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作用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有和平安定的国际环境做保证,同时,一个强大中国的崛起,也必将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邓小平指出:“到本世纪末,中国能达到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目标,⋯⋯那时中国对于世界和平和国际局势的稳定肯定会起比较显著的作用。”“我们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一个小康社会的水平。我们进一步的目标是下一个世纪的五十年,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那时,国家总的力量就大了,可以为人类做更多的事情,在解决甫北问题方面可以尽更多的力量。”邓小平还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05、233、135 页。)
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产生的世界影响,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 第一,它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如前所述,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只是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原则上回答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基本问题,科学地预见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向和一般规律,但不可能对一百多年后社会主义国家的问题作出具体的说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曾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 它们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不能够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束缚、压抑以至窒息了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由于它们未能很好地解决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加上在国际和国内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导致这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和解体。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开辟社会主义建设新道路的巨大勇气, 从中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进行了科学分析,在总结国际、国内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短短的十几年中,我国的改革和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
的社会主义事业唤发出勃勃生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以发挥。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只要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巩固和胜利前进,社会主义在世界必将始终站得住。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正处于低潮,世界上人们普遍关注当代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时候,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必然对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具有重大的作用。
第二,它为第三世界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本国民族经济提供了经验。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并与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有着共同的经历,面临着维护世界和平、发展本国经济、改善本国人民生活的共同任务。为迅速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中国进行的农村经济改革和全面经济改革,以及独立自主原则下的对外开放政策,对于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具有巨大的鼓舞和影响作用, 它们以极大的兴趣关注着中国在较短的时间里解决了温饱问题并走向小康社会的经验。
第三,我国的改革和开放,增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技术交流。面对一个经济上互相开放的世界,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从国外引进了资金、技术及管理经验。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的经济建设,也密切了全球范围内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经济技术合作。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加强的南南合作,必将打破少数发达国家垄断国际市场的局面,有利于南北问题的解决。
第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将影响着亚大地区的政治经济发展势态,并使中国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亚大地区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近年来成为美、西欧、俄争夺的战略重点之一;世界经济中心逐渐转移,太平洋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人们在以极大兴趣谈论着“太平洋时代”的到来。一个强大的中国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必将改变亚大地区各个利益集团的关系,成为维护该地区和平的重要因素,并为这一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作发挥巨大的作用。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已经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随着中国的发展,它必将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不同任何大国、大国集团结盟,或者建立战略关系,不屈服于任何外来的压力。在国际事务中,我们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根据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是否有利于促进国际经济发展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独立的判断,决定我们的立场和态度。中国高举反对霸权主义的旗帜,谁搞霸权就反对谁。不管这种霸权主义行经的受害者是中国自己,还是其他国家。我国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受到了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的拥护和欢迎。中国已成为多极国际格局中的重要一极,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
总之,中国的革命和建设,是人类进步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曾经震撼世界,增强了世界进步力量和马克思主义的影响,那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功,必将对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的贡献,进一步增强科学社会主义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