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性

如前所述,我国实行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它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在本质上高于资本主义民主。但是,由于我国历史上封建统治时期很长, 封建主义思想影响很深,因而民主思想的传播和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任务本来就很繁重,而在建国以后的一个时期内又对这方面工作有所忽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不能不承认,我国目前阶段的民主化程度还不高,民主制度仍然不健全,法制也不完备,还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必须积极推进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之所以具有必然性,具体来说主要是因为:

第一,它是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济是基础,政治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其服务的,作为经济基础一部分的经济体制决定作为政治上层建筑一部分的政治体制。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经济体制, 就要求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政治体制与其相适应。如果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那就迟早必然引起政治体制发生相应的变化。我国建国以后形成和发展起调来的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特定条件下曾经起过积极作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体制的严重弊端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 以至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点对这种体制进行改革,也对与此相关的政治体制提出了改革的要求。党的十四大确定经济体制改革要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这就势必要求积极推进与其相适应的,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目标的政治体制改革。如果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其弊端在逐步消除的情况下,政治

体制还依然如故,权力过分集中的情况以及官僚主义和办事效率不高现象、家长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弊端依然存在,那么,就势必同改革中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所要求的作用方向相反,势必牵制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致破坏其已取得的成果,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当前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并不全部来自原有的经济体制,有的就同政治体制改革滞后相关。为了保证政治同经济、政治体制同经济体

制沿着同一方向发挥作用,就必须将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协调配套地推向前进。

第二,它是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党的一贯主张。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把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才能防止国家公职人员由“社会公仆”蜕变为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才能使我们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地符合人民的意志、利益和需要,保证我们的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发展的正确方向,减少或避免社会主义实践中的重大失误;才能使人民群众切实地感受到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庄重责任,从而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的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上优于资本主义民主,但是由于我们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我们的政治体制在某些具体组织形式上还有一些弊端,使得社会主义民主还未发展到完善、成熟的地步,特别是当前我们要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上又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更加迫切地要求我们通过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以巩固和发展社会政治环境,为深化改革和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保证和良好的条件。

第三,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只有经济方面的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发展,没有政治、文化方面的改革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就发展不起来。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是要解决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不相适应的矛盾,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我们进行政治方面的改革,是要解决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矛盾,推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建设和发展。通过对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沿着其固有的方向前进,促进生产力不断向前发展,这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对政治体制改革提出要求的同时,也为政治体制改革创造了条件。我们要不失时机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