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玉刚强取九龙仓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正是世界海运业萧条的时候,香港船王包玉刚却早已洞察先机,一边大规模缩减船队,一边侍机进军香港地产业。作为弃舟登陆的第一个重大举措,包玉刚将目光盯在了九龙仓公司上。

九龙仓是英资怡和集团的子公司,拥有香港中区、尖沙咀西侧的大片土地,在怡和集团的地位与大名鼎鼎的置地公司旗鼓相当。但由于九龙仓公司经营不善,股价一度低于每股净资产值。而当时怡和集团手中资金周转不灵, 也无力开发九龙仓所属大片土地。正是在这个背景之下,包玉刚从 1978 年 9 月开始,吸纳九龙仓股票 2000 万股,占九龙仓发行在外股票的 20%左右, 并进入了九龙仓董事局。然而怡和集团决不会甘心将九龙仓拱手让人,于是在 11 月间,又悄悄地增持九龙仓股票。当然,包玉刚也毫不示弱,立即展开增购行动。双方就这样暗中较量了两年时间,直到九龙仓收购战正式爆发时, 包玉刚约持有九龙仓 30%的股票,怡和则持有 20%左右。

1980 年 6 月,这场华资与英资之间的生死较量终于爆发。基于当时旗鼓相当的股权形势,以及不甘放弃九龙仓主席宝座的名利之心,使置地率先发动这场震撼人心的增购战。6 月中旬,包玉刚赴英国出席会议,置地趁虚发动攻击。6 月 19 日,市场已盛传置地将收购九龙仓的消息,九龙仓股价立即逆市上扬,当日最高价升上 78.5 元/股高峰后以 77 元收市。20 日,置地正式宣布增持九龙仓股权,由原 20%增购至 49%,方式是以两股置地作价 12.2 元另加一股面值 75.6 元已缴足的无抵押保证债券(周息率 6 厘)换九龙仓一

股。换言之,置地出价约 100 元价值的置地股和债券去换取上日收市市价 77

元/股的一股九龙仓股,溢价 23 元/股,条件显然颇为诱人。手头有一万股九

龙仓的股东一下子便可赚到 23 万元,让九龙仓股东怎不眉开眼笑呢!

置地发起进攻后,股市顿时沸腾。而在此以前的 4 月间,包玉刚已将手上九龙仓股全部转售予他的登陆司令部——隆丰国际公司(包氏控有其 70% 股权的上市公司,是包氏旗下 200 多家公司的旗舰),布置了前敌指挥部, 包玉刚属下的隆丰国际公司立即起而应战,一面宣称置地的换股条件繁杂, 没有吸引力,呼吁小股东们切勿接受;一面立即电告在伦敦的包玉刚。这一天是 6 月 21 日,星期六,股市休市,留给双方一个紧张的 48 小时部署大战。

包玉刚接电后,立即中止出席会议,并取消了原定于 23 日与墨西哥总统的会晤,神不知鬼不觉地连夜飞返香港,当晚就召集隆丰与财务顾问汇丰银行属下的获多利公司高级人员共商对策。由此可见其当机立断、毫不拖拉的办事风格及对九龙仓志在必得的决心。会上,包玉刚的智囊顾问认为置地不过以价值约百元的证券换九龙仓股,建议包玉刚以现金百元的条件应战便可取胜。但是胸襟气魄过人的包玉刚却提出,要确保万无一失的争购胜利,要出价多少?于是,顾问们重新考虑一番后,建议提价为以 105 元现金条件应

战。这一来,增购 2000 万股便要多付 1 亿元现金巨资。但是,包玉刚毅然决策:就这么办。一锤定音,结束会议,分头准备,部署行动。包玉刚亲自负责一日内筹集现金 22 亿港元,并于 22 日晚 7 时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以 105 元/股的价格,现金收购九龙仓 2000 万股。期限 23、24 两天,由获多利办理, 额满即止。这个计划完成后,包玉刚手下将持有九龙仓 49%股权,可控制大局。由于背后得到汇丰银行的有力支持,一夜之间,包玉刚已调集现金 22 亿元。23 日星期一早上开市不到两小时,在排起长龙急于售出的九龙仓小股

东们竞相脱手之下,一下子付出 21 亿元现金,购足了 2000 万股,胜利达到增持九龙仓 49%股权的目标。在高价吸引之下,甚至置地也“见钱眼开”, 不惜改变初衷,放弃九龙仓,把手上 1000 万股九龙仓股售予包玉刚。同时,

置地这时才“坦白”它原来只不过持有九龙仓 1330 万股,并非原来所称 20

%之多,至此,争购战以包玉刚胜利结束,前后从置地提出建议之日算起, 仅仅 4 日,一场比起置牛大战更堪称为世纪收购的大战便告结束,不说绝后, 也是空前的速战速决纪录。股史家称之为包玉刚雷霆一击的胜利。一夜调集现金 22 亿元和一锤定音应价 105 元的故事,长时间里成为街谈巷议的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