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社会主义本质的内涵一、社会主义本质内涵的两大基本方面

邓小平同志所概括的社会主义本质,包括五个基本要点。这五个基本要点分别包含在两个相互有机联系的基本方面之中,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起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力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就从根本上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场所, 过去,在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们认为解放生产力的任务也随之完成,于是此后就不再提解放生产力,而只讲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了。这种认识是不完全的。因为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肩一个从建立到发展,并逐步完善和成熟的过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以后,并不意味着解放生产力的任务已经一劳永逸地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还存在与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一系列相互联系的环节和方面,需要及时进行必要的调整。事实证明,如果社会主义国家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不加以变革,仍然是会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只有对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进行改革,才能进一步破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持续地快速地健康地发展创造条件,从而才能充分体现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正因为这样,所以邓小平在南巡谈话中明确指出:“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两个讲全了。”(《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370 页)。

搞社会主义,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指出:无产阶级在上升为统治阶级并完成了对资产阶级私有制的改造以后,要“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他们设想革命首先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尚且这样强调发展生产力,那么象中国这样经济落后的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后,发展生产力的任务当然就更为迫切,意义更为重要:第一,发展生产力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条件。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生产力的发展,创造出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在各方面充分显示自身的巨大优越性,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增强社会主义的吸引力,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第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保证。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为了满足广大劳动者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实现这个生产目的所需要的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只有依靠生产力的发展才能获得;第三,发展生产力是从经济上保证社会主义国家的独立自主、巩固国防和防止和平演变的物质基础。而且,发展生产力可以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发挥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稳定中的作用。第四,发展生产力,从长远来看才能为消灭工农差别、城乡差别、脑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的差别,以及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创造物质条件。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二者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解放生产力为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条件,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必然结果。解放生产

力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构成了社会主义本质思想的基础内容。

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消灭私有制,从而消灭剥削,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1956 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剥削制度和剥削

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在我国已经消灭,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变革。同时, 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证明,所有制形式过于单一,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从社会主义们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必须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的方针。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成分在现阶段是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同时,这些经济成分中还存在着某些剥削现象,这是难以避免的。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才能最终消灭剥削现象。

消除两极分化与消灭剥削,是密切相联的,同时两者又有区别。两极分化是剥削制度的必然产物。社会主义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以按劳分配代替按资分配,就从根本上消除了产生社会贫富两极分化的根源。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少数人的贪欲,而是要满足全体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全体人民共同创造的物质财富归根结底要用在人民自己身上,社会主义制度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因各种条件的限制,会出现发展速度快慢的差距,但是这种差距并不是一部分人剥夺另一部分人的结果,不能说是两极分化,只要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主体,实行按劳分配原则这两条,就不会产生贫富过大的差距,就能够避免两极分化。

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离开了共同富裕这个社会目标,就失去了社会主义的根本要义,也就模糊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共同富裕并不等于同步富裕。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状况下,所谓同步富裕,只能是共同贫穷。共同富裕的构想是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 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使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富裕起来,经过长时期的努力,走向共同富裕。

社会主义本质的这两个基本方面,即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是不可分割的,二者互为条件,互为前提。一方面,根本任务以根本目的为方向,离开了根本目的,根本任务就失去了出发点和归宿,因而也就会丧失其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规定的意义。另一方面,根本目的又以根本任务为基础,离开了根本任务,根本目的就失去了实现的可能,因而也就丧失了其客观真实性。贯穿由这两方面构成的统一体的一个最基本的观点,正是邓小平一再强调的: 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也就是说,社会主义必须富裕。这种富裕既表现在物质财富的源泉即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上,又表现在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结果即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和人民群众的生活富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