,说明教改前两个班级成绩无显著差异,教改后有极其显著差异。因此,结论和前例一样,教改是有效的。这里还要说明一点,如果 t 检验结论有显著性差异,这差异是来自平均成绩还是来自标准差的差异,因此还要进行 F 检验。

(3)两个独立样本方差(σx2)齐性的显著性检验假设 H0∶σ12≠σ22 Ha:σ12≠σ22

S2

公式 F = 1

2

用校正标准差代入,(将 S2 大的作分子,S2 小的作分母)

13.382

F = 11.442

= 179.02

130.87

= 1.37

查 F 值表[附录 V(续)]α=0.05 df =n -1df =n -1F①(28,25)=1.93

① t(54).95 中,注脚括号里的数字是样本的自由度,括号外的数字如 0.95(记作.95)是表示用 t 检验确定显著性水平α=0.05,属于 95%的可靠度的小概率事件。其它写法如 t(53).99 依此类推。

① F(28,25)中,注脚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 df1、df2 的数值。据前已确定显著性水平α=0.05,查附录

1.37<1.93,保留虚无假设,说明上例方差是齐性的,其平均值差的显著性差异是由于总体平均值确有差异而引起的。因此,以上结论是可靠的,这两个班第二章的测试平均值有极显著差异。

在教学研究中,还常要考察在采取某种方法以后,优、中等水平的同学成绩提高了,还是及格人数增加了。这可以用成绩在 80 分以上,60 分以上人数的变化情况作比较。由于变量是人数,它是间断变量,可以采用 X2(读作卡方)检验。又如样本不是两组,而是多组,则可用方差分析来检验显著性。当用积差相关系数作效度指标时,可采用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有关这方面的应用可参看各种教育统计书。

  1. 几点说明
  1. 统计学处理资料的结果是比较科学的,但是假设可靠度为 95%也还有 5%估计错误的可能性,即使假设可靠度为 99%也还有 1%估计错误的可能。另外统计学上要求对同质性问题进行差异性比较,由于教学上因素是比较复杂的、多元的,例如教师水平、积极性、教学设备等等,因此,要做到同质较为困难,所以实验设计一定要考虑周密。另外,统计的结论不能直接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因此,研究者一定要根据推断结论进行科学的逻辑分析。

  2. 在教学研究中推断统计比较复杂,例如,总体的大小,总体参数的已知或未知,样本容量的大小,有连续变量和不连续变量,单组,两组,多组的区别;要对总体进行科学的推断,就必须针对种种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

V(续),得出 df1——28 与 df2——25 纵横相交的点的数值——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