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手起家的电脑奇才

王安 1920 年出生于上海。父亲王龙孙,号隐庐,曾在江苏省昆山县第一高级中学任英语教师,为中医世家后代。他后来辞去教职,专门行医。王安幼年时同其他五兄弟都是在父亲任教的学校里接受的启蒙教育,所以他从小就懂得英语。童年的王安很聪敏,6 岁时就读小学 3 年级;初中时,王安在昆山中学读书,高中则转入著名的省立上海中学,他在上中学时就打下了坚实的数理化功底。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王安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系。1940 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在母校工作一年后,他便奔赴内地寻找工作,先后在桂林无线电制造厂和重庆资源委员会工作。在这期间,他的父母都去世了,

他也没能回到上海。

1944 年,王安受重庆资源委员会选派,官费赴美国留学,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应用物理,专门研究磁芯记忆系统。在学习期间,他勤于思考, 善于探索,发明了磁芯,并于 1946 年研制出第一台计算机。1948 年,王安获得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王安留在该校研究所进行了 3 年电脑设计和应用的专题研究。

1951 年,30 岁的王安在试验和研究中发现磁场振动的原理可以应用在电脑中贮存资料。根据这一发现,他研制出一种名叫“磁性脉冲控制仪”的初级组件。它是一项革命性重大发明,它使电脑的体积大大缩小,为今天的微型电脑奠定了基础,因而王安在美国工业界名声大振。此时,美国工业界对电脑的开发尚未正式开始,王安因此而成为小型电脑的奠基人,获得重大的荣誉。

不久,王安将第一项有关电脑记忆系统的重要发明——磁线记忆圈的专利权卖给了美国国际商业机械公司(IBM),这种“磁线记忆圈”后来成为电脑的心脏,在电脑界用了 20 多年,直到 70 年代才被体积微小的硅晶所取代。

“磁线记忆圈”的专利,为王安带来了 50 万美元的巨额收入。然而,买金子、买房地产、或者,将钱放在银行里生利息过舒服日子的念头,只在王安的脑子里转了几秒钟就消失了。他决定:“我要拿这笔钱去开创自己的公司。”于是,他于 1951 年离开了哈佛大学,以这笔钱作资本,在波士顿南郊他自己的私人住宅里创办了一家电脑工厂——王安实验室,专门研制办公用电脑设备,并为一些工厂设计各种自动控制设备和试验零件。以此为开端, 王安踏上了自强自立的风雨创业之路。不久他就把实验室扩展为王安电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