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的一个中介环节,它既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又能真正切实地指导教学实践。可以说教学模式是一座联系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它对于各种具体有效的教学活动方式进行了“最优化”的选择和概括;又通过简明扼要的解释或象征性的符号,反映出了它所表现的教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我们研究教学模式,就是要把握教学诸因素的内在联系和中介,认识教学规律的外化标志,掌握教学的基本程序并照着去做,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导读法课堂教学结构模式,是在双主体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师“教路”、学生“学路”和文章“思路”的综合体现;是阅读教学基本目标、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组织形式四个要素优化组合的有机整体。它有相对的稳定性和可操作性。其结构框架如下图(图见下页):

如图所示,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把完整的阅读教学过程和教材内容及教学目标划分成一个一个小部分,按着“感知—理解—评价—运用”的阅读心理发展过程编成阅读程序,即:导

导读法的课堂教学模式 - 图1

预读→导细读→导议读→导练习,一步一步引导学生循导学读。它的目的在于寻找一种合理的、可操作的阅读手续、程序。我们称它“导读基本式”, 也就是“常式”;但它并不是僵死的程式,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认知结构的变化随时加以调整、相机变通。正如张志公曾经指出的:“好的模式同科学方法有联系,它体现一定的规律性。我们要善于运用模式,就是既掌握模式的基本精神,又不拘泥于模式,要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应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