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王侯墓制举例
下面按西汉早中晚三期、东汉前后两期,各举一例介绍,从中可以看到汉代诸侯王列侯墓的变化情况。
轪侯利苍之妻墓(长沙马王堆 1 号汉墓)长方形竖穴土坑,北边有斜坡墓道。坟墓的上半部是在原土丘上积土夯筑,下半部挖土为穴。坟丘现存高
5—6 米。墓口长 20 米、宽 17.9 米。墓口下有四层台阶,墓坑呈覆斗形,往
下逐渐缩小。墓底长 7.6 米、宽 6.7 米、深 16 米。棺椁为巨大的木板制成, 置于墓坑底部正中。椁室井字形,中间是棺室,四周隔出头箱、足箱、左边箱、右边箱。椁底承托三条垫木。棺椁上下四周填塞木炭和白膏泥。棺室里置四层棺。外棺为黑漆素棺,二层棺为黑地彩绘棺,三层为朱地彩绘棺,内棺内髹朱漆,外髹黑漆,再饰以绒圈锦和羽毛贴花绢,盖板上覆盖帛画一幅。死者置内棺中,女性,年龄约 50 岁左右。葬式为仰身直肢直伸,全身裹殓各式衣着、衾被及丝麻织物十八层,连同贴身衣二件,共二十层。随葬器物集中放置于四个边箱中,总数 1000 多件,有漆器、纺织衣物、陶器、竹木器、木俑、乐器、铜镜、农畜产品、食品、瓜果、中草药、竹简和印章,等等。根据 2 号墓出土的三枚印章,证实这里是第一代轪侯、长沙丞相利苍及其家属的墓地。1 号墓与 2 号墓并列,死者自应是轪侯之妻。而地层关系上稍早于 1 号墓的 3 号墓(死者利苍之子),墓中随葬汉文帝前元十二年(公元前
168 年)纪年木牍,由此推知 1 号墓下葬年代应在公元前 168 年稍后数年。
中山靖王刘胜墓(满城 1 号墓)墓穴升凿于凌山岩石中。墓门朝东。全
长 51.7 米,最宽处 37.5 米,最高处 6.8 米;容积约 2700 立方米。全墓分墓道、甬道、南耳室、北耳室、中室和后室等六部分。墓道斜坡式。墓道口用二堵土坯墙封门,二土坯墙之间灌以熔化的铁水,铸成一道铁墙。甬道紧接墓道,长 6.76 米、宽 4.5—4.8 米、高 5.3 米,在其两侧为对称的南、北耳
室。两耳室均作长条形,长 16 米多,宽 3 米多,高 4.35—5 米。甬道尽端通入中室。中室平面近似方形,长 14.92、宽 12.6 米,四壁弧形,穹窿顶,高
6.8 米。中室、南耳室、北耳室和甬道内,原来都建有瓦顶的木结构房屋, 出土时已倒塌。中室后面是后室,隔以石门。后室亦作穹窿顶的岩洞。岩洞中用石板建成石屋,有门道、主室和侧室三部分。环绕后室还开凿一道回廊。除墓道外,各墓室都放置随葬器物。甬道和南耳室共置实用的车 6 辆、马 16 匹、狗 11 只、鹿 1 只。北耳室置陶器,器内原盛酒、粮食、鱼类等。中室主要是铜器、铁器和陶器,室内还张设两具帷帐。后室门道置石俑、弩机。主室内设棺床,上置棺椁,载以柩车,棺椁内及周围放置大量铁兵器,日常生活用具和五铢钱。侧室象征浴室,内置熏炉、铜灯等。总计随葬器物 3100 多件,全部是实用品。另五铢钱 2317 枚。从随葬器物的出土位置看,南、北耳室是库房和车马库,中室是宽大的厅堂,后室是象征卧室的内室。死者身着玉衣,头枕镶玉铜枕,腰部左侧佩铁刀一把,右侧佩铁剑两把。玉衣全长
1.88 米,由 2498 块玉片,以金丝编缀而成,所用金丝重 1100 克。出土铜器铭文中有“中山府”、“中山内府”,封泥文字“中山御丞”,铜器、漆器铭文纪年又都在三十年以上。据《汉书·诸侯王表》推定,被葬者应是中山靖王刘胜,死于武帝元鼎四年(公元前 113 年)。
广阳顷王刘建墓(北京大葆台 1 号墓)与王后墓东西并列,坟丘相连, 长 90、宽 50.7、高 8 米。坟丘下是墓圹。墓圹呈覆斗形,上口长 26 米、宽21 米,圹底长 23.2 米、宽 18 米、深近 5 米。圹内建木构墓室,上下四周铺木炭和白膏泥。木构墓室由甬道、外回廊、黄肠题凑、前室、后室、内回廊等组成。墓道在墓圹之南,残长 34 米。外回廊内置有豹、马、雁等禽兽和陶器、铁器、漆器等。前室放置漆床、六博和陶器。后室有二椁三层棺和大量玉器及玉衣残片,死者已被盗出棺外。内回廊放陶器,墓道内埋置朱轮木车 3 辆,马 13 匹。此墓早年被盗,剩余随葬器物尚有陶器、铜器、铁器、玉器、
