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限的,但思维空间是无限的;一个人脚的长度是有限的,但其 可以迈出很远。

《三国演义》第 49 回,讲了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当时孙刘联兵,共同抵抗北方的曹操。诸葛亮设计谋,欲火攻曹操。但“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周瑜因此而吐血发病,卧床不起。诸葛亮明晓这位年轻有为而又颇为负气的将领之心事,他对周瑜说,亮虽不才,曾遇异人,传授奇门遁甲天书,可呼风唤雨。若在南屏山筑台祭风,能借三日三夜东南大风。

借风之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周瑜很是怀疑:“隆冬之时, 怎得东南风乎?”没料到将近三更时分,风声响,旗幡动,真的刮起了东南风。

不几时,孙刘的一场大火连烧曹操水军数里船舰,赤壁大战烽烟燃起,此战后,曹操缩退黄河北,再也不敢轻易举兵南下了。

诸葛亮巧借东风,并非神话,但确够神奇。此例无非是想借用来说明一条道理:要善于借力。

借力,就是借助外界力量,为我所用,从而实现自己的目的。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但其能“借”的“力”都是无限的。中国古人说“君子善假(借)于物也”,意思是说,行业高手是善于利用周围条件为己所用的。

格雷厄姆走上事业成功之路,也借用了“外力”,尽管他不懂中国的“借东风”,但是他理解哈佛的商业铭训。

格雷厄姆幸运地生活在一个重视人才、重用人才的氛围中。一战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全国推行新政,目的是拯救出现在国内的经济危机。那时, 国家权力的重心从国会转移到政府,政府迫切需要像格雷厄姆这样有高学历、有才华的年轻人为它工作。这是格雷厄姆得以重用的客观条件。

那个时代给他带来的另一个不可小视的机遇是,他的导师弗兰克福特在很多方面是个举足轻重的人。弗兰克福特同美国首都华盛顿“重要事件和活动保持着直接的联系”,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为在华盛顿同他有联系的人挑选最有才华的年轻人,并引导他们到华盛顿。经他手所推荐的年轻人在华盛顿组成了一个圈子,影响很大。格雷厄姆就是被弗兰克福特相中并极力推荐的人。

从自身方面来讲,格雷厄姆能被弗兰克福特看重也是必然的。他比周围的人都聪明机敏,记忆力好,头脑冷静,是哈佛大学的优等生,“尖子中的尖子”。

如同埋在沙中的金子,没有淘金者的努力,它也没有见天日的机会。正所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确需要这样一些慧眼识英才的“伯乐”和“淘金者”。

机会就是机遇,机遇可以改变或决定一个人才的命运。在古代封建社会的昌盛时期,主政的皇帝也算是个人才。但若他不是降生在天子之家,并恰恰是太子,那他还能有权力做皇帝吗?换句话说,那些生长于民间的下里巴人中,或许有比在朝的皇帝管家治国的水平更高的,但这样的人没有机会去做皇帝。而这种机会一般情况下不可能通过竞争得到。

以上所打的比方,目的在于说明机会对一个人成功的重要性。利用好机

会,就等于把握好了成功的捷径。这就是“善假于物”。

在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观念里,人们往往会这样想:“我有才,还怕得不到重用?”在这里,假定你确有经天纬地之才,小到能负责一个部门事务, 大到能主管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但是,你还应进一步寻找机会展露你的才华,让人们了解你的才华,着重你的能力。唯有此,待“天将降大任”时, 人们才会把你推举出来。在竞争的时代,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参与竞争的方式。

当然,像格雷厄姆那样得到名流的提携未尝不是好事,但却不是很微妙的事。这个“名流”或是你的顶头上司,或是你上司的上司,也或是其他社会贤达。虽不至于说识千里马者必要先是千里马,但识人才者本身也须是个人才。他可以不是专门的技术人才,但须对人才有较明智、独到的认识。这恐怕就是识才者的“慧眼”吧!

识才也难,所以常常出现有才不识,识非人才,识得歪才之事。一个真正的人才,是否也要考虑一下把自己交给有水平的“伯乐”去相识?

一个企业经理善于借用外部条件,但此外部条件必须是值得借用,并且借用来后能实实在在帮自己的忙。这是一个较深层次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