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官方式五:纳赀和卖官

纳资和卖官也是汉代选官入仕的一条途径。秦及汉初有卖爵的记载,据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四年(公元前 243 年),“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又据《汉书·食货志》所载,文帝时“令民入粟于边,六百石爵上造,稍增至四千石为五大夫,万二千石为大庶长,各以多少级数为差”。卖爵还不是卖官,但已经是纳资卖官的先声。武帝时期,由于连年战争,财政困难,朝廷一方面大卖武功爵,一方面又采取入物补官的临时应急措施, 即所谓纳资授官。当时有以入谷补官者,有以入钱赏官者,有以入羊为郎者, 有以入财补郎者等等。纳资授官,从本质上来说与卖官没有区别。但西汉时期选官尚未过滥,武帝时虽有许多纳资授官者,但并不为世人所重。

东汉前期,由于朝廷重视吏治,提倡气节,公开卖官的事例尚不多见。后期吏治败坏,朝廷开始公开卖官,据《后汉书·桓帝纪》记载,桓帝延熹四年(公元 161 年)开始公开计金卖官,“占卖关内侯、虎贲、羽林、缇骑、营士、五大夫,钱各有差。”至灵帝时,更扩大卖官规模,并设立卖官专署, 据《后汉书·灵帝纪》记载:

(光和元年)初开西邸卖官,自关内侯、虎贲、羽林入钱各有差。又私令左右卖公卿,公千万,卿五百万。

又同篇注引《山阳公载记》云:

时卖官二千石二千万,四百石四百万,其以德次应选者半之,或三分之一,于西园立库贮之。

就是说,“以德次应选者”也要出钱买官。当时灵帝打算拜羊续为太尉, 羊续举起缊袍说,“臣之所资,唯斯而已。”灵帝听了很不高兴,竟未拜除太尉。当任职者,均须去西园办理交钱手续,或有人因钱不足,竟至自杀。灵帝时正常的选官制度已经破坏殆尽,卖官、买官已成风气,吏治败坏如此, 东汉焉得不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