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学成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正如前面所说,通过测验和考试等可以搜集化学教学效果的数量资料, 而分数只表示学生学习化学达到教学目标程度的数量化的反映,并不说明它具有多大的教育价值,只有通过评价对分数加以解释之后,才能充分表明数量资料的涵义,方可作为教学反馈信息的可靠数据。

评价必先确定标准,标准不同,解释的方法也会不同。按照评价所依据的不同标准和解释方法可将评价分为: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人内差异评价。

(一)化学成绩的相对评价1.相对评价的意义

相对评价是以一个学生的化学成绩与同一群体的平均成绩或标准样组的成绩(即常模)相互比较,从而确定该生的化学成绩的适当程度或水平的评价方法。因此,相对评价又称常模参照评价或相互参照评价。这种评价方法重视的是个人在群体中的相对位置,只要相对位置不变,即使他的成绩实质上提高了,其评价仍然不变。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制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5~

应用相对评价的好处在于确定个人在考生群体中的位置和名次,可以避免教师主观印象的影响,评价比较公正客观。这种评价有利于甄别性强的考试目标的实现。可以作为编班、分组、升级或择优录取或淘汰、决定人选的依据。不足之处是只凭卷面成绩作相对比较,而不顾及个人的智力、性格、兴趣、健康等因素,因此,有人批评说这是抹煞个性的评价方法。另外对才能低下者的努力也缺少适当的评价,缺乏激励的作用。

2.相对评价对化学成绩的解释标准

在一班学生的成绩中,如果用百分制表示卷面成绩(原始分数)最多只能表示分数的高低,并不能表示他在班中的地位。例如,某生化学考了 60

分,如果全班平均分在 80 分以上,那该生在班中属于差生,如果全班平均分

仅为 40 分,那该生就可能是优等生,或者,从名次上说,该生列为全班第

20 名,这要看全班人数多少才能确定该生的水平。如上所述,不适宜用原始分数作为相对评价的比较标准,需要将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数值才能与全体考生的水准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该生分数的真正价值(班中第几名、学习水平高低)。标准数值的表示方法主要有标准分数法、五级评定法和百分等级法等。

  1. 标准分数法 标准分数又称 Z 分数,是以标准差为单位表示一个分数在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的量数。它的计算公式是:

Z = X − X = x

(6 − 3)

s s

式中,X为任一考生的原始分数,X为同次考试中全体考生的平均分,x为某一原始分数的离均差,s 为考生分数分布的标准差,Z 是某考生的标准分数。

算出 Z 分数以后,可以根据正态分布曲线图(见图 6-2)或正态分布表

(见本书附录Ⅱ)查出每个考生在群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或名次。例如,某生 Z 分数是 1(即 1s),可知他的分数比平均分多一个标准差,比他分数低的考生占 84.13%,比他分数高的占 15.87%,如果考生群体是 100 人,则该生在其中处于第 16 名的位次。

二、化学成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 图1

用标准分数很容易确定某一分数在正态分布曲线中的具体位置,而且各种成绩由原始分数转换为标准分数后,就可以进行比较和加合来考察各科水平的差异以及总体水平的高低。

  1. 五级评定法 在用标准分数值来评价成绩时,常用五级评定法。本法是在 5 个标准差范围内,以 1 个标准差为单位划分优、良、中、及格、差或 5、4、3、2、1 五级。可从图 6-3 看出其中的关系。

二、化学成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 图2

例如,在一个团体施考后,得知X = 65分,s = 10。则得:

X + 2.5

——优80~90分 正态分布7% X + 1.5 

X + 0.5}——良70~79分X − 0.5}——中60~69分X − 1.5}——及格50~59分X − 2.5}——差40~49分

24%

38%

24%

7%

个别学生的考试分数可能超出优的上限,或低于差的下限,必要时可加以说明。

五级分制要达到正态分布,一般需要满足下述 3 个条件:

①样本是随机抽样;

②样本不宜过小(百人以上为宜);

③测验的难度适当,有较好的效度。

在班级测验中,为简便起见,有时采取以平均成绩为准,在平均分左右的为中,高一些的为良,最高一个分数段为优,低于平均分的为及格,再低的为差。这是符合五级评定原则的(以平均分为基点,以等间隔的单位—— 标准差为单位划分的)。

  1. 百分等级法 当前,在我国中学教育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学业成绩的测验在小范围内是难于做到正态分布的,若用百分等级法就可克服这个困难而得到标准数值。

百分等级(PR)是一种适于用次序变量的相对位置的量数。在一次测验中,不管有多少人参加,从得分最低者到得分最高者全部分成一百个等级, 某生得分的数值在这一百个等级中所处的位置,叫做这个数值的百分等级。假如,在一个次数分配中,某数值以下包含总次数的 60%,这个数值在这个次数分配中的百分等级就是 60。

