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生产方式是人类生活的最基本的方面,但生产方式本身并不能等于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它还不能包容整个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是指同生产力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在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不仅相互区别,而且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中,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起决定作用。它表现为:
第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在社会形态中,经济基础属于社会的物质关系,上层建筑则属于社会的思想关系。相对而言,经济基础是第一性的,是上层建筑的根源,上层建筑是第二性的,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无论是政治的或思想的上层建筑,都根源于或产生于经济基础领域。当然, 这并不是说经济基础一经变革,上层建筑的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或者上层建筑的任何特征和变化都可以直接从经济基础中得到说明,因为上层建筑本身在某些方面有它的相对独立性和历史继承性。但是,归根到底,任何上层建筑现象最终都可以从经济基础中找到其根源,并能从中找到其原因和得到直接的或间接的说明。
第二,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会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在阶级社会里,哪个阶级在经济上占统治地位,它就必然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占统治地位,从而决定其上层建筑的性质。诚然,不同的国家、民族和地区,由基本相同的经济基础性质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形式及具体内容也会有所不同,但就其根本性质而言,总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第三,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变化。它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经济基础在根本性质不变的情况下,由于某些部分或环节发生变化, 推动上层建筑相应地发生部分变化。二是当旧的经济基础为新的经济基础所替代时,它必然引起上层建筑的根本变革。
被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也决不是消极被动的。相反,它对经济基础有着能动的作用。这种反作用集中地表现在上层建筑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上。具体地说,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上层建筑积极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形成、巩固和完善。一方面, 上层建筑竭力维护自己的经济基础,以自身的政治力量和思想力量推动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又要同有害于自身及其经济基础的旧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残余以及未来新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萌芽作斗争。这两方面是相反相成、密不可分的,其目的都是通过“保
护自己,排除异己”,来达到确保和巩固自身及其经济基础的统治地位,并使之得到顺利发展。
第二,上层建筑通过对社会生活和人们行为的控制来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政治上层建筑力图把人们的行为控制在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秩序之内:思想上层建筑则通过影响人们的思想来控制人们的行为。如果没有这种强制性和非强制性的控制作用,整个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就会出现失控状态,以致陷入混乱,这势必危害自身及其经济基础的存在和发展。
第三,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可以起性质完全不同的作用。当它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可以通过维护先进的生产关系而起到促进生产力发展,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通过旧的生产关系而起着束缚生产力发展,阻碍社会前进的作用。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有时是巨大的、突出的,特别是在不变革上层建筑就不能变革某种经济关系,因而生产力就不能继续向前发展时,上层建筑的反作用就显得异乎寻常的突出。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这就构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这个矛盾运动中,贯穿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必然的、本质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这条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条最普遍的规律,它的基本内容概括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否应当改变、怎样改变以及改革的方向和形式,都取决于经济基础的状况;另一方面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的方向、方式和效果,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的状况及其需要所决定的。这条规律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人们进行改革、经济建设实践活动的最重要的客观依据。
在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统一。它一方面反对“上层建筑决定论”的历史唯心主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肯定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另一方面它也反对否认或低估生产关系反作用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历史机械论,在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前提下坚持历史辩证法,承认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正因为马克思主义自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有机统一,从而揭示出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和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以及这两条社会发展最普遍规律的辩证内容。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只有深入理解这两条规律的辩证内容,才能切实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这两条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