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力发展科学和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既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市场经济向我们提出的要求。这是因为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大批懂经济、幢管理、有风险意识和创造精神的人才,市场经济向我们提出了迅速培养“四有”新人的任务。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民族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

的提高和大量优秀人才的培养。这说明:努力提高人的素质是进行市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通过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直接为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21 世纪的竞争是科学技术、知识能力和人才的竞争。一个缺少高度的科学文化知识的民族,很难创造出高度发达和灿烂的文化,也注定要在竞争中失败。这就要求我们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因此,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是百年大计,对社会生产力和民族素质的提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邓小平一再强调:“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的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 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有了人才优势, 再加上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我们的目标就有把握达到。”(《邓小平文选》第 3 卷,第 120 页。)因此,要发展市场经济,实现现代化,首先要求我们树立教育是基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已经为各国发展的历史所证实。特别是随着新的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源泉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石。邓小平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了不起的事情,要重视科学, 最终可能是科学解决问题。”转引自江泽民《在 1989 年 12 月 19 日全国科学奖励大会上的讲话》我国正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我们更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落后,靠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来发展经济是没有出路的,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才能够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生产力落后、经济效益较差的局面。因此,科学技术从根本上决定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成败。

重视和发展科学技术要求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技人才是科学技术的创造者和载体,是创造和发展新生产力的带头人和组织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能动因素。因此,“人才”是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最基本要素。这就要求我们重视掌握了科学技术的人才的作用,形成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邓小平曾专门就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问题讲过:“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邓小平文选》(1975

—1982 年)第 37、38 页。)过去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和小生产者狭隘的思想观念,造成了一种鄙视知识,知识越多越反动,知识分子被称为“臭老九”的不良社会风气,严重挫伤了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给现代化建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现在,我们要努力改变过去轻视知识分子的倾向,重视知识分子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而特殊的作用,切实地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使知识分子能够为市场经济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发展科学文化事业,关键在于重视教育的基础地位。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技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

(同上,第 37 页。)没有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劳动者素质的提高,都将成为空话。因此,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争雄的战略产业。这也要求我们的教育事业应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指导方针下,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