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规 67

做一个老板最重要的是实现价值,而不是行使权力。大部分成功的老板都是抑制自身权力的专家,而不是滥用权力。最好 的老板会经常扪心自问:“我究竟给公司带来了什么,我的存 在是否为改进局面做出了贡献,是否为公司提高了价值。”可 是,对于一个金融管理者来说,权力就成为最重要的东西了。

曾有这样一个小故事流传:一位名不见经传、也无法登大雅之堂的小小地方官,在执行他的任务时,遭到几个“对着干”的家伙指桑骂槐,无理非难。他未能搞好他的事务感到难为情;因为他是一个优柔寡断、不善用权的人。后来,他吃闭门羹的消息不胫而走, 传到了他的老上级耳边。老上级在用权上可算精明能干,感到这样的下级“不可救药”。于是老上级召见那位地方官。

“假如你手中握着根棍子,在街上走你的路时,突然追来几只狗要咬你,这种情况你怎么办?——你打它,它要咬你,你不打它, 它也要咬你。⋯⋯你怎么不会用你手中的棍子呢?”

他听了老上级这个形象的比喻后默然无以应,又恍然若有所悟。

后来,又是这个地方官办事,他说一不二,干脆利落,雷厉风行,办事效率大为提高。总结经验教训,他意识到:会用棍子了。

这则小故事似乎提醒手中有权、用权行事的人们,要用好手中的棍子, 或把它当成扫除路上障碍的工具,或把它用作拐杖以助走向成功境地。

崇尚权力者要争取先弄到权,拥有权力者要学会用好权,也许这样才对你的事业有一定帮助。特别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士更应该这样行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你管理的成功。

权力,是取得成功的一把锋利的宝剑,拥有和利用它,可以斩除你走向成功道路上的荆棘和草莽,助你一臂之力。在弄权与用权这两方面,具有“野心家”般上进心的沃尔克可算是哈佛学子中的佼佼者之一,在他看来,崇尚权力也就是追求真理。

沃尔克在大学时代就开始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对有关政府、政治问题都颇感兴趣。当他大学刚毕业,初涉社会舞台时,“燕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第一个去的地方就是美联邦储备银行总部,也许这就有慕权而前往的动机。沃尔克获得第一份工作后,他总是不愿意寂寞而过,总不能安于现状,

寻求高于现职的位置。1962 年,放弃年薪 12000 美元的工作岗位,应邀欣然前往就任财政部金融分析办公室主任的职务。在此,他获得了联邦政府最杰出的青年阿瑟·S·弗莱明奖,成了财政部的重要人物。

1968 年末,沃尔克谋得财政部负责货币事务的副部长,成为当时华盛顿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当尼克松被解除总统职务时,沃尔克离开了财政部,他回到母校普林斯顿。然而他并不打算就此退出政界,相反,他在母校教学的同时反思、休整, 准备借机东山再起。

1975 年 8 月,沃尔克接任纽约邦联储备银行总裁,年薪高达 11.6 万美元,他与妻子、儿子住在一起,生活过得悠闲平和。然而,当他接到白宫联储总裁任命后,也不顾正与先天性大脑麻痹症做顽强斗争的儿子的医治,挡不住职位和声誉的诱惑,登上了联邦储备委员会总裁的宝座。

《史记》中有这样一句话:“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依此看来, 沃尔克当属争名者之列了。联邦储备委员会的年薪当时只有 5.7 万美元,几乎比纽约联储总裁的年薪少一半,可沃尔克毫不在乎年薪的多少,上任不疑。

中国封建时代士大夫阶层都崇尚把握朝中大权,他们多是为了名利双收之目的,“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贪赃枉法徇私情,搜刮民脂民膏, 把争权作为谋私利的目的。这是不可有丝毫效仿的历史糟粕。

而沃尔克似乎是为了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人格力量,为了平息金融市场上空的风暴,扼制经济危机,使整个美国经济走出了滞胀的低谷。

沃尔克似乎拥有多大权力就能带来相应的利益。如 1971 年春,根据康纳利的命令,沃尔克制定了一项新的经济计划,为尼克松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1971 年 12 月,沃尔克在罗马召开的十国财政部长会议上,以非凡的谈判技巧使会议制订了史密森协定,对货币汇率作了重要调整,把金价提高到一盎司 30 美元,尼克松把这个协议称为“世界历史上意义最为深远的货币协定”。

沃尔克就任总裁后,还帮助墨西哥人编制了一揽子救援计划,发展了应付第三世界债务危机的综合战略,形成模式,将美国受危机冲击降到最低点。

总之,沃尔克争权是为了用权,用权又是为了使美国摆脱危机困境走向新生。他给美国人民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权力使他取得了成功和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