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赤眉大起义

王莽的暴政伴随着严重的天灾。在王莽从居摄到灭亡的二十年间,水旱蝗灾和一道道掠民虐民的诏令接踵不断地向民众头上压来。不堪忍受的痛苦,点燃了人民反抗的怒火。波澜壮阔的农民大起义很快推翻了倒行逆施的新朝。

始建国三年(公元 11 年)以后,北方的并州、平州不断有零星农民聚众

起事。天凤二年(公元 15 年)五原、代郡一带出现了数千人的暴民队伍,他

们转掠州郡,活动了一年多才被镇压下去。天凤四年(公元 17 年),各地农民起义接连爆发。临淮人瓜田仪起义于会稽长洲。吕母起义于山东海曲。吕母本是工商业者,因儿子以小罪被县宰杀害,吕母散其家财,招聚饥民,进行反暴政斗争。她率领众人攻陷海曲县城,杀掉了县宰。此后她自称将军, 以海岛为根据地,继续进行武装斗争,部众达到万人。南郡人张霸、江夏人羊牧也于这一年举起了义旗。几年之间,各地义军掀起的反抗浪潮风起云涌, 此起彼伏,汇成浩大声势。荆州的绿林,山东的赤眉、力子都,南郡的秦丰, 平原的迟昭平,钜鹿的马适求,黄河以北的铜马、大彤、高湖、重连、铁胫、大抢、尤来、上江、青犊、五校、五幡、五楼、富平、获索各部互相呼应, 规模浩大,遍及全国。绿林、赤眉两支义军声势最为壮大,是推翻王莽政权的两支主要军事力量。

鄂西连年大旱,人死无数。求生的农民成群结队到低洼的沼泽地中寻找一种叫做凫茈的草根果腹。新市人王匡、王凤在调解饥民争端中建立起威信,

① 《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遂被饥民推为首领,于天凤四年举起了反抗的旗帜。江夏郡的马武、王常、成丹等人闻讯后,前来投奔,也成为义军首领。几个月内,这支队伍就集合了六七千人。他们以现在当阳境内的绿林山为根据地,被称为“绿林兵”。地皇二年(公元 21 年),荆州官府派两万大军前来征剿,王匡等率领义军在今湖北京山大败官军,歼敌数千,获取大量辎重粮食。这个重大胜利给了义军和百姓很大鼓舞,他们乘胜攻拔竟陵,转击云杜、安陆等县,打开粮仓, 赈济难民。当他们返回绿林山时,队伍已达五万余人。

次年,一场大瘟疫在鄂西扩散,义军染疾而亡者将近半数。将领们经过研究,决定分兵两路进行战略转移。一路由王常、成丹率领向西进入南郡, 称“下江兵”。一路由王匡、王凤、马武及朱鲔、张卬等人率领向北进入南阳郡,称“新市兵”。战略转移扩大了义军的影响,给义军发展带来了新的转机。这时,平林人陈牧、廖湛也聚集千余人响应起义,称“平林兵”。鄂北豫南成了义帜纵横之地。

绿林兴起的第二年,山东、苏北一带也爆发了武装起义。当时,青、徐大饥,饥民们无以为生,往往自发组织起来,抢掠度日。山东莒县难民为统一行动,推举琅邪人樊崇为首领,尊之曰“三老”。樊崇率众以泰山为根据地,辗转作战。不到一年就聚众万余人。这时,同郡逢安和东海徐宣、谢禄、杨音等人也率众万余人加入樊崇的队伍。他们进攻莒县,转掠姑幕,打败了田况所率的四万征剿大军,消灭敌人万余。这支义军起初并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组织也很简单。《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说:“初,崇等以困穷为寇,无攻城徇地之计。众既寝盛,乃相与为约:杀人者死,伤人者偿创。以言辞为约束,无文书、旌旗、部曲、号令。其中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次卒吏,泛相称曰臣人。”其实当时大多数义军情况都与此相似,“四方皆以饥寒穷愁起为盗贼,稍稍群聚,常思岁熟,得归乡里。众虽万数,亶称巨人、从事、三老、祭酒,不敢掠有城邑,转掠求食,日阕而已。”①

王莽派出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率领十万大军开赴山东,征讨樊崇领导的义军。这些官兵“所过放纵”,给百姓造成了更大的灾难。东方的人民愤怒地控诉:“宁逢赤眉,不逢太师,太师尚可,更始杀我。”②义军没有被官兵的汹汹气势吓倒,他们决心与官兵决一死战。为避免作战时与敌军相混,他们用矿物把自己的眉毛染成红色,由此得名“赤眉军”。赤眉军与官兵在成昌展开激战,获得全胜,一直把官军追杀到无盐,斩敌万余,杀死了官兵统帅廉丹。战后,赤眉大军十余万围莒县,转东海,在楚、沛、汝南、颍川、陈留等地流动作战。今山东、苏北、皖北及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都成了赤眉活动区域。

