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经济发辰及其基本内涵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同时出现的经济结构以至整个社会结构的变化与改善。经济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要理解这些内涵, 首先必须理解经济不发展的含义。

关于经济不发展的内涵,发展经济学认为,目前,相当一批发展中国家处在经济不发展状态,这一状态具有下述几个方面的内涵:

其一,生活水平低下。发展中国家的大多数人民,无论是和自己国家的少数富裕阶层相比,或是和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民相比,他们的生活水平都是低下的。低下的生活水平不仅表现在数量上,而且表现在质量上,诸如收入很低、住房匮之、健康不良、教育落后、婴儿死亡率高、预期寿命短等。1980 年,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比率达 73.6%,而所占国民生产点值的比率仅有 21.5%。如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则发展中国家的数值仅为美国的 6.4%,其中低收入国家的数值只有美国的 2.2%。而且,这一差距还在逐渐拉大。

1960 年,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额是发展中国家这一数值的 9.1

倍,而 1989 年,扩大到 24 倍。(世界银行:《1990 年世界发展报告》,中

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1 年版,第 182 页。)

其二,劳动生产率低下。在既定技术水平下,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于投入的配合,而且,管理水平、劳动积极性和制度与结构的灵活性等因素对劳动生产率也有影响。而在发展中国家,虽然有充裕的劳动力,但资本比较稀缺。在一些人口过多的发展中国家,耕地面积不足,于是,增加的劳动力得不到其他投入的相应增加和配合,劳动边际生产率越来越下降。同时, 由于教育落后,缺乏管理与技术人才,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低下,也会导致劳动生产率低下。

其三,人口压力沉重。目前,世界上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属于发展中国家。从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较高的人口增长率。目前,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其人口自然增长率仍保持在 2.2%以上。人口迅速增长,给发展中国家带来许多社会经济问题,如生活水平不能提高,就业困难,教育文化不易

发展等。

其四,失业与就业不足现象严重。发展中国家有丰富的劳动力,但劳动力中相当一部分未能充分利用。这表现为两种情形:一是公开失业,即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人得不到工作。据估计,发展中国家城市公开失业率一般为 10%到 15%。二是就业不足,即劳动者形式上虽然就业,但是他们所得到的工作时间比他们能够工作的时间少;或劳动者形式上虽然得到充分工作时间,但劳动生产率低下,甚至接近于零。

其五,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总体,其人口的绝大部分是在农村生活和劳动的。如果以 70 年代中叶情况为例,发展中国家 80%的人口在农村,而发达国家农村中的居民在人口中的比重为 35%以下。发展中国家从事农业劳动的人数占劳动力总数的 66%,而发达国家相应项目的统计数字为 21%。就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而言,发展中国家为 32%,而发达国家为 8%。这种情况,到 80 年代改变不大。

其六,对外贸易格局具有特殊性。这表现在,发展中国家主要出口初级产品。目前,从总体上看,发展中国家出口中,初级产品占 70%左右。同时, 发展中国家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出口额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逐年下降。1950 年,这一比重为 33%,1955 年降为 27.3%,1988 年降到 22.67%。上述两方面情况导致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脆弱的地位。

什么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呢?

改变上述经济不发达的过程,也就是实现经济发展的过程。具体来说, 经济发展的具体内涵,除了包括前述经济增长过程以外,还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逐渐解决贫穷,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其中,首先是逐步提高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例如营养、衣着、住房、健康、教育等)的满足程度。

其二,在经济增长的基础上,通过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等,逐步解决前述失业问题。其中,关键的是消灭显性失业。

其三,实现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的转化。农业中的大量剩余劳动力逐渐为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所吸收,农业劳动生产率逐渐向工业和其他部门劳动生产率水平接近,农业人口的收人水平逐渐接近其他非农业人口的收入水平。

其四,技术水平提高,即整个经济、全社会的(而不是单个地区和部门的)技术进步。如果经济增长只是靠劳动与资本的投入而实现的,虽然生产规模扩大了,但技术水平未提高,也不能被称为是经济发展。因为技术水平落后决定了劳动生产率的低下,整个社会经济无法摆脱落后的状态。

其五,逐渐形成现代化的产业结构。这就是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 经济内部结构也应发生相应的变化,其基本趋势是第三、第四产业在整个经济中的比重要逐渐加大。这不仅是社会分工与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而且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标志与必然结果。

其六,社会经济关系与社会经济体制应发生相应进步。从社会经济关系上看,经济发展意味着一个社会趋向现代社会,即摆脱封建的、半封建的社会经济关系特征,趋向民主的、文明的、自由的社会经济秩序,从社会经济体制角度看,经济发展意味着摆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格局,商品经济关系逐渐发展,建立由市场(而不是行政权力)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市

场经济体制。

其七,实现社会分配的公平化。社会分配公平意味着全社会成员公平地享受发展成果。因此,伴随经济增长,一方面,应逐渐消灭以剥削、平均分配等形式存在的分配不公平,另一方面也要限制建立在市场风险、竞争风险与能力差别基础上的收入差距过大。形成一种既有利于通过差距刺激效率, 又能体现社会公平的分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