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考古资料

第一节 秦都咸阳和碣石行宫秦都咸阳

秦都咸阳故城在今咸阳市东十余公里处。公元 1959 年开始勘查,截止公

元 1988 年年底,共发现夯土建筑遗址 27 处,手工业作坊遗址 6 处,秦墓 128 座,对其中的两座宫殿遗址进行过部分发掘。

咸阳故城南靠渭水,因为渭水不断北移,故城受到很大冲决,目前已经看不见城郭的踪迹,现存遗址应是咸阳故城北半部的宫殿区。其中以西起聂家沟东至山家沟一线的遗迹分布最多、最密集,规模也最大;在它的外围有东西长约 900 米,南北长 576 米的夯筑墙垣。根据遗迹所在位置及出土遗物判断,这组大型的建筑遗址应是秦咸阳宫,此墙应是秦咸阳宫宫墙。宫殿区的西边有大片秦墓地;西南边有铸铁、冶铜、制陶作坊遗址和民居建筑遗迹。有学者根据目前掌握的宫殿区范围,手工业作坊和墓地的分布位置,并参照汉宫殿区占据长安城大部的例证,提出秦咸阳东西十二里,南北十五里的构想。真象如何,有待更多的资料验证。

公元 1973—1982 年,发掘宫墙以内保存较好的 1 号建筑遗址的西半部和

与之相连的 2 号和 3 号建筑遗址,共揭露面积 15000 平方米。1 号建筑夯土

台基东西长 60 米,南北宽 45 米,高出地面 6 米。对揭露出的遗迹现象,做过初步复原研究,得知这是一座似乎以面呈长方曲尺形的多层夯土高台为基础,凭台重叠高起的楼阁建筑。台顶中部有两层楼堂构成的主体宫室,四周布置有上下不同层次的其他较小的宫室,底层建筑的周围有回廊环绕。3 号宫殿基址在 1 号基址西南 100 米处,其间有建筑互相连接。它是一座带有回廊的殿堂,在廊道两壁上彩绘壁画。画面为车马仪仗,植物纹饰和几何纹图案。根据建筑形制和出土的遗物判断,1 号遗址大约建于战国中、晚期,3 号建筑大约建于战国末年或秦代。两座遗址中都有大量焚毁倒塌的堆积物, 表明它们均毁于秦末的烈火。

秦宫遗址的勘查和发掘,证明秦宫殿都建在夯土台基上。每座建筑物自成一个独立体,多座建筑物之间以甬道、复道相接成为一个组合体;从每座建筑物的间次、门道的设计,到一个建筑群的整体设计,又都采用对称式的布局。秦代开创的这种宫殿建筑形式,对后代影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