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记黄埔举债带来的启示

1997 年 7 月 24 日,香港最大上市公司之一的和记黄埔亮相国际债券市

场,成功地发行了 20 亿美元全球债券。

这是美国本土以外最大的一笔美元公司债券,也是亚洲公司首次在美元市场发行全球债券。当时更有两重殊殊背景,强化了这一重大举措的意义: 其一,和记黄埔发债成功,发生在香港回归中国后的第三周。其二,和记黄埔的发债成功,发生在泰国、菲律宾、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相继出现金融风波之时。所以这一事件对于我国企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国际资本市场对于和记黄埔的名字或许并不很生疏。它是香港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也是全球前 100 家上市公司之一,其总市值逾 320 亿美元,业务范围包括地产、港务、零售、电讯、基建等。这家公司的债信评级与香港特区政府相同,为 A3/A+级,是香港蓝筹股中的佼佼者。

尽管如此,走入世界上最大的债券市场——美元债券市场,发行巨额美元全球债,对于和记黄埔,进而对于香港企业界,仍然是第一次。此次“和记黄埔行动”由美国颇负盛名的高盛公司和美林公司担任联合主承销。由于举债数额较大且面向全球投资者,期限分别确定为 10 年、20 年、30 年和 40

年。从 7 月 16 日开始,和记黄埔从香港出发,到欧、美、亚八大城市进行推介。整个巡回推介中报告会场场爆满,座无虚席。至推介结束,所收订单已高达 70 亿美元。视此形势,和记黄埔也将最初发债 10 亿美元的计划扩大为

20 亿美元。由于投资者反映热烈,此次发债定价较低,综合融资成本为 7.33

%,为亚洲发行体树立了新的标杆。“和记黄埔行动”大获成功。

其实,和记黄埔走上国际债市之时,正逢亚洲金融市场风雨飘摇之际。自泰国金融当局 7 月 2 日宣布放弃支持泰铢的努力之后,泰铢迅速贬值 16

%。9 天之后,此剧在菲律宾重演,比索下跌 11%,紧接着马来西亚林吉特、印尼卢比也遭受巨大压力,相继贬值。

货币市场波动直接影响资本市场。在短短的两三周时间内,国际债市对泰国、菲律宾,印尼等国的公司债频现冷脸,债券定价最为重要的指标债信利差被拉宽了 30 至 50 个基点,这意味着些国家公司债券的发债成本将显著上升。

不过,亚洲市场的动荡非但没有株连和记黄埔反而成为和记黄埔发债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这是因为人民币依然十分坚挺,国际上普遍认为中国不会受到亚洲部分国家金融风波的直接冲击。这就是资本市场一种常见的“避风港效应”:一旦市场上出现麻烦,投资者总是倾向于从资信较差者处抽出资金,投向资信较好者。中国正是投资者心目中的避风港。和记黄埔此次发债成功,除了公司本身债信良好,也从“避风港”效应中大大受益。

所以说,和记黄埔的成功是属于中国的。

另外,在和记黄埔发债这一事件上,香港其它企业在此之前的发债尝试对此次成功功不可没。仅仅就在两年前,欧美资本市场投资者对香港还知之甚少。1995 年,高盛公司以主承销身份推荐香港政府全资企业地下铁路公司进入市场,发行 3.3 亿美元的扬基债。当时香港地铁公司和高盛曾用了大量时间介绍香港经济发展的一般情况。1996 年以来,香港中华电力、九龙仓公司又有几次较为成功的发债。此次和记黄埔推出巨额债券时,人们已不再需要花费时间来讨论香港本身了。

然而和记黄埔的成功还有更重要的直接原因。那就是中国政府主权债对它的巨大帮助。

从 1982 年1 月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在日本东京外债市场发行 100 亿日元私募债券算起,中国进入国际债市已经有 15 年。

中国财政部从 1987 年开始发行主权债,1994 年首次推出 10 亿美元 10

年期全球债,近年来更在全球最大的美元债市频露头角。在 1996 年一年中,

财政部就曾 4 次进入美元债券市场,发债总额 14 亿美元。

人们知道,投资者在选择证券投资时,不仅需要了解公司盈利情况,更想了解公司所处市场的宏观环境和政府经济政策。国际债市过去对中国知之甚少。但在最近的几年里,中国财政部做了大量工作,通过一次次发债及为发债进行的推介,已经在国际资本市场建立了中国的信誉,使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发展有了全面了解。

此外从技术上说,一国公司债进入市场,往往以主权债定价作为参照系。而中国财政部在过去的几年中发行了各种不同期限的债券,包括 100 年期的扬基债,这就为中国发行公司债确定了标尺。事实上,此次和记黄埔发行全球债,就是以中国主权债为标尺进行定价的。

“如果在 3 年前,中国公司在国外借债选择还很有限,标尺还不很明晰。不过现在几乎所有必要条件都已经具备了。”高盛公司亚洲债券部总经理柯德龙如是说。

“中国的融资渠道更粗些,因为主权标尺已经建起来了!”美洲银行研究部的拉佳研究员这样评价。

当前,国际资本市场对于中国那些与基础设施相关的行业企业,例如电力、电信、交通、钢铁等等,相当看重。希望相关领域中经营有方、盈利水平高、资产平衡状况良好、财务政策稳健的国有企业,接受国际债信评级, 直接到国际资本市场发债融资。而目前已率先亮相市场的申石化、中航国际、中信、中银、中国农业银行等一流国内大企业,正是使今后更多公司进入债市的基本铺垫。

和记黄埔 20 亿美元全球债具体条件—览国际资本市场中近年来债市正

“火”。至 1996 年底,全球以各种货币发行的国际债券总额为 6795 亿美元, 比前一年增长 46%,已是连续第二年破纪录。中国该年仅发债 18 亿美元。至 1995 年底国际债券余额约为 454 亿美元——海外有分析认为,在此后 10

年内,这个数字将增长 4 倍,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所需大量资金将藉此渠道获得解决,而当前,正是中国推出相关公司债的适宜时机。从这一点来看,和记黄埔成功发债更意味着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