下江、新市、平林三支队伍在斗争中逐步发展,使部分贵族地主看到了恢复刘氏天下的希望。地皇三年(公元 22 年),汉宗室在避罪逃亡中加入平林军。刘玄字圣公,是刘秀的族兄。他在义军中先任安集掾,后称更始将军。同年,汉宗室、南阳大地主刘縯、刘秀兄弟也在舂陵组织起七八千人的地主武装,举起了反莽大旗。贵族地主的加入,壮大了反莽斗争的力量。他们具有较高文化修养,较强的组织能力与丰富的斗争经验。在他们的组织和影响下,起义队伍面目焕然一新,战斗力量有了很大增强,斗争目标也更为明确。

① 《汉书·王莽传》下。

② 《汉书·王莽传》下。

但他们的加入也造成了起义成份的复杂,他们的影响逐渐改变着农民起义的性质。

刘縯兄弟起兵后,联合王常等人率领的下江兵,于地皇四年正月击败王莽前队大夫甄阜、属正、梁丘赐所率大军,两名莽军统帅及数万官兵被杀。刘縯又率兵在淯阳大败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所率大军,进而围攻南阳的中心宛城。这两仗沉重地打击了王莽的军事力量,也显示出义军的实力。以前,义军组织机构很不健全,没有部曲编制、旌旗号令等。现在则队列整齐,旗幡招展,所到之处发表文告,安顿民心,号召反莽。这使王莽感到威胁。

农民起义联军在斗争中迫切感到,只有集中力量,在统一的领导下进行战斗,才能尽快取得反莽斗争的胜利。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他们一致认为, 只有推举西汉皇族人员为领袖,以兴复汉室为口号,才能取得全国人民的拥护。经过一番争论,最有资格当选的刘縯被怀有戒心的平林、新市将领们否决,而刘玄被拥立为皇帝。地皇四年二月初一,农民军在清水边设起坛场, 为刘玄举行登基大典,欢庆自己政权的诞生。刘玄宣布改年号为更始,大赦天下,封王匡、王凤为公,朱鲔为大司马,刘縯为大司徒,陈牧为大司空, 其余将领封为九卿。一个有地主分子参加的农民政权就这样建立起来了。这是取得反莽斗争胜利的关键一步,也是断送农民起义前途的关键一步,当然更是历史必然选择的关键一步。

更始政权建立后,一面派刘縯、刘秀等人兴兵北伐,一面发布复兴刘氏江山的政治号召。于是“海内豪杰翕然响应,皆杀其牧守,自称将军,用汉年号,以待诏命。旬月之间,遍于天下。”①

义军势力的迅速发展吓坏了王莽。他一面故作镇静,把头发胡须都染成黑色,以示自己有力量战胜“群盗”,一面加紧配备后妃嫔御美人,搜刮天下黄金,以作末日的最后享乐。他最重要的对策还是调集军队消灭起义军。他“遣大司空王邑驰传之雒阳,与司徒王寻发众郡兵百万,号曰‘虎牙五威兵’,平定山东,得颛封爵,政决于邑。除用征诸明兵法六十三家术者,各持图书,受器械,备军吏。倾府库以遣邑,多赍珍宝猛兽,欲视饶富,用怖山东。邑至雒阳,州郡各选精兵,牧守自将,定会者四十二万人,余在道不绝。车甲士马之盛,自古出师未尝有也。”②

当王莽大军集结洛阳之时,刘玄的北伐之师在王匡、王凤、刘秀等人指挥下,已经击溃王莽的先锋严尤、陈茂之军,占领了昆阳、定陵、郾等地, 而刘縯与更始军主力正在围攻宛城。王邑率领大军于六月从洛阳出发,准备去宛城围歼义军主力。途中,王邑、王寻自恃兵多,不听严尤、陈茂的劝告, 决定先破昆阳,再向宛城进发。被围于昆阳城中的义军诸将在刘秀劝导下, 决心以八九千人固守城池,与王邑大军对抗。刘秀命王凤、王常守城,自己与宗佻、李轶等十三人乘着夜色,冲出重围,集合了郾、定陵诸营中的士兵, 增援昆阳。当时王莽的大军把昆阳城“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 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冲輣撞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①刘秀率援兵来到昆阳城外,自带步

① 《后汉书·刘玄刘盆子列传》。

② 《汉书·王莽传》下。

① 《后汉书·光武帝纪》。

骑兵千余人为先锋,在官军前拉开阵势。王邑、王寻以为城破只在旦夕,根本没把义军放在眼里。敕令各营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行动,只派数千人来接战。在刘秀率领下,义军意气风发,以一当百,连连向前推进。刘秀机智地传播宛城已攻破的消息,瓦解王邑的军心,然后率三千敢死之士猛冲敌营中坚。中军一垮,全军溃乱。在城内外两路人马夹击下,官军自相践踏,死者不计其数。昆阳之战是决定王莽失败的关键一仗。刘秀以少胜多,击溃王莽的有生力量,使双方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