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步:运用直觉思维假设问题答案

这一环节一般安排在初读课文(或某一段落)后进行。由于是初步接触课文,学生的认识尚处在“感知”阶段。在这个阶段里,学生对对象的认识

还只限于不能分化的一般认识,不能分出或区别对象和各个别要素,因而这一阶段又被称做是泛化阶段。这时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多借助于直觉思维。阅读中运用直觉思维思考问题答案,可促使学生将注意力迅速向教学目标贴近,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发现”的尝试,并为下一步的深入学习、细致发现做好准备。

运用直觉思维假设答案,其结果一般有三种情况:

一是假设答案与正确答案相一致。应当说明的一点是,这一回答不能简单地视为“猜”出来或“蒙”出来的,它还是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和在以往知识获得或生活经验积累的基础上的,只是还缺少点文字来加以证明, 而寻找文字证明恰恰是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

二是假设答案与正确答案不完全一致。这种认识上的不尽一致,或曰假设答案与正确答案的不尽一致,并不意味着学习上的失败,而是为下一步的学习做好铺垫。这也是我们教学所需要的。

三是假设答案与正确答案完全不一致。由于初读阶段学生对对象的认识还只限于“不能分化的一般认识”阶段,其思维难免出现偏差,认识就难免出现失误。如在理解《在仙台》一文中鲁迅学习的环境怎样时,不少学生仅根据职员对作者不收学费,操心食宿的表象,得出了其学习环境“非常好” 的结论。这种完全“不一致”绝非坏事,它证明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的必要性, 也为下一步的“再发现”确定了明确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