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里贝重创麦当劳

在人们的印象中,一提起快餐店或是汉堡包,人们马上就要想起麦当劳、肯德基或是比萨饼。就拿北京或上海的情况来说吧,随便几条街上转一转, 就必然有一家麦当劳或是肯德基,不刮风不下雨的日子,店子里什么时候都是人头攒动,连找到一个座位都要等好长时间。要是再碰上逢年过节或是礼拜天,门口往往要排起长队。这种盛况在国内其它餐馆怕是很难得一见的。

但是在菲津宾的街头,情况就大为不同了。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有心人一眼就可以发现,几乎所有开着麦当劳或肯德基的地方,总能看见一家标有 Jollibee 字样的快餐店,里面热闹非凡的景象丝毫不亚于我国北京的麦当劳和肯德基。但与我们不同的是,这家 Jollibee(中文念作约里贝)是一家地地道道的菲律宾本地快餐店。

约里贝快餐店是一家独具特色的快餐店,共有 177 家分店活跃在菲律宾

全国各地,1996 年它又开设了 36 家分店,占有菲律宾汉堡包市场份额的 46

%;约里贝的连锁店在菲律宾汉堡包快餐市场独占鳌头,甚至连麦当劳也只能望其项背,这恐怕在世界其它地方都是很罕见的。曾有一位法国食品业巨头说,这些年来,世界美食大国法国的快餐业都只能向麦当劳乖乖投降,却没有想到一家名不见经传的菲律宾快餐店敢于与世界快餐巨人争个高低,并击败对手,真是不可思议!

菲律宾约里贝快餐店何以能击败世界快餐巨人?它用了什么秘密武器? 这是人们最想知道的事。

据菲律宾快餐业行家介绍,约里阶快餐在与麦当劳的角逐中并没有使用什么神秘武器,取得成功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迎合本地人的口味和生活习惯,满足市场需要。这家快餐店对菲律宾人的口味与食品爱好的习惯进行了广泛调查,并尤其对儿童的口味与爱好倾注了很多心血。因为约里贝知道, 他们才是快餐桌上真正的“上帝”。在进行普遍调查的基础上,约里贝抓住了使它最终得以成功最关键的两点:一是菲律宾人大多喜欢又辣又甜的食品,二是菲律宾人爱吃米饭。于是,约里阶快餐公司为他们的汉堡包、意大利面条、炸鸡和其他食品开发出了一种甜酸酱调料,配餐食品又用大米饭取代炸薯条。所以,这家公司开发的新型快餐既具有浓重的美国快餐特色,又迎合、满足了菲律宾当地人的口味与食品习惯,深受广大顾客,尤其是儿童的喜爱与欢迎。从公司建立至今不过短短的时间,其营业额连年猛增,市场占有率也一年一个大步地向上走,公司得到飞速发展。本文开头介绍的几个数字就是有力的说明。如今,菲律宾的孩子们更加喜欢到约里贝快餐店和它的连锁店去吃又辣又甜的菲律宾风味快餐——汉堡包与意大利面条。

菲津宾是个与美国有着长期关系的国家,从二战后,美国军队一直驻扎在菲律宾的空海军基地,直到前几年才撤出了菲律宾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在给菲律宾的传统文化带来一定冲击的同时,也使相当多的本地人对美国的文化,尤其是美国式的生活方式并不那么反感。约里贝快餐店对这一点是了然于心的,公司创办饮食业采取快餐连锁店的形式就说明了这一点。在其它许多方面,约里贝也都以美国人为师。尤其它的生产经营除了保留菲律宾本地的传统特色之外,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借鉴了它的对手——麦当劳快餐店的成功经验:它以同样快速、整洁、标准的服务以及孩子们特别喜爱的卡通人物和广告歌曲去吸引更多的顾客;它也和麦当劳一样,努力把餐馆营造成一个

气氛快乐的大家庭来感染顾客;而对待员工,它又以典型东方式的充满人情味的管理,要求他们勤劳工作并予以论功行赏⋯⋯约里贝快餐就是这样以其独特的地方风味快餐和同样的高质量服务,在菲律宾快餐业上给麦当劳以迎头痛击,就连美国麦当劳总部的发言人也不得不承认,约里贝快餐确实是“把重点放在顾客身上”的。

约里贝快餐还紧紧扣住消费者喜爱物美价廉的消费意识和追求,将食品的价格订得普遍比麦当劳低 5%到 10%,这一手着实令麦当劳束手无策。同时,约里败快餐店还大力抢占黄金地段,以对麦当劳快餐形成包围,这是约里贝快餐与麦当劳争抢快餐市场的又一杀手锏。

不过,看起来约里贝快餐店并不满足于在菲律宾国内取得的成绩,它目前正在国外着手建立合资企业,准备在国际快餐市场与麦当劳展开激烈的争夺战。约里贝首先在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开辟了战场,他们已在这些地区开设了近 30 家餐馆。同它在国内的做法一样,约里贝也根据当地人的口味对菜式

进行调整。目前,这家菲律宾快餐店在文莱已有 5 家分店,而麦当劳只有 1 家;在旧金山和洛杉矶也已开设分店。可以这样说,约里贝快餐在国际快餐市场已是初战告捷。他们的目标是,每年都使国际业务翻番,实现到 2000

年让 500 家分店遍布世界各地的目标。

但也必须看到,麦当劳毕竟是世界的快餐巨人,仅在亚洲就拥有近 3000 家分店,而且,麦当劳快餐不会对约里贝咄咄逼人的攻势坐视不管。在迎接未来激烈的市场争斗时,约里贝快餐仍然充满着信心,约里贝的董事长托尼·唐·科克蒂扬的话就是明证:“即使麦当劳全力杀入菲律宾快餐市场, 我们的公司仍将立于不败之地。我不认为有人能把我们赶出市场。因为,在最后的竞争中,消费者是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