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学习的特征

化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取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

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它是以化学教材为媒介,以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化学教学目的要求为目标的学习活动。学习的基本进程是由国家颁布的教学计划所规定,具体的进度由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掌握,不能由学生自由决定。这是与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学习不同的。正是由于学生化学学习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所以它具有较快的速度和较高的效率。

学生的化学学习有明显的受控性。除了学习内容和进度受国家教育行政机构控制外,学生化学学习的过程也受教师教学的程序和方法的制约。这就把学生置于被动的格局之中。但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积极性,才能获得好的学习效果。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要求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化学学习的规律、他们的认知结构和情绪、爱好,用启发的方法不断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积极性,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化被动为主动。

学生化学学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经验的总结,间接的知识,而且其中最主要的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校不要求中学生去发现新知识。即使使用“发现法”学习,其目的也只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去掌握前人创造的知识,并初步获得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经验。因此,从作用和动力两方面来说,学生的化学学习并不在于满足他们当前的社会生活实践的直接需要,而是为未来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作准备。一些动机水平不高的学生,可能觉得许多学习内容在当前的生活中没有用处而不努力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手段,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提高他们学习动机的水平,激发他们为祖国社会主义四化建设而发愤学习的热情。

化学科学的特点决定了化学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首先,学生对物质化学性质、化学变化的感知主要是通过实验获得的。感知是思维加工的基础,是学习的开端。为了能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丰富、精确的感知,必须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其次,中学化学的学习是化学科学学习的基础阶段,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分量都受到学生年龄特征和知识准备的限制,相当一部分元素化合物知识尚

停留在描述化学水平,难以用理论去演绎推理。因此,这就要求做必要的记忆。例如,化学科学有一套国际通用的符号系统——化学用语,它是学术交流和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必须牢记、会用。由此可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记忆能力是促进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

第三,化学反应是原子的化合或分子的分解等这样一些微观粒子运动变化的结果。但是平常见到的化学反应都是宏观现象,要理解化学反应的机制、物质结构的情况,必须深入到微观领域去探讨。可是原子、分子是用肉眼看不见的,它们的运动变化,只有通过抽象推理、科学想象去把握。所以,在化学学习中必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