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马克思的历史理论与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一、历史发展的统一性

马克思在 1859 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表述的历史唯物主义“经典公式”,揭示了人类历史是基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形成的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马克思明确指出,这个经典表述是他在巴黎和布鲁塞尔研究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总的结果”,而不是全部结果。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2 卷,第 82 页。)这个表述不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全部内容,也不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逻辑结构本身,而只是它的。主要结论之一,是马克思历史理论的骨骼。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与以往的历史理论从理性和人的思想动机出发去研究人类历史发展及其走向的方法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从人类的物质生产发展着眼的。他们认为,不是人们的社会意识决定人们的社会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方式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运动才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一部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变化发展、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历史,归根到底是生产力发展的历史,正是依据这些基本原理,并以西欧绝大多数民族的历史发展的实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在总体上表现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这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换的自然历史过程。 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这种统

一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从纵的方面看,经济是历史演进的决定力量,是各个时代的政治历史和精神历史的基础。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1844 年 9 月会面前,各自走着不同的道路,但却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即经济因素至少在现代世界中是一个决定性的历史力量。马克思在 1859 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提出了“社会经济形态”概念,说明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关系是人类社会系统的基本要素,是历史进程的物质基础,在社会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列宁指出:马克思所使用的方法“是从社会生活的各种领域中划分出经济领域来,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生产关系来,并把它当作决定其余一切关系的基本的原始的关系”(《列宁选集》第 1 卷,第 6 页。)。又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思想“是把社会关系分成物质关系和思想关系”,强调物质关系决定思想关系,物质关系是思想关系的基础和根源。应当用物质关系来说明思想关系,这就把社会历史安置在现实的基础上,确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特征就是把物质关系作为社会历史的基础,从物质关系出发去说明人的本质,社会的本质、基本面貌和基本特征, 以及社会历史的发展。所以,以生产关系主要是所有制关系为尺度划分“社会经济形态”,是对社会历史的最基本的划分,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经济对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人类历史的发展最基本的就是由经济起决定作用的社会经济形态的演进。

第二,从横的方面看,历史发展的统一性表现在,不同的民族和国家,

只要具有本质上相同的生产关系,也就具有本质上相同的政治上层建筑和历史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不否认思想文化的传播及其深刻影响对历史发展的重大作用, 但它揭示了历史发展的统一性的更深刻的基础,这就是从经济结构上去寻找世界上截然不同的地区有本质上相同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原因。列宁指出,生产关系是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必然的不以他们意志为转移的关系。生产关系是社会结构的基础,是判定社会性质的完全客观的根本标准。这使我们能抓住复杂的社会关系中的主要东西——生产关系。只要分析生产关系,就可以发现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而把具有相同生产关系的社会、国家、民族概括为同一基本概念——社会经济形态。这种概括使我们有可能极科学地分析社会现象,找到社会发展的共同规律。这就是说,建立在一定生产力水平上的物质的社会关系,即经济结构,是各国历史发展的重复性和常规性的客观基础。无论是同一时期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还是不同时期的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只要具有本质上相同的生产关系,就处于同一社会经济形态,就会有本质上相同的社会制度、阶级结构、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就会有本质上相同的历史规律起作用。

第三,从纵向和横向结合看,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依次更替的自然历史过程。

列宁指出:“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没有这种观点,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 1 卷,第 8 页。)人类社会是一个充满内部矛盾的、具有复杂结构的系统,是一个经常处于变化过程的活的机体,其变化的基础就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力决定的,它必须与生产力发展的状况相适应,若不相适应,社会变革就迟早会到来,旧的生产关系就会被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新的生产关系所代替。这说明社会经济形态不是由人们的意志创造出来的,而是受“物质生产力” 的发展所决定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物质生产力的发展高度是可以用“自然科学的精确性指明的”,这就“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历史过程”(同上书,同页。)。列宁指出,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的巨大功绩,达尔文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马克思则推翻了那种把社会看做可按长官的意志随便改变的、偶然产生和变化的、机械的个人结合体的观点,“第一次把社会学置于科学的基础上”(《列宁选集》第 1 卷,第 10 页)。五种社会经济形态依次更替的理论从纵横两方面揭示的历史发展的共同规律表明: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的美好的历史前景,是人类最高的理想境界。共产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唯一可能性。恩格斯指出:“社会革命将以共产主义原则的实现而告终,别的可能性是不会有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第 625 页。)这种唯一可能性就表现为必然性。历史发展的具体道路可能出现种种曲折,但都不可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和总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