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在揭示了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常规性和基本线索的同时,又强调指出,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寓于历史发展的多样性之中,历史发展的常规性和历史发展的变异性的辩证统一,构成历史发展规律的纵向性的实质内容和表现形式。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的唯一前景,但各个国家走向共产主义的道路却不是唯一的,有常规性道路和变异性道路两种,并非所有国家都毫不例外地注定要按照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顺序单线地走向共产主义。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并不排斥处于特殊历史环境中的某些国家,在一定发展阶段上可以跨越某一社会经济形态而进入更高一级的社会经济形态。马克思曾尖锐地批判“一般历史哲学”。这种“一般历史哲学”认为,
一切民族,无论其所处具体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西欧走过的道路,即所谓“一般发展道路”。他们用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否定历史发展的多样性, 用历史发展的常规性否定历史发展的变异性,把历史连续性披上了黑格尔式的目的论和宿命论的先验色彩。马克思指出:“一般历史哲学”的最大谬误就在于它违背了讲究具体的历史条件的基本要求。任何历史理论“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一切都取决于它们所处的历史环境”(《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3 卷第 31 页,第 19 卷第 435 页。),硬要每个民族的历史去适应以某种事先给定了的条件序列为前提的“一般发展道路”是荒唐的。马克思还指出,“一般历史哲学”是抽象的、其“最大长处就在于它是超历史的”,它把凝固的“几阶段论”强加于无比生动的历史过程,使后者面目全非,它那死气沉沉的灰暗色调与历史过程的丰富多彩毫不相干。马克思指出,为了正确理解和说明纷繁复杂的历史现象,必须把“发展过程中的每一个都分别加以研究,然后再把它们加以比较”,否则“使用一般历史哲学理论这一把万能钥匙,那是永远达不到这种目的的”(同上第 19 卷,第
131 页。)。
为了和“一般历史哲学”这种宿命论的历史观划清界限,马克思还根据晚年对人类学和古代东方社会的研究,明确指出他以往的历史理论模式所具体适用的范围仅仅局限于西欧。他在 1877 年致俄国《祖国纪事》杂志编辑部
的信和在 1881 年给查苏利奇的信中指出:“我在关于原始积累的那一章中只不过想描述西欧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从封建主义经济制度内部产生出来的途径。因此,这一章叙述了使生产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从而把他们变成雇佣工人(现代意义上的无产者)而把生产资料占有者变成资本家的历史运动”,“可见这一运动的‘历史必然性’明确地局限于西欧各国”(同上, 第 19 卷,第 129、268 页。)。针对有人超越具体历史条件,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模式机械地加以运用,马克思将它指斥为荒谬的“一般历史哲学”, 他说:“他(指米海洛夫斯基)一定要把我关于西欧资本主义起源的历史概述彻底变成一般发展道路的历史哲学理论,一切民族,不管他们所处的历史环境如何,都注定要走这条道路,——以便最后达到在保证社会劳动生产力极高度发展的同时又保证人类最全面的发展这一种经济形态。但是,我要请他原谅。这样做,会给我过多的荣誉,同时也会给我过多的侮辱。”(同上第 19 卷,第 130 页。)
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批判了“一般历史哲学”, 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十月革命前,当米海洛夫斯基胡说“马克思主义者信奉抽象历史公式的不可变易性”时,列宁指出:“这完全是撒谎和捏造!”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不把“马克思的理论当做什么必须遵行的哲学
历史公式”,他们从马克思的理论中借用的只是它的科学方法,而不是其抽象公式。(《列宁选集》第 1 卷,第 57、59 页。)马克思的历史理论揭示的只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不是历史发展的一切形式和途径。历史发展的形式是多样的,“在人类从今天的帝国主义走向明天的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上,同样表现出这种多样性,一切民族都将走向社会主义,这是不可避免的, 但是一切民族的走法却不完全一样⋯⋯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特点”(《列宁全集》第 23 卷,第 64 页。)。十月革命胜利后,“一般历史哲学”又冒头,第二国际修正主义者认为,“俄国的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足以实现社会主义的水平”,因此,“实现社会主义还太早”,俄国应该按照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先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然后再进入社会主义。列宁批驳了这种论调,指出:“整个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其一般规律,但这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列宁选集》第 4 卷,第 217 页。)并非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毫无例外地必须依次经过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根据俄国的历史条件,俄国可以跨越完整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这并没有越出世界历史发展的共同的基本线索,相反,正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表现形式。
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的思想是以历史发展的大量事实为基础的。纵览历史可以看出,西欧的日耳曼民族在征服罗马帝国之后,越过奴隶制,从原始社会直接走向封建社会,东欧的一些斯拉夫民族以及亚洲的蒙古民族走着类似的道路。美国没有经过封建社会这个历史阶段,而直接建立了资本主义社会,大洋洲也走着类似的道路;而在非洲,有的民族从原始社会,有的从奴隶制,直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总之,历史发展的事实说明,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形式和顺序决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丰富多彩的,基本上可以归纳为常规性和变异性两种。历史发展的常规性表现为五种社会经济形态的依次有秩序的演化嬗变;历史发展的变异性表现为并非机械地遵循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演进的历史轨道,而在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跨越了其中的某一社会经济形态。只有常规性形式和变异性形式的辩证统一,才构成了现实的历史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