漆器、丝织品等共 400 余件,五铢钱 100 多枚。在内回廊与外回廊间以黄肠
题凑隔开。它由大约 15000 根柏木条堆垒而成,柏木条长 90、宽厚均约 10 厘米。木头都向内。外围长 16、宽 10.8、高 3 米;内围长 14.2、宽 9、高 3 米。正南有门通向甬道。根据“黄肠题凑”葬制和墓中出土全是武、宣时铸造的五铢钱,以及出土漆器上有针刻“廿四年五月丙辰”纪年,结合《汉书·诸侯王表》、《燕王旦传》的研究,被葬者可能是死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公元前 45 年)的广阳顷王刘建。
中山简王刘焉墓(定县北庄汉墓)坟丘高 20 米,底边长宽各 40 米。坟
丘地下是一座以石材为题凑的大型砖室墓。斜坡墓道长 50 多米,一侧附耳室。墓室平面呈凸字形,由甬道、横列前堂、方形后室和回廊组成。题凑位于砖室外围,用经过加工的石块单道叠砌,形成一圈绕墓室的石壁,四边各长 20 米、高 8 米、厚 1 米左右。在砖室券顶上又平铺石块三层,厚约 80 厘
米。共用石材 4000 余块,大部分凿成近方形,长宽各 1 米左右,厚约 25 厘
米。其中 174 块有铭刻或墨书文字,内容为进贡石材的县名和石工的籍贯、姓氏,个别的刻有尺寸。墓葬早年被盗,后室棺椁已毁,仅存少数骸骨和属于两个个体的鎏金铜缕玉衣片 5169 片。劫余的重要器物有刻文“建武卅二年二月”的铜弩机,“大官釜”陶釜,少数玉衣片背面有“中山”墨书,以及玉枕、玉带钩、玉窍塞和东汉五铢钱 153 枚。根据题凑石葬制,出土属于两个个体的玉衣,铜弩机上“建武卅二年”铭刻和石刻题记所提供的年代范围, 推定墓主应是死于和帝永元二年(公元 90 年)的中山简王刘焉与其王后的合葬墓。
中山穆王刘畅墓(定县北陵头 43 号汉墓)坟丘高 12 米,底边直径 40 米。坟丘地下砖砌墓室,规模宏大,由墓道、甬道、东耳室、西耳室、前室、中室、东后室、西后室组成。墓室南北全长 27 米多(不计墓道),最宽处
13.8 米。斜坡式墓道在墓门南边,未发掘。墓门内有甬道直通中室。在甬道两侧各有一门通入耳室。两耳室平面均呈长方形,东耳室内主要放置陶饮宴器具;西耳室内放置车马器和仪仗用具。甬道与前室连接处又设一封门。前室长 5 米、宽 2 米,放置大量陶俑。前室北部接中室,中室作横列式,宽敞高大,长 10.5 米、宽 3.06 米。中室后部有两条甬道分别通入东后室、西后室。两后室各置一棺一椁,均腐朽,仅存漆皮。墓葬早年被盗,两具骨架弃置中室。在东耳室内发现铜缕大理石片 400 多片和错金铁镜;西后室内发现银缕玉片 1100 多片,以及错金铁刀、铁剑等兵器。由此知西后室的被葬者是男性,身着银缕玉衣;东后室的被葬者是女性,身着铜缕石衣。随葬器物大多被扰乱,劫余的重要器物有掐丝的金龙、金辟邪、金羊群、银盒、青玉座屏、玉璧、玉璜、铁镜,以及各种铁兵器和玉石饰品,还有东汉中晚期的五铢钱 235 枚。根据五铢钱和大量陶质模型器的断代,并据《后汉书》东汉中山王世系的研究,推定墓主应是死于灵帝熹平三年(公元 174 年)的中山穆王刘畅及其王后的合葬墓。
秦汉墓在帝、王、侯的陵墓以外还有很多。除西藏、台湾以外,全国各省都有发现。粗略地计算,总数约四五万座,已发掘的有一万座以上。发现数量比较多,分布比较密集的地方是秦汉的都城和当时的郡县所在地。在这些地方,秦汉墓的发现多达一千多座。这些墓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当时当地的文化特点,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