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规 30

园地制宜。商海波澜起伏,情况瞬间万变,企业经理必须 时时瞄着市场行情,因地而变,因时而变,因守不变只能带来 衰落。

1952 年,日本电扇滞销,日本东芝电器公司的大量电扇原材料堆在大仓库,没法处理,企业决策者心急如焚。

公司上下都在分析滞销的原因,寻找畅销的办法。一天,一位职员向董事长建议说:“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市面上许多商品也由实用转向又美观又实用。社会在变化,而我们没有改变想法去适应变化,所以我们的产品才滞销。若针对这个问题,把电扇的色彩改为漂亮悦目的水色,形态也改得更优美一点,那样不仅可以提高商品本身的价值,也可以美化市内环境。”

当时,不仅是日本,世界各国的电扇都是黑色的。好象不漆黑色就不是电扇,形态显得十分笨重,给人以一种浓重而灰暗发热的感觉。

董事长一听到这项建议,就立即来了兴趣。“好主意,你的建议道破电扇滞销的关键,你的办法也许是打开销路的最好和可行的办法了。”于是,他立即命令设计部门研究。

第二年夏天,新颖别致的水色电扇上市了。它的色泽宜人,形态优美,给人以清新、悦目、舒服的感觉。一上市就掀起了购买热潮,几个月就售出几十万台。从此,各色各样彩色电扇取代了黑色电扇。

事移时移,原是天理,墨守成规,固步自封,只能是自我灭亡。

东芝电器公司的电扇由滞销变畅销,也在于遵循了市场规律,即人们的消费需求变化,及时地调整了产品的颜色、款式。

有人说,东西方之间文明的差异,造就了东西方消费观念和产品的差异。东方人求稳、守旧,消费时喜爱用认定的东西,西方人求异、求新、求变, 消费时心理需求变化快,啥能刺激起购买欲望就买啥。

不管这种说法真实与否,有无根据,但有一点儿却是事实,那就是西方发达国家的产品在品种、款式等方面变化较多,而中国的商品在这方面却远远不如西方国家。

举个例子说,男人用的剃须刀,在中国,长期以来用的都是刀片,只是近一二十年,才出现电动刀。但近 80 年来,电动刀的基本构造和功能一直是老样子,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近几年,从英国、荷兰等国进口的高级剃须刀, 的确让中国男人又喜欢,又惭愧。

喜欢的是那先进的剃须刀确实好用;惭愧的是,为什么我们就没想到把老式剃须刀改进一下?时代不同了,现当今很少有人再去用刀片和老式剃须刀刮胡子了,但是,中国的剃须刀厂家都没有顺应形势推出新产品。

话又说回霍格身上。

霍格是个现实的企业家,他在考陶尔德采取的一些治企方法,反映出了他因地制宜的策略思想。

军旅生活给了霍格根深的人生体验,以及很好的教益,但是,有一点却

是霍格极力反对和军队挂上钩的,那就是厂子的某些制度。他曾说,他确实不喜欢军队里过于刻板的制度,尽管他自己是个纪律观念很强的人。由于军队的任务就是打仗,因而制订一些刻板的制度是可以理解的。但在像考陶尔德公司这样纪律涣散的企业里,不可能像在军队里那样制订一套纪律和行为规范来让别人遵守。

虽说霍格没有让企业纪律变成军纪,但考陶尔德公司在他的治理下还是兴旺起来了。实践证明了霍格观点的正确性。

霍格的观点无非是,要因地制宜。军队不同于企业,企业的管理方法当然有别于军队。

在此,还就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谈一谈军人治企问题。

中国的企业厂长、经理中,有许多是军人出身,他们往往会把军队里的一些观念和作法搬到企业中来。当然,有的方法取得了成功,商场和战场有某种相通之处,商人完全可以借鉴军人的一些作风,如雷厉风行等。但是, 失败的也有,有的还败得相当惨。毕竟,商场和战场是两个性质不同的场合, 二者有相通之处,却不完全相同。不因情况变化而盲目决策,等待来的必定是失败。

凡事物都有各自的特性。对于不同事物之间的相通之处,要实事求是地对待,不能人为地夸大、也不能盲目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