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金融大亨蔡志勇

在美国商界,是否精通经营管理知识,具有丰富经验和出色才能,是事业成功与失败的一个重要关键。蔡志勇正是一个既有精明的生意头脑,又有充足学识的人。他在短短的十几年间,从一个周薪只有 50 美元的普通雇员一跃而成为第一流的金融大亨,荣登华尔街“金融王子”的宝座。

1986 年 5 月 1 日,美国很有影响的金融经济报纸《华尔街日报》,报道

了这位大名鼎鼎的华裔金融家将要荣任新职的消息:“在过去 4 年中,已将

超过 10 亿美元的资金用于多种金融服务事业的美国容器公司,任命现任该公司董事会副主席、前互惠基金经理蔡志勇为该公司董事会的首席执行董事和主席。”接着,美国不少报刊纷纷介绍了这位金融奇才的事迹。1987 年 2 月1 日,他正式接替了年满 65 岁的威廉·伍德希德,成为该公司的最高负责人。

他 1929 年出生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家境殷实。其父早年留学美国, 毕业后在福特汽车公司当推销员,后来被福特公司派回上海任该公司总代理。16 岁之前,蔡志勇一直在上海生活和学习。1946 年,17 岁的蔡志勇移居美国。中学毕业后,进了康涅狄格州两年制的韦斯利安大学,后又进著名的波士顿大学深造。对所学的课目,他最感兴趣、成绩最好的是金融。1949 年,他成为经济学学士,不久又获得硕士学位。

大学毕业后,蔡志勇进入一个股票经纪行,担任初级证券分析员,周薪几十美元。1952 年,他进入经营互惠基金业务的“忠诚管理及研究投资公司”,该公司总部设在波士顿市。他从一文不名的小职员做起,在这家公司默默无闻地辛勤工作,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成了该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因他学识渊博,经营有道,6 年后被任命为这家公司的经理,并拥有该公司20%的股份。在他的努力经营下,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十分兴旺,互惠基金业务的经营利润每年竟以高达 50%的速度增长。这种突出的成绩,使金融界的同行不得不对他刮目相看,蔡志勇已开始小有名气了。

1965 年,波士顿“忠诚管理及研究投资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年老引退了。对该公司屡建奇功,贡献最大,而且拥有 20%以上股权的蔡志勇,满以为该轮到他来接任,可以大干一番了。却不料那位要引退的老主席居然不愿意让他“执该公司的牛耳”。蔡志勇颇为愤慨,立即辞去了该公司经理的职务, 并以 220 万美元的价格,把他拥有的股票卖回给该公司。同年,他用这笔资金的一部分,自创“蔡氏经营及研究公司”,从事经营互惠基金及投资研究咨询业务,开始了自创大业的道路。

起初,他办的蔡氏公司进展顺利,生意兴隆。1967 年 2 月,蔡氏公司经营管理的曼哈顿互惠基金,开市的头一天就刷新了华尔街的最高记录,一下就筹集到资金 2.7 亿美元。据说这一纪录至今仍无人突破。蔡志勇的创业奇迹使他的名字在华尔街迅速传开。这使他第一次获得了“拥有点石成金之术” 的美名。

然而,正如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商场中也难找出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家。没过多久,美国证券市场衰退,互惠基金行情下跌。蔡志勇这样的高手,也抵挡不住华尔街的行情低落,业务上陷入困境。而且由于他曾“锋芒毕露”,对手不少,此时也都来挤他的生意。接踵而来的是蔡氏公司和曼哈顿互惠基金的许多投资者,纷纷要求退股,前景茫然。这使他不得不另作打算。

1968 年,蔡氏公司和他经营的其他生意继续滑坡,价值大跌。蔡志勇感到形势不妙,勉强维持也是有赔无赚。于是又果断地把“蔡氏经营及研究公司”卖给了美国大保险公司芝加哥 CNA 财务公司,得款 3000 万美元。他自己则以董事身份当上了 CNA 公司的执行副总裁。看起来,蔡志勇的名声下降了; 但实际上,他已在短短十几年里成了千万富翁。1952 年,他还是个受雇于人的小职员;1965 年则起码拥有 220 万美元;而到了 1968 年,他因出售蔡氏

公司便得到了 3000 多万美元。其资本的增长速度快得惊人。

永远不满足现状,不断奋斗进取是蔡志勇的座右铭。他所以能克服重重困难,不停顿地扩大自己的事业。将财富像“雪球”般地越滚越大,靠的就是这种力量。他在芝加哥 CNA 公司任职 5 年左右后,看到机会来临,便及时抛出了在 CNA 公司的股票,成立了自己的证券公司——蔡氏公司。他终于东山再起了。

蔡氏公司是经营公共机构证券的公司,总行设在纽约市,此外还在波士顿、洛杉矶设立了分行。蔡志勇终于打进了美国及世界金融中心、世界最大的纽约股票市场,决心与华尔街的大亨们一较短长。他亲自主持业务,并聘请“洋人”金融专家作顾问,大做股票生意,业务不断发展,很快就成为众人瞩目的金融巨头。

收购别人现有的公司企业,尽快壮大自己,是目前美国许多大企业扩展业务,进行多元化经营,争取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手段之一。采用这种“大鱼吃小鱼”的办法,往往比自己重新建立新企业发展速度快。1978 年,蔡志勇以 220 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联合麦迪逊公司的控股权。这是一家利用别人资金为自己牟利的保险公司,从事金融服务业务。蔡志勇出任董事会主席兼总裁。随后又通过联合麦迪逊公司掌握了一家人寿保险公司,为他东山再起后能取得长足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蔡志勇日益受到美国大企业的青睐。美国容器公司是个实力雄厚、颇负盛名的大企业。他们发现了蔡志勇在金融管理和证券交易方面的机巧才智, 决心把他拉进该公司。不惜以 1.4 亿美元的高阶收购蔡志勇几年前仅以 220 万美元盘下的联合麦迪逊公司。当时任美国容器公司董事会主席的威廉·伍德希德,后来曾坦白地说过:“蔡志勇是我们公司整个金融服务部门的‘台柱子’。我们之所以决定高价收购他的公司,主要是为了把他吸收到我们公司里来。”

蔡志勇感到美国容器公司规模宏大,财力雄厚,他不仅可以从出售联合麦迪逊公司中赚到上亿美元,而且可使自己获得一展所长的良机。1982 年 4 月,他接受了美国容器公司的条件,把联合麦迪逊公司卖给了容器公司。同时,他自己又以 1800 万美元买下了美国容器公司 66 万多股股票,成为该公司的最大股东,并因而当上了董事会成员和副主席。然而,这时的美国容器公司的处境并不妙。1982 年,美国容器公司年销售额停滞不前,更为糟糕的是利润下降,处境不佳。蔡志勇接手后便潜心经营。他极力开展多样化的业务,其中主要是金融业务。为了扭转容器公司的财务方面的被动局面,他千方百计,扬长避短,积极开发。先是买下了美国运输入寿保险公司价值 1.5 亿美元的股票,接着又收购了一家互惠基金公司和一家兼营抵押及银行业务的公司。并且投资 2 亿多美元,扩充这些公司的业务。

蔡志勇不愧为出类拔萃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出色的金融家。在他的努力之下,美国容器公司的业务状况迅速好转,营业额与利润大增,当前任董事会

主席伍德希德于 1987 年退休时,蔡志勇已是众望所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