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业大王黄仲涵的经营谋略

在本世纪初的世界知名人物的行列里,有一位富甲东南亚的糖业大王黄仲涵。他以父亲的数十万遗产为基础,在风云莫测、变幻动荡的岁月中,依靠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勤勤恳恳的努力,创建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王国。他的总公司拥有建源有限公司、黄仲涵砂糖股份有限公司、黄仲涵银行、黄仲涵木薯淀粉厂、中国酒精厂、协荣茂轮船公司、中爪哇仓库股份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黄仲涵的名字,不仅在印尼人人皆知,就是在欧美等西方世界也广为流传。

黄仲涵祖籍中国福建省同安县,1866 年 11 月 19 日生于印尼中爪哇省文

化教育三宝垅。他在兄弟 3 人中排行老二。黄仲涵不满 20 岁就开始协助父亲掌管建源股份有限公司的业务。当初他父亲黄志信曾是一个太平天国革命军的逃亡者,来到印尼三宝垅港时,身无分文,举目无亲。一位同胞将他收留在自己开设的小店里,他就以小商贩的身份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在短短的几年里,他不但养活了一家大小,而且渐渐富裕起来。黄志信既经营“唐山货”,又做些砂糖和烟草的出口生意,同时也开设若干当铺。他将由此获得的大量利润,投资开设了一家名叫“建源栈”的商号。黄仲涵在经风雨、见世面的父亲手下当助手时,积极有为,他认真向父亲学习生财之道,向父亲手下的人学习企业经营管理知识,在商业方面积累了许多有益的经验。

父亲去世后,为黄仲涵留下了一大笔遗产。以此为资本,富于进取心的黄仲涵决定开辟新的经营业务。爪哇岛土肥地沃,华侨在此经营蔗糖业,可谓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到了 20 世纪初。爪哇的蔗糖已誉满全球。黄仲涵经过深入的研究和周密的思考,认为这时是经营甘蔗行业的良机,他吸取历代华侨的制糖经验,果断投资,结果一举成功。

黄仲涵在两个方面大刀阔斧地进行自己的计划:一面大面积种植优良品种的甘蔗;一面注意兴办机械化和电气化的糖厂,形成一条龙式的甘蔗糖生产线。他的甘蔗园和糖厂里拥有进口的最新设备。黄仲涵不但请德国技术专家向工人们讲授新机器的操作方法,新的甘蔗收割法,而且还派出一些有培养前途的华侨青年到西欧去,学习操纵和修理新式机器的课程。勒佐阿贡的糖厂,是黄仲涵经营的 5 家糖厂中最大的一家,也是全印尼 140 多家糖厂中第一家实行全面电气化的糖厂。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黄仲涵的建源股份有限公司拥有 2 家大规模的糖

厂,各雇佣数千名工人,积累了 3000 余万荷盾的资金。但这仅是黄仲涵企业发展的一个序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各国陷于混乱之中,许多工厂被迫停产,百物匾乏,糖价暴涨。黄仲涵的建源股份有限公司坐收渔利,全力经营制糖业。到战争结束时,黄仲涵已拥有 9 家糖厂,私人资产达 4 亿荷盾以上,成为富甲东南亚的糖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黄仲涵之所以能顺利地经营蔗糖业,与他早先扩大经营、积极积累资金是分不开的。1906 年,他创办了黄仲涵银行,分别设于三宝垅和泗水两地,有 400 万荷盾的资本,这就加速了企业资本的周转。

过了不久,他又与朋友共同经营三宝垅轮船公司。至 1912 年,他承接了该公

司的全部业务,改名为协荣茂轮船公司。最初只有 5 艘轮船,仅在爪哇与新

加坡间航行。有了资本后,又新购 4 艘轮船,航行于印尼各地,便利了糖产品的运输。

黄仲涵除了经营多种行业外,还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世界各地广设办事处。到 30 年代,已在许多国家的首都或港口设立办事处。他的触角甚至伸到了国际金融中心伦敦敏兴巷和纽约华尔街。

黄仲涵未曾上过大学,但他对业务精益求精。他的口头语是:“决不要满足于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人。你要瞄准最高的目标”。这句话也体现了他的用人之道:任人唯贤,重用那些能除旧立新,有组织管理才能的人。

黄志信在世时,就反对在本公司的企业内任人唯亲,这一直为黄家企业的继承者所承袭。黄仲涵破格提拔陈泽炳之事就是一例。陈泽炳是建源股份有限公司年轻的簿记员,仅受过一般的商业教育,职位也很低。黄仲涵独具慧眼,发现他具有别人觉察不到的特殊品质,深信他将来必成大器,就进行了一次异常大胆的尝试,任命他为公司的总经理。陈泽炳果然不负所望,稳重而果断地挑起重担,为企业付出了大半生的精力,使公司业务大为发展, 被公认为是担任过公司总经理的人中最成功者之一。

黄仲涵于 1924 年 6 月 6 日在新加坡逝世。他生前曾经这样告诫向他求教的青年人,“当你想攀登高峰时,可能你达不到那个目标,但这和你还未曾力争的时候相比,你已经向前迈开了一大步”。黄仲涵的这段话在今天仍然具有启迪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