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规 68

先无环境的好坏,并不足喜,也不足忧,成功的关键完全 在于自己之努力。只有不断努力,才有立足之地。

处逆境时,要不衣心丧气,培养实力,定能扭转颓势;顺境来临,不能因此自满懈怠,否则会脆弱瓦解。

上海一位名叫袁和的姑娘,为了达到出国深造,追求知识的目的,她一边在街道工厂里靠糊纸盒维持生活和筹集学费,一边学习英语。她凭着顽强的学习精神,通过了托福考试,被美国马萨诸塞州蒙特·荷里女子学院录取。

然而,她自己万万没有想到,当她刚到美国两个月,就被医生诊断为癌症,且只能有半年的在世可能了。

袁和这位柔弱的女孩,并没有被死亡与不幸吓倒,她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坚持学习,我一定要取得胜利。

她拼命地读书,排除病魔的威胁和干扰,甚至把死亡当成自己

生命的拐杖,倚着它,毫无畏惧地前行。袁和与死神抗争,信念支持她一年多时间的苦熬。

她学习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终于穿着长长的黑色学袍,一步步走上了学院礼堂的台阶,接过了院长亲手为她颁发的硕士学位证书。

使人们取得成就、取得成功的力量是什么?在这种力量中当然包含着能力。但是,能力是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这种充分条件就是还需要一种能赋予能力以起动力、粘着力、浸透力及持续力的力量,我们把它称为执著的信念。

做工作,就会有困难和失败。在此时,能给人以见难而上,百折不挠的力量的,就是这种执著的信念⋯⋯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过坚持到底并取得胜利的切身体验,那他就不可能具有那种由于取得成功而获得的自信心。可以说,能力就是自信的深度和广度。逐步积累自信的过程,也正是增强能力的过程。一个缺乏执着信念的人, 那么他也就不会得到增强自信的机会。

信念的执著追求是事业取得成功的动力,这么众多获得成功的人与事中都可以得到可靠的验怔。袁和对知识有执著追求的信念,纵然她面临着绝症的巨大威胁,最终还是获取了象征知识与水平的硕士学位证书。

保罗·沃尔克自小就有属于自己的信念,这个信念先是爱耍小聪明、爱钻牛角尖、爱争强好胜,后来发展到了为争取学校的最好成绩而憋气加倍学习,为了扼制经济危机而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地坚持紧缩银根政策。作为哈佛学子,沃尔克再现了哈佛培养执著追求真理的人才的成功。

沃尔克在实施他紧缩银根的新方案时,遭到联储“鹰派”与“鸽派”的激烈反对;卡特总统的两名首席经济顾问舒尔茨和米勒,还劝告他放弃拟议中的行动,里根政府的财政部长唐·里甘还在公开场合谴责沃尔克“会使局面进一步恶化”,还提出一个内部计划来限制沃尔克领导的联储和所实施的新方案。

然而,沃尔克坚信,要征服通货膨胀这个顽症,除了他握有的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外,别无出路。他决心坚持紧缩银根的政策继续往前走,决心以数据与事实来证明自己的正确与成功。功夫不负苦心人。在 1982 年 7 月一次国会上,沃尔克终于意味深长地宣称,“现在的证据似乎十分确凿,通货膨胀的潮流已经改变了基本方向。”沃尔克以此话作为他紧缩银根政策实施成果的结论,无疑意味着他信念的胜利,追求的成功。

有了坚定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后,还要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和精神,要靠自己之努力。我国古代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中的愚公精神体现了这一点。当他决定要平掉太行王屋二山后,他就不怕年且九十而胆怯,也不为河曲智叟“汝之不惠”的言辞所动心,他终以精神感动了上苍而平掉了两山。

沃尔克紧缩缩银根政策出笼后,坚信其具有真理性,以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姿态来应对种种阻碍甚至诽难,以义无反顾的决心来承受种种压力。沃尔克的成功也证明了李嘉诚先生的话:“决策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应开阔胸襟,统筹全局。但一旦决策以后,则要义无反顾、始终贯彻一个决定。”它是正确的、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