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电讯成立始末

香港电讯是目前香港股市市值仅次于汇丰银行的第二大上市公司,1993 年,其市值达 1072 亿港元,而到 1997 年,其市值已近 2000 亿港元。其实,

这家公司是 1988 年才由香港电话和香港大东两家公司合并而来的,当时由于合并所涉及各方在香港举足轻重的影响,因而造成空前轰动,十分令人瞩目。

香港电话公司成立于 1925 年,1930 年实现本地通话自动拨号,1965 年, 投入使用了第一条国际现代化电缆,1976 年,香港电话公司开通了直通国际电话,从此,香港电话公司相继采用了微波通讯、卫星系统、光导纤维和数码技术等等,经过香港电话公司近 60 多年的发展,到 80 年代,香港电话机

总数达到 200 万部,人均占有电话机数量名列世界前茅。

香港大东则是英国大东公司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在香港经营业务已有120 年之久。它垄断了香港对外的电信服务。香港大东在港岛和九龙分别设有两个通信中枢。除了经营电信之外,它还经营国际机场有关通讯设备、雷达、导航设备、海岸电台、卫星传播、音响、影音电视及全球通数字电信通道的建设、电话银行、家庭购物、有线电视等。

香港电话和香港大东 80%的股权都归英国大东公司所有,而香港电话和香港大东又是当时香港唯一能经营通信业务的两家有专利保障的公用事业机构,所以,英国大东实际上也就垄断了全香港的电信事业。照理说,股权在握,应当是高枕无忧,大可以维持现状了。

但是出于长远利益的考虑,特别是出于对九七香港回归之后,英国大东极有可能丧失专营垄断权的情况下,如何维持其在港的长远发展,将是摆在大东面前的头号重要课题,因为,香港在英国大东的心目中实在太重要了, 公司每年总盈利的将近 80%就来自于香港。所以,大东公司决定将两家香港公司予以合并,并通过出售股权等方式取得中方的支持,以谋求在港长期发展的机会。

1987 年 9 月,从伦敦证券界传来消息:一项涉及香港政府、英国大东电报局公共有限公司、大东电报局(香港)有限公司和香港电话有限公司四方面的极具影响性的计划正在酝酿,计划的核心内容是研究将香港大东与香港电话加以合并。这一计划的实现,将可能为香港股市带来一个市值最大的新公司;同时可以树立香港大东的本地形象,有助于争取延续两公司未来的专利权,向 97 过渡。显然这是着眼到 97 以后和 21 世纪大东在香港电讯业地位, 并放眼内地市场的战略性决策。

9 月下旬,英国大东两名董事联袂飞港,就合并事宜与港府商讨以决定是否进行。这两人,一位是英国大东业务总管,曾任香港大东常务董事,1983~ 1984 年也曾出任过香港电话主席,兼英国大东董事;另一大东董事也曾于

1984~1985 年担任香港电话的常务董事。派这样两名要员与港府探讨香港电话与香港大东合并事宜,可见英国大东董事局是非常郑重其事的。

就在大东两董事访港同时,伦敦和香港证券界又有传闻说,长实主席李嘉诚及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正接触大东集团,磋商在香港大东与香港电话合并后的新公司持有部分股权的可能性。尽管两位董事称之为新闻,但市场则传出更具体的消息,说李嘉诚与中信将会购入合并后的新公司的 14%股权,原有电话股东则持 10%,英国大东会将 25%出售给公众而将控股权降至50%,有板有眼。不过大东的财务顾问则表示:虽然大东确有意将一些股份

售予公众,但只会是很小的百分比,绝不会多至 25%。实际的百分比要与港府及交易所讨论才能决定。但明眼人一看便知,从政经大气候的形势和英国大东的深谋远虑来看,传言是基本合乎逻辑的。事实上,日后香港电讯售予中信的股份百分比更大。

1987 年 10 月 19 日,香港大东与香港电话终于正式宣布合并,纳入新公

司香港电讯有限公司的控股下,新公司于 1988 年 1 月取代香港大东公司的上市地位。对这次合并的主要目的,两董事之一的英国大东业务总管、董事总经理彭炳堂称,旨在为公众提供更多机会,以参与香港大东的业务,并使香港两间主要电讯公司更加合理地纳入一个统一控股的架构之内,同时又仍保持香港电话与香港大东的独立经营的机构;今后大东集团将继续每年投资 20 亿港元发展香港电讯事业。

负责此次改组的财务顾问宝信投资公司表示:新公司将直接由英国大东控 80%股权,港府持股 11%,香港电话的原少数股东占股 9%。短期后,港府与英国大东有意向公众发售它们所持股权,股量将减为 55%。同时,经过估值显示,香港电话与香港大东分别占新公司 45%及 55%,估值是根据双方盈利能力及发展前景计划,并对香港电话估值给予优遇。合并后,两公司均成为新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香港电话在其各附属公司的权益将同时转让予香港电讯公司。合并计划规定香港电话的股东每股可换两股香港电讯股,另每 5 股送 1 股可于 5 年内以 10 元认购从换股的认股权证。自公司宣布合并之日起,所有电话公司的普通股将予以注销。

可见以 1987 年计,合并后的新公司盈利为 23.23 亿港元之巨,而新公司

市值超过 600 亿港元,是居上市公司中第一位的庞然大物。香港电讯的主席由英国大东主席夏普出任,副主席由英国大东常务事彭炳堂及原电话公司主席李国宝担任。从人事安排上可看出英国大东董事局对香港电讯重视。

新公司香港电讯于 1988 年 2 月 1 日正式挂牌买卖。新公司员工 1.6 万余

人,98%为本地市民。上市当日成交 1350 多万股,收市价 7.5 元/股。公司

发行股份总数约 96.17 亿股,市值 650 余亿港元,是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

为恒生指数成份股(蓝筹股)之一。以当时恒生指数 2290 水平计算,香港电讯占比重约 19.5%,换言之,股价每变动一个价位(0.05 元),恒生指数将升降 3.2 点。根据合并文件预测香港电讯截至1988 年3 月止的年度盈利28.94 亿港元,预计合并后 5 年的盈利复式增长率为 27%(过去 5 年,电话公司每年复式增长 31%,香港大东 25%)。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香港电讯公司章程规定:未经董事会同意,任何人士不得持有或超过 10%股权。这就使控股 80

%的英国大东集团不用担心敌意收购,控制权稳如泰山。根据新公司 12 年发

展规划,香港电讯本世纪将投资 300 亿港元,以加强电话通讯、传真等业务。

1988 年 6 月 1 日,香港电讯配售给广东省邮电局 1000 万股,作价 6800 万港元,一年以后,便将 20%的股权转让给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主席夏普认为此举表明中方对香港电讯的结构、管理及前景充满信心。姑不论夏普是否自作多情,但从其不放过一切机会宣传与中方的“独特”关系及谋求与中方及中资有影响机构建立“独特”关系的努力,可以明确地了解它整个合并战略的内涵意义,其着眼于中国,高度重视搞好与中方的关系以巩固其在香港电讯事业的地位,及进一步向内地市场伸展的意图已呼之欲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