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化学学习的类型和过程

根据学生化学学习中智力活动的特点,可以把化学学习分为 3 种类型, 即化学知识学习,化学技能学习和解决化学问题学习。现在分别对这三类学习的过程作一简单的剖析。

  1. 化学知识学习

化学知识的学习过程,是知识的定向选择、理解领会、记忆储存和作业反馈的过程。它分四个阶段。

  1. 选择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受教师的教学内容的启发,有意识、有选择地进行感知,定向地获得感性知识。例如在初中化学绪言课上,教师利用镁条燃烧的实验导出化学变化的概念。此时教师在实验前就要引导学生着重观察反应物(金属镁)和生成物(氧化镁)的颜色和状态。这就是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意识、有选择地去感知这个实验现象。如果任其自然,学生只会强烈地感知到眩目的白光,这是不能导出化学变化的概念的。

  2. 领会阶段 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思维加工领会和理解教材,因此它是化学知识获得的重要环节。

  3. 习得阶段 这个阶段的任务是通过记忆保持已学到的化学知识,避免遗忘。

  4. 巩固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就是通过复习、练习,使已习得的化学知识得到巩固。做作业是重要的练习形式,通过作业还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学习效果的反馈。

知识的掌握以理解它的意义为前提,而知识的理解又以教材的可知性为前提。如果教材的难度过大,它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不匹配,这样的教材学生是难以理解的,自然就谈不上掌握。

  1. 化学技能学习

技能是通过反复练习而巩固的、自动化了的动作的或智力的活动方式。化学技能分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两类。像化学用语的使用,化学计算,

记课堂笔记,写实验报告等都是智力技能,而化学实验操作,分子模型的装配等是操作技能。

化学操作技能学习的过程分认知、分解、定位和自动化四个阶段。

  1. 认知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使学生了解和技能有关的知识和动作的要领,而学生则要通过观察、记忆和想象来初步掌握这些知识和动作要领。

  2. 分解阶段 化学实验操作对于刚学化学的初三学生来说,是有相当难度的。因为在这个阶段,他们的注意范围狭小,不善于分配和转移自己的注意。动作紧张,顾此失彼,难以连贯地完成实验操作。所以,初中化学教

材编了一套实验基本操作,也就是把一些复杂的实验操作分解成单元操作技能。这个阶段教师应逐项示范,学生要逐项练习,直到初步学会。

  1. 定位阶段 实验基本操作初步学会以后,就把它们连贯起来应用到具体实验之中,并不断得到练习,从而使动作固定下来,达到“动作定位”。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操作的规范化,使动作“定位于规范”。否则形成错误操作,以后就难改正了。

  2. 自动化阶段 学生经过多次做实验,它们的实验操作逐步熟练(基本操作规范,基本操作之间的连贯顺利、流畅),最后达到自动化水平。这时某些简单的实验操作,不需要十分专注的视觉控制,在一定程度上只靠动觉控制就可以了。

  1. 解决化学问题学习

解决化学问题学习,不是指“学习些什么内容”,而是指“如何去学习”, 即学习如何运用已学得的化学知识和技能去分析和解决新的问题。要分析和解决问题就得思考,还得具有正确的科学方法和态度。因此,问题解决的学习实质就是思维、科学方法和态度的学习。要通过问题的解决,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和批判性等优良品质,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

学生解决化学问题学习与科学家从事化学科学研究有相似之处。罗斯曼

(J.Rossman)将科学家探究科学问题的过程分为七个阶段,即①观察疑难现象,②形成问题,③调查资料,④建立答案,⑤考验答案,⑥形成新观念,

⑦检查新观念。这个过程与学生发现性学习相似,只不过前者是科学家独立的活动,后者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

在问题解决学习中,有的学生常犯两个毛病,一个是认知僵化,即存在着不良的学习定势:习惯于套公式,刻板地按固定模式解题;另一个是爱用试误法、“过滤法”解题,一个方法不行就用第二个,“碰对了算数”。克服上述两个毛病的方法是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开动脑筋,具体地、全面地分析问题的情境——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的相关关系,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解决问题的学习中,教师要爱护学生的首创精神,鼓励他们标新立异,即便是不完全正确,只要有可取之处,就应给予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