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能动反映论和发生认识论

在讨论能动反映论时,我们不能不考察一下当代对认识论和心理学领域发生重大影响的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同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关系。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着重研究了认识的发生问题,研究作为认识形成基础的认识结构,探索知识发展过程中新知识形成的心理机制问题。皮亚杰认为,传统认识论的根本缺陷在于忽视对人类认识发展的研究和科学证实,“只顾到高级水平的认识,换言之,即只顾到认识的某些最后结果。因此,发生认识论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各种认识的起源,从最低级形式的认识开始,并追

踪这种认识向以后各个发展水平的发展情况,一直追踪到科学思维并包括科学思维”(《发生认识论原理》中译本,第 17 页。)。他在谈到认识的起源时说:“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业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来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因而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同上,第 21 页。)

皮亚杰反对那种认为主体的心灵是一张白纸的看法,不同意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他认为,主体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而是有其认知结构的,他把主体的内部认知结构称为“图式”,认为机体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取决于主体现有图式吸收、改造和整合外界刺激的能力。皮亚杰认为这种图式不是先验的,而是在主客体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的。主体在遇到新的刺激时,就用原有的图式去同化它,如同化获得成功,原有图式便得到巩固和加强;如同化失败,主体便作出顺应,调整或创造新的图式去适应新的刺激, 直到图式的平衡,即同化和顺应这两种机能的协调。主体原有图式通过同化或顺应新的刺激而不断达到平衡的过程,是主体内部结构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同时又是主体运用内部结构在头脑中对客体不断建构的过程,这就是认识的双重建构过程。

在认识的建构过程中,活动和运演是两个最重要的概念。皮亚杰所说的活动,既包括实物性动作,又包括逻辑思维活动,既包括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又包括婴儿的“无意识活动”。运演则指逻辑思维活动。在发生认识论中,作为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动力系统的是活动。皮亚杰说:“在我的学说中,主体的活动是智慧发展的中心。”(引自《学习皮亚杰和英海尔德的理论》,第 222 页。)婴儿最初的活动,基本上是无意识的,但在最初的无意识或很少有意识的活动中,主体建成了以后所有认识的基础。儿童的运演或抽象思维也是实物性动作逐步内化、逐步抽象的结果。

皮亚杰认为,一切经验和知识都发源于主客体相互作用即主体动作,对个别动作的简单抽象产生物理经验,对动作结构的反映抽象产生逻辑数理经验。逻辑数理经济是后天的,它根源于人的活动,但它并不直接反映具体客体的特性,而是主体动作结构的直接反映。

皮亚杰不了解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对反映论存在着严重的误解。但是,他的发生认识论在许多方面同能动反映论是一致的或相近的:而且对我们丰富和发展能动反映论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和材料。皮亚杰在主客体关系问题上,坚持客体不依赖于主体而存在的唯物主义立场,同时以发展原则为指导思想,对那些构成认识论和辩证法的知识领域(如科学史、儿童智力发展史、语言的历史,心理学、逻辑学等),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且用实验的方法对儿童智慧的发展进行了定量、定性的分析,获得了重大的研究成果。发生认识论中同化、顺应、内化等概念的含义,在一定程度上接近反映论中“意识是外部刺激力向意识事实转化”的含义。皮亚杰强调活动在认识中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与能动反映论强调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有一致之处。但是,皮亚杰的“活动”概念并不等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概念,它只是作为发生心理学研究对象的个体(主要是儿童)的活动,而且这种活动在很大程度是一种生物学意义上适应环境、与环境协调一致的活动,对于主体的社会性,特别是社会遗传、社会教育等因素对儿童智力发展的作用,皮亚杰是不够重视的。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以实际的动作(活动)为认识的基础,以动作的内化来解释主体的认识结构,以图式外化来解释知识的形成,把认识看成是主体同客体相互作用的产物、看成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这些思想包含着对主体能动性和认识过程中辩证因素的揭示,在认识的发生和认识的微观机制问题上,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材料,如加以分析和提炼,可以对能动反映论有所补充。但皮亚杰在很长时间内不了解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观点,错误地把反映论等同于主张“客体在大脑中镜子式的反映”的机械论和单纯的、无中介的“刺激——反应”公式(S—R)的行为主义观点。皮亚杰只考察了个体认识的心理发生和生物发生,而忽视了认识的社会发生,不了解社会环境、社会实践在认识发生中的决定作用。这些都表明他的发生认识论仍有很大的局限性。我们应当重视借鉴和吸取他的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不能用他的发生认识论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能动反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