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教学示意图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这里前一个“整体”指学生在教师指导、提示下,通过整体入手初步感知,对篇章产生一个轮廓性的、粗略的认识。

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审题解题,初步了解全文概貌;

②抓住开头、结尾,粗略把握全文内容和中心;

③范读、默读,引导学生进入情景;

④布置预习、自学、初步掌握全文脉络,体会全文中心;

⑤思考课后练习,帮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

⑥寻找过渡句、段,寻找关键句段(如总起句、抒情句、议论句等), 初步捕捉文章的中心。

在这一阶段中,学生对全文的认识和把握仅仅是初步的,可能还是模糊的,甚至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它起一个思维定向的作用,能为部分学习课文打下良好的、科学的基础。

这里的后一个“整体”,也就是回环以后的整体,它不是第一个整体的简单反复,它应该是经历了一番对部分认识之后的加深。就内容来说,学生掌握的不再是轮廓性的了,而应当是相当具体的了;就文章的中心来说,学生把握的不再是感性的、肤浅的,而应当是理性化的、深刻化的;就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来说,学生理解的不再是模糊不清、捉摸不定的,而应当是条理化的、系统化的。

这一阶段一般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①学生自我小结基础上的教师总结;

②运用提纲化、系统化的板书;

③在小结基础上学习书面拟写文章中心及阅读提纲;

④由学生对全文进行评价,班内广泛进行交流;

⑤漫谈学习体会,撰写读书笔记;

⑥完成课后练习等等。

在“整体”中的“部分”,当然可以如示意图,分为部分一、部分二, 但实际上有些文章的结构还要更复杂一些。部分一、部分二是要点、段落这一类概念上的部分。每一大部分,又自成整体,它还是由部分组成,部分一、部分二是层次这一类概念上的部分,其下,还可能有更小的部分,即词句一级的部分等等。

因此,在整体教学指导下对部分的学习,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注意划清部分,包括划清大小部分的各级层次,也就是说要“分得开”,这是理清思路、分解整体、进行分部分学习的基础。要划清部分, 当然要从整体着眼,也就是从篇章着眼,从中心着眼。

第二,要注意部分与部分的联系,部分中大部分与小部分的联系,部分与整体的联系,也就是说要再“收得拢”。

把整体划分为部分,不是对整体的肢解,而是要通过对部分的分解和认识,更好地把握整体,“分”是为了“合”。以往的阅读教学,互相割裂的现象比较普遍,字词管字词讲解,段落管段落教学,中心管中心归纳,写法管写法总结,相互间缺少内在的联系。其实,文章所以能成为一个整体,是因为它是由部分组成的,各部分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让学生注意了部分与部分的联系,大部分与小部分的联系,学生能更清楚地体会文章的整体性、严密性,能更清楚地体会到文章在布局谋篇、用词造句上的妙处;让学生注意了部分与整体的联系,学生不仅能更深刻地领会文章的中心,而且能更明白地懂得这一中心是怎样一步一步表达出来的。

文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极为复杂的,可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或抓前和后的联系,或抓总和分的联系,或抓点与面的联系,或抓因和果的联系,或抓外表与内含的联系,或抓概念与具体的联系,或抓抽象与形象的联系,或抓概括叙述与细致描绘的联系,或抓叙述与议论的联系,或抓实景与虚情的联系,或抓一层加一层的联系,或抓一层深一层的联系,或抓前后转折的联系,或抓前后对比的联系,等等。