例如,某生考化学成绩为 65 分,班上有 50 名学生,其中 30 名的分数低

于 65 分,则该生在班上化学成绩所占的百分等级为 60

(PR = 30 ×100 = 60)。

50

表明在该班中有 60%的人数的得分低于 65 分,也就是比该生成绩差的学生有 60%,比该生成绩好的尚有大约 40%。

上述 3 种评定法说明:相对评价是基于测验分数是正态分布的,并以平均分为基点,以标准差为单位,可以计算出个人测验分数在群体中的相对位

置。相对评价适用于人数较多的考生群体中(100 人以上)的测验和校际性、地区性、统考性的化学考试(终结性考试)等。

(二)化学成绩的绝对评价1.绝对评价的意义

绝对评价是对照化学教学目标,用分数的绝对值来表示学习程度、学习质量好坏的标准。它所揭示的是一个学生经过教学的历程后,在指定的学习范围内达标的程度和存在的问题等,并不考虑在团体中所占的位置如何。因此,绝对评价也称为目标参照评价。

绝对评价的优点在于依据教学的各项具体目标选择试题进行测试,其成绩用百分制表示时,就反映了学生掌握相关内容的程度,知道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起到诊断学习难点和缺点的作用。

2.绝对评价对化学成绩的解释标准

绝对评价的参照标准是根据教学目标,这是在测量之前就确定了的。教学目标就是考试评价的目标,它是以学生解答多少道体现教学目标的试题为标准。试题数量和内容要多少才算达标,这个标准有的学者提出在 80%~90

%的范围内,布卢姆曾以 80%~85%为达标标准。短期的教学目标要求达标题目可多些,较长期的目标可少些,一般来说至少要在 70%以上。

绝对评分一般只用通过与失败两级表示。凡到达指定标准的为通过,否则就被认为未通过或失败;但是也有用三级或五级标准表示的。

  1. 三级标准:完全掌握——答对率在 85%以上;大体完全掌握—— 答对率在 70%~84%;未完全掌握——答对率在 69%以下。

  2. 五级标准:

优——熟练掌握主、次要教学目标(答对率在 95%~100%)

良——熟练掌握所有主要教学目标和大部分次要教学目标(85%~94

%)

中——能掌握主要教学目标和少数次要教学目标(或答对率在 75%~84

%)

及格——仅掌握一些主要教学目标和次要教学目标(65%~74%) 差——连一个主要教学目标也未掌握(或答对率在 64%以下)。

达标标准的确定,是绝对评分的重要问题,不可定得过高或过低。标准过高了,学生即使尽了努力也难于达到,就会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严重的会使他们丧失克服困难的信心;标准太低了,又会降低水平,也不利于促进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绝对评价除了可以确定学生本人达标程度,也可以计算一个班或一个年级学生达标人数的百分比等。一般来说,绝对评分较适用于诊断性测验,或形成性测验,可在单元教学前或教学过程中实施。通过它得到的反馈信息, 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不失时机地调整、改进教学。但是由于编制能够充分体现教学目标的测验比较困难,而且评分准确性(指主观题太多的测验)不稳定,致使绝对评价的使用不够理想。

(三)化学成绩的个人内差异评价1.个人内差异评价的意义

个人内差异评价是依个人的标准进行评价。例如,在一个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之间进行比较,以便了解他的优势和弱点;或者,以他过去的成就与后来的成绩相比,以便了解他的进步情况。因此,各人有各人的标准,而无

群体共同的标准。应用个人内差异评价,对于教师深入掌握学生的个别差异, 贯彻因材施教原则有很大帮助。

2.个人内差异评价的运用方式

  1. 横断的评价 即在同一时间内,对一个人所具有的心理特性进行比较。例如,把化学成绩与他的学习能力、兴趣、态度、持续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或者各科成绩的比较,或化学科内不同能力的比较等。这样就可以了解一个学生哪一方面占优势和哪一方面比较薄弱,需要加以辅导。

  2. 纵断的评价 即对一个学生的两个或多个时期内成绩表现进行前后比较,看看他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同时也还可以比较每个学生在相同时期里前后成绩的变化。

综合来看,3 种评价方法各有一定的功用,它们之间虽然有区别,但是也有一些联系。相对评价的考试目标要参照教学目标,然后以相对评价的方法处理;绝对评价确定达标程度时要参照别的班级或学校的水平来设计;个人内差异评价采用标准分数或 T 分数①作为统计分析的方法。可见各种方法互相渗透,只是以哪种评价作为中心